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招的录取中,除了采用总分这一硬指标来决定进档考生的录取与否外,还有些高校在采用总分这一指标外,还规定考核相关科目的成绩,即单科分数这一指标。也就是说,某一考生的总分达到了某高校的录取要求,但相关科目成绩即单科成绩分数达不到该校的要求的话,同样不予录取。在报考中考生因此被退档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往往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总分,而忽视了相关高校的单科成绩的要求。
浙江文科考生陆倩,高考成绩是560分,一个很尴尬的分数,只高出一本分数线10分。上一本院校的可能性不大,即便上了也不是一本批次里面的好学校。所以陆倩主要把精力放在了二本院校的选择上。因为从小就梦想着进入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读书,陆倩最后在二本的第一志愿里填报了上海的一所经济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
二本院校开始录取后,她得知该校的投档线是553分,开心坏了,庆幸自己填报得很巧。可是直到二本批次院校录取结束,陆倩也没有收到该校的录取通知书,打电话询问,被告知“外语分太低,不能录取”。原来,这所学校在录取时特别规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单科分数不能低于110分。”而陆倩的英语分数只有99分。最后,只能屈就于本地的一所市属院校。
类似的政策规定还很多,家长在指导孩子报考时,应该留心目标院校和专业的招生章程。影响未来职业方向的专业选择
——高考报考的专业调研与选择中国的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共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准备考大学,可是从来就没花时间想一想应该往哪里考。高考的志愿都是父母给填报的,班主任给挑的。所有人都告诉他们要勤奋学习,努力考大学,但是从来就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高考报考这个决定是人生中最最重要的决定,可是这个决定却是我们的家长靠两三天的时间在家里猜出来的。一个两三天就作出来的重大决策,一定不是经过大量数据调研后得出来的。惯常的情况是我们的家长拿着一本填报志愿的书翻来翻去,完全凭感觉进行报考。我们很吃惊地发现,许多家长对不同专业背后的职业路径都不是太清楚,连学校在哪里都不知道,报考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了。
所有的专业选择,至少要经过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不是翻一翻书就能确定的。而且在调研以后,还需要找高考报考的专家和你一起来作决策。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严重不匹配,中国大学的学科规划和课程设置跟社会的要求严重脱轨。你帮孩子选择的专业,并不一定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很有可能是已经被社会所淘汰的专业。如果你的孩子辛辛苦苦花了四年的时间学习了这样的专业,找不到工作是很有可能的。
我们曾经跟一所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们沟通,发现他们专业的40多个同学都不知道自己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他们去问他们的辅导员,这个专业是干吗的,辅导员回答说:“这个专业是新开的,我也不知道!”于是他们又去问系主任,结果系主任很吃惊,为什么这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究竟是做什么的?于是系主任给大家开了个会,开完会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原来工程管理专业将来许多人是要做包工头的!
这个逻辑是很滑稽的,我们每年辅导成千上万的会员,当我们问他们为什么学自己的专业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一致,就是“不知道”!这就相当于我们跟一个人结婚了,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人长什么样!
大多数人孩子的选择都是家长和高三班主任一起给猜出来的,猜对了还好,如果猜错了,基本就把孩子的一生给毁掉了!
你的孩子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总不能退学吧,那怎么办呢?很多同学为了换专业,只能选择考研究生。我们有一年辅导的考研学生当中,有1700多人都要跨专业考研!他们这样是非常痛苦的。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作为家长就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比如“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专业只有两字之差,实质内容却差了十万八千里,一个是研究诸如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的,而另一个却跟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关系密切。
再比如说,不同学校都有“工程管理”这样的专业,可是不同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工程”区别却非常大,有的工程指建筑工程,有的工程指化工工程,有的工程指土木工程,有的工程指农业工程。如果这些你都没有调研清楚,完全靠看名字,凭感觉的方式报考,你的孩子未来的出路一定不一样。中国的高中生在报考的时候,95%以上都是非常盲目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学科分为12大学科门类,12大学科门类下又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又分为375个二级学科。这么多专业究竟应该选哪个,必须要充分做调研才行。
比如市场营销和会计都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可是学的东西和就业方向大相径庭。为什么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专业这么难选?因为我们的家长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没有把专业的细微差别搞清楚。这个搞清楚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信息库和大量的工作人员,必须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帮助你们。院校的档次决定平台的高度
——高考报考的院校调研与选择我们中国的家长帮助孩子选院校是直接选择的过程,只要分数能够跟某个学校的分数对应,往往就进行选择,学校定了以后,就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了却了一块心病。
我们来算一笔账,我们的孩子上大学的投资和回报是什么?决定获得高回报的因素又是什么?
