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案例】
小范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较好,母亲从高一开始就给他请家教,他高中三年的周末几乎没有休息过,甚至连春节期间也要完成寒假作业。母亲经常对他说,再坚持两年,等考上大学就好了!
小范也非常努力,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小范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在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当中,发挥也比较稳定,高考的时候超过重本线30多分,全家人都为他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全家人都不知道他该报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之前一直以为只要高考分数高,肯定能上一所好学校,但是当拿到“志愿征集表”的时候,才发现,事情不是这个样子的!
无奈之下,小范去问高中的班主任,去问在上大学的邻居,去问已经工作的亲戚……但是大家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于是小范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矛盾之中!
可是时间不等人,两天之后就要交表,于是小范翻开报考指南,选择了几个名字比较好,印象比较好的学校,然后去网站查了查,感觉还行,于是就报了这几所院校。专业就更令人头痛了,小范根本不知道这些专业都要学什么,毕业之后可以做什么,于是胡乱填了几个专业,包括建筑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几个专业,但是连他自己也弄不大清楚,这几个专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案例解析】
我们很多家长误以为考得好就一定上得好,高考填报志愿是高三毕业生面临的一次重要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填报志愿是又一次“高考”,如果志愿填得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每年留给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几天,由于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志愿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众多的学校和专业信息茫然不知所措,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也不知道该选择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所以在填写志愿时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终的结果也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很多考生为了高考准备了三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有些学生甚至只是请家教这一项就花费几万元。在高考的时候,学生和家长更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考生一遍一遍复习重点考点,家长比学生还紧张,一切都以考生为核心,全心全意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经过努力,很多考生在高考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高考并没有随着考试的结束而结束,因为我们高考的目的不是考一个高的分数,而是考一所好的大学。
于是新的一轮战役又开始了!
很多考生考了很高的分数,却不知道该怎样去填报志愿,结果稀里糊涂地到了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大学,学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
报与考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报”比“考”更为重要——考得如何,决定你读什么样的大学;报得如何,决定你今后干什么。而在报考上,许多人太过草率,最终只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像小范这样的典型案例,一心只为高考准备,但是没有为报考用过一天的时间,没有为报考花费过一分钱,仓促应战,焉有不败之理?!
大学四年,会对我们今后的职业发展乃至人生幸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是不是要好好思考一下,好好准备一下!
【专家建议】
与高考相比,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对高考填报志愿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以为只要分数考得高,上好大学读好专业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考生不仅要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还需要在众多高校中寻找自己适合的学校和专业,这是一件颇费时间和心思的事。
我们家长对高考报考的理解和学习一般都靠报考前一段时间的恶补,但是临阵磨枪毕竟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学会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想要如愿以偿地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看似无从入手,只要考生了解和掌握各类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认真考虑,其实填报志愿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准备呢?
首先,一定要树立个人战略的概念。
要以孩子一生的幸福为出发点,看孩子未来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再根据职业来确定孩子大学的专业。
其次,早作准备,投资孩子的未来。
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考察、向目标学校的学生咨询,向相关行业的人士咨询等方式,来了解孩子的目标专业和孩子本身的特质是否匹配。
考生们会问,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什么样的专业才算是好专业,哪些学校和专业才更适合自己?
关于大学,考生可以着重从学科建设、文化底蕴、学术氛围等方面去衡量。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在选择专业前,应考虑专业与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所报志愿一定要体现考生的志向,与考生本身的情趣、爱好和特长相结合。
再次,一定要了解高考政策,掌握报考技巧。
有些考生由于一味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对行业发展的前景、有关的招生政策及各高校的招生方式少有了解,在选择高校和专业上无所适从。
考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高校招生的有关政策,了解有关省市招生录取的政策,了解这些方面的信息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前提。
最后,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现行的高考录取是以分数线为标准的,考生还是把高考成绩作为填报学校和专业的主要依据,可谓什么分数报什么样的学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 “恰当” 填报志愿呢?
填报志愿时,许多考生会碰到两难的情况,这就需要考生处理好专业、地区、学校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理性填报。
1要分析自己所在中学以往的高考的录取率、进本科和重点大学的人数和比例,要估计自己在中学里所处的位置。其次,参考你喜欢的高校历年来的录取分数线、专业线是多少,从中排序。通过定位和排序,从而较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能进哪类高校。
2选择“冷门专业”还是选择“热门专业”。不可否认,考生越来越将选报专业和毕业就业直接联系起来,一些专业由于就业前景看好,如政治经济地位高、工作条件优越、收入比较丰厚,填报的人多,形成了热门专业,反之,则形成了冷门专业。其实,热与冷是相对的,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导致的就业形势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可能变成冷门专业。考生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选择专业。
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这是考生及家长非常挠头的事。
有的考生估计能进比较优秀的学校,但专业能否如愿以偿就难说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要满足专业,就只能进所谓“次”一些的高校。到底是进高校求名气,还是保专业求实惠呢?
考生选择专业应该很慎重,考生一旦进入这个专业学习,意味着以后很有可能一辈子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锁定专业虽然不能说是今后从事职业的唯一选择,至少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