当下就有兵部尚书马文升出班奏道:“陛下,戴大人说的对啊。别的不说,煤有什么用处啊,烟大不能取暖,深埋地下开采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还有百户所的锦衣卫都是陛下的近臣啊,哪能去干什么挖煤的活,最近还听说要种什么土豆,地瓜,也是让陛下这些近臣卫士们去干农夫应该干的活,这简直就是惨无人道啊,请陛下治朱一凡欺君之罪。”
马文升的儿子马善由于忙于种植研究土豆和地瓜,已经有月余没有回家了,马文升打听得知原因竟然是自己儿子要在田里像农夫们一样的种地,害怕耽误了进度才不能回家,肺都要气炸了。
自己堂堂一品大员兵部尚书的儿子,锦衣卫副百户,竟然被朱一凡打发到田里去种地,这朱一凡依仗圣上和太子的喜爱,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到眼里啊。
“陛下啊,老臣附议。”杨廷和碍于自己的名声,不好多说。
杨廷和这几日在家也是和儿子杨慎闹得不可开交,自从朱一凡给了儿子几本佛朗机的书,儿子整天里像着了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看,气的杨太傅天天在家问候朱一凡的祖先。
“臣等附议。”阶下清流御史跪了一地。
清流御史不像其他的官员,多少都有一些外快或者有下级孝敬可拿,他们又爱惜自己的名声,胜过爱惜自己的生命。
全家的每月用度开支就是靠微薄的俸禄,银子都是一毫一毫的数着花,这个该死的朱一凡却挑拨太子搞什么募捐,害的众人天天回家被自己的夫人埋怨,这时候恨朱一凡恨的牙根都痒痒。
弘治皇帝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看着跪了满满一地的百官们,感到非常的无助,这两个不懂事的孩子终于犯了众怒了,自己有心想替他俩开脱,可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理由。
在弘治皇帝一筹莫展时候,朱厚照不紧不慢的走到戴珊的身边道:“左都御史,你到过京西吗?你见过灾民现在的情形吗?还有马尚书,你知道你的儿子现在干的多么起劲吗?他有多快乐吗?”
朱厚照又看向跪着的所有文武大臣:“你们跟着附议,你们确定你们了解情况吗?当初朱一凡替大明挽回颜面时候,怎么不见你们参他贪赃枉法,欺瞒圣上呢?你们用过煤吗?你们怎么能确定煤不能用来取暖呢?你们的奉银是本宫用来募捐给灾民的,你们不愿意吗?这和朱一凡没有丝毫关系。”
朱厚照心平气和的,一口气提出一堆问题后,笑着等着众人回答。
左都御史戴珊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道:“太子你还年轻,受了那朱一凡的蒙蔽了,他的花露水生意假借皇后娘娘和公主的身份,可是捞了无数的银子啊。”
朱厚照知道戴珊就要提花露水,笑笑道:“朱一凡的花露水是赚了不少银子,但是你知道银子都干什么用了吗?全都用来给灾民买口粮了,几千的灾民,几个月下来足足花费几万两银子,朱一凡没让朝廷出一分银子。”
马文升插话道:“可是灾民也是替他挖煤了啊。”
“不劳作,你当灾民都像你拿俸禄,拿的这么心安理得啊。再者,灾民们有一份稳定工作,不也是替朝廷解决后顾之忧吗?”朱厚照一句噎马文升想发作,可是对方是太子,他却又没这个胆子。
马文升压住火刚想辩解,突然成国公甩开英国公胳膊指着马文升和戴珊大吼:“你们两个兔子崽子,老子很久没来上朝收拾你俩了,是不是皮痒了啊。”
戴珊和马文升虽然都是当朝一品大员,但是哪敢在成国公面前顶嘴,这老国公可是有当年太宗皇帝恩赐的丹书铁券,就算被打死也只能自认倒霉的。
二人也不知道哪句话得罪了老国公,成国公会发这么大的脾气,就是想辩解,这时候也是不敢了。
英国公张懋怕事情闹大,让圣上为难,急忙上前挡在成国公前面开口道:“陛下,我说句公道话,戴珊和马文升啊,听太子的话,你俩去京西实地看看,把情况了解透了再参也来得及啊。若是害怕不敢去,我和成国公亲自陪你们去怎么样?”
阁老李东阳看见圣上投向自己眼神,知道这时候自己要说两句了,咳嗽一声道:“咳咳,陛下,老臣感觉英国公说的在理,戴御史和马尚书要参朱一凡,不能没有实据啊,顶多算是一面之词。两位国公最是公证,由两位老国公陪着戴御史和马尚书去京西走一趟,倒也是个办法。”
刘健和谢迁齐声道:“臣等,附议。”
弘治皇帝在前些日子,就接到很多清流和御史言官要参朱一凡的奏章,都是痛斥朱一凡一段时间来假借皇后和公主之名,大发不义之财的。
可是弘治皇帝不是昏君啊,第一次见朱厚照拿着花露水进宫,心里就已经猜出个大概。
虽然心里有是有点恼这俩孩子,真是胆大妄为,尤其是这逆子,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自己母后和妹妹身上。
可是自己也是得到了萧敬东厂的报告,知道朱一凡把赚的银子都用在了灾民和煤矿上面,也是算是替朝廷出钱养着灾民了,用在了正处,所以也就没有理会,并且在朱厚照提出,要众臣募捐时,带头捐了不少银子。
这些情况自己的都是了解的,可这些内情有关自己的后宫家庭,也是自己有心袒护朱一凡和朱厚照,所有把所有弹劾朱一凡的奏章都压下来,本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不成想这朱一凡也是太胡闹,竟然让王守仁、杨慎等人学习什么佛朗机人的知识,还让马文升的儿子去种地了,本也想稍微斥责一下,让朱一凡和朱厚照也收敛一下。
可事有又有凑巧,成国公的身体在朱一凡的陪护下,不药而愈,弘治皇帝也是非常的高兴,又把斥责这事扔到了脑后。
今天朝堂之上,这事终于是没有能压住爆发了,弘治皇帝是左右为难,见到英国公提出了意见,并且三位内阁阁老也都是同意,自己当然要见坡就下。
当即道:“戴珊、马文升,两位参奏就要有实据,朕命你二人去京西调查清楚后,再奏报。”
弘治皇帝又转向两位国公道:“两位国公最为公道,还请两位辛苦一趟,一同前往京西。”
成国公第一个答应了,他当然愿意去啊,朱一凡在哪呢,马文升也是要去,自己儿子又快有一个多月没见面了。
只有英国公和戴珊暗自苦笑:“早知道是要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自己才不会参和这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