短期的回报是孩子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荣誉,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机会,掌握了专业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在新的环境下有了收获。长期的回报是让孩子拥有了工作机会,获得了体面的职业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我们的孩子上大学是要付出成本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但是不管上哪个大学,这些成本都是要付出的,这笔投资是固定的。在投资固定的情况下,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获得更高的回报。
孩子上大学都能得到哪些回报呢?短期的回报是孩子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荣誉,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机会,掌握了专业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在新的环境下有了收获。长期的回报是让孩子拥有了工作机会,获得了体面的职业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在孩子的自身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决定高回报的因素就只剩下大学了。大学的档次越高,一定程度上能给孩子带来的回报也越高。
但怎么界定一所学校的档次呢?高校的排名?高校所处地区?高校的名称?……我们在前面的误区里面已经说过了,高校的排名仅供参考,大都市也有不好的学校,看校名选学校贻害无穷……
我们的家长总是想当然,以为分数越高的学校档次越高,档次最高的学校就是北大、清华,好学校也就那么几所,所以,拼命督促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因为只有成绩考到前几名才有意义,成绩不好就谈不上选择学校的档次了。
其实,家长们经常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只有成绩考到前几名选择的意义才很大,成绩不好没必要选择院校。我们要告诉各位家长的是,任何分数都有无数的选择,你都要帮助你的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你的孩子能考出清华、北大、人大和复旦的分数,你要帮他报哪所学校?如果你的孩子的分数刚过重点分数线,你要帮他报什么样的学校?如果你的孩子的分数只能上高职高专,又该如何选择呢?
我们的家长也确实在努力地选择。可是努力的方式让人啼笑皆非,基本就是拿着各种厚厚的《高考报考指南》,从前翻到后,从后翻到前。翻看了N遍,不断地重复:第一天,一夜没睡觉挑出五个,第二天一看集体推翻,第三天崩溃,第四天进入下一个翻看周期。
为什么会这样?
上千所院校,几百个专业,上万个选择,家长只有一招——选择历年分数与自己孩子分数对应的学校,结果至少还是会有几十个选择。就是这几十个选择也够家长困惑和无所适从的。
同一个分数可以选择的学校确实很多,到底哪个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最好,档次最高呢?这个档次高怎么去评判呢?难道是学校的档次吗?
北大档次是比人大高,同样的分数,北大地球物理和人大金融你选择哪个?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地质勘探,适合做科研,那对你的孩子来说北大地球物理专业当然比人大金融强。但是要是你的孩子喜欢金融,人大金融当然比北大地球物理强。
同一个专业里,录取分数差不多的两所学校,你选哪个?
如果分数不足以评判,是不是需要引入其他评判维度,比如说城市。哪个城市的格局更大,现在能给孩子提供更大的视域,以后能给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是不是就应该多考虑坐落在这个城市的学校?
那如果城市还一样呢?你选择哪一所学校?我们就需要再引入一个其他的维度,比如,哪所学校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人脉资源?哪所学校的这个专业的师资力量更强,学风更好?
所有这些选择都是建立在占有充分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那这些信息怎么来的?靠的就是调研。
一说填报志愿家长都很纠结,都在抱怨:所有的选择都建立在了一次很偶然的考试的基础上;即使考到了预料中的分数,在填报志愿时,还是会因为考虑不周而造成很多无法挽救的失误。
但是我们要问家长的是——你们做调研了吗?分数已经出来,现在担心的不就只剩考虑不周造成的失误吗?如果你对让你举棋不定的若干所院校做了调研,对你孩子所要选择的专业作了前景预测,还对目标院校和专业的招生章程作了分析……如果这些调研和准备工作都做了,风险还有那么大吗?即使还有风险,也肯定已经降到了最低限度。
如果家长觉得这样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太大,那总得想想其他办法吧?不能明明知道风险很大,还不给孩子提供保护措施吧?你自己做不了,你想过找其他能做的人帮忙吗?
学校的档次高不高,在于它能给你孩子未来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平台。看似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哪所能给你的孩子提供的平台更好,哪所对你的孩子来说档次最高?怎么去区分判断?
国外的高中生家长在孩子刚上高中的时候,就会带着孩子去所有他感兴趣的大学进行调研,领他参观学习环境,调查他所感兴趣的专业的情况。可是我们中国的高中生家长能做到这一点吗?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家长帮助孩子报志愿信奉的原则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许多高中生在考上大学之前从来就没有进过任何一所大学的校门!
一个男人在结婚之前就没见过女人,你说可怕不可怕?在这种毫无调研信息基础上的选择,可能是成功的选择吗?上大学,是整个城市在对孩子进行教育
——高考报考的地区调研与选择上大学,不仅是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而且是这所学校所在的整个城市对孩子进行的综合教育。
不同的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中国的高考为什么不能像欧美那样采取申请制,而必须采用一刀切的高考制度呢?因为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发展水平都快接近欧洲了,而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水平甚至还停留在非洲水平。你把孩子送到不同的城市去学习,就相当于把孩子送到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去学习。当你的孩子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是需要找实习的,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能够找到世界500强级别的实习机会,而西安、兰州这样的地方机会就少得多。如果你的孩子选择了比较落后的地区,就会大大限制他们的成长,制约他们的发展。落后地区最落后的地方就是观念落后,一个孩子如果在上海读大学,他毕业以后视野是相对比较开阔的。
视野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看不到你就想不到,想不到你自然就做不到。当你的孩子视野不够开阔的时候,他很难拥有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