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率大军正式围城当夜,有大臣勾结守将打开西门和北门,贼军趁机杀入,满城惊乱,杀声四起,有的“忠臣”组织家人壮仆阻击贼军;有的则派人联络赵匡,带路表忠心;更多的是紧闭大门,既不准贼兵乱入,又不去支援高令臣,保持中立,坐等局势明朗。但是乱兵才不管你是不是中立,看到高门贵第,聚集上百人就开始冲进去洗劫,城中一片混乱。
高令臣尽起亲信,死守王宫和三省。赵匡麾下的东西两界兵马三心二意,更专心于洗劫和抢女人,而那些杂兵一入城就“鱼入大海”,居然一哄而散消失不见了。赵匡只好尽起本部人马,跟这四千精锐之士死磕。一方占据地利,一方人多,两军厮杀了一夜,死伤无数,最后还是赵匡军以六千人的代价堆死了这些“忠义之士”。
看到大势已去,高令臣带着最后百余名亲信家兵,将权监国、嘉平公王极一家老小,还有高丽王金印等印章册书,全部送到重光殿,然后泼上油,堆上柴草。看到这架势,王极傻眼了,高令臣真TMD狠啊,这是要举火自-焚,不给赵匡留“后患”的节奏啊。
“高相,我不想死,去跟赵匡谈谈,我们愿降,流放东界也好,耽罗岛也行,只求活命。”王极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道。自己好好的高僧和尚做得多舒服,就是你这个坏老头把自己推出来,当什么权监国,其实就是一傀儡,还没享受到多少好处,就要承担风险后果,这太不公平了!
高令臣一边示意自己的妻儿老小走进重光殿,一边厉声呵斥道:“监国乃先王贵裔,身上流着高贵的血统,岂能在奸臣贼子面前摇尾乞怜?否则有何脸面去见高丽列代先王?唯有一死,才能免除这无尽耻辱!”
可是权监国王极还在那里苦苦哀求,甚至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请高令臣放过他们一家,让他们出去投降。
高令臣冷冷地说道:“天道好循回,享受了王子王孙的荣华富贵,就得承受王孙贵胄的责任。来人,扶监国一家进去。”
等到赵匡赶到时,重光殿烈焰冲天,根本靠近不得。听抓过来的内侍说完情况,赵匡着急问道:“王宫里的大王印章全在里面?”
“是的,除了大王印章,还有历代大唐、宋辽的册封诏书,全部在里面。”
赵匡不由叹息道,这个高老头,真TMD是个狠人啊,真是不给自己留半点退路啊。上次高丽王概跑路,内侍慌乱,不仅传国金印丢了,还丢了其它几颗印章,后来被高令臣等人得到了,交给了权监国王极,看这火势,估计那几颗金印、玉印不是烧化就是烧残了。关键是王极一家也死在里面了。上次逼死了世子王楷,加上今天这位先王二王子,还有李资谦、崔思诹、高令臣、金富轼等名臣,自己怕是跳进黄海也洗不净了。
想到这里,赵匡不由一阵气闷,心口钻心地痛,还有肺部,就像是要裂开。噗的一声,赵匡吐出一口鲜血。旁人慌忙要上前扶住他,却被赵匡挥手阻止了。他用朝袍袖子搽干嘴角的血迹,冷冷地看着熊熊燃烧的重光殿,突然仰首大笑起来:“哈哈-哈哈!”疯狂的笑声在冲天的火光中显得格外狰狞。
足足笑了一刻多钟,笑得赵匡眼泪都出来了,笑得他摇摇晃晃都站不稳了。属下部众远远地看着他,一脸的惊惶。
“来人!”
“属下在!”
“立即全城搜捕,把法泉寺主持觉倪(王榉)、太原公王侾、齐安公王偦、通义侯王侨、大宁公主、兴寿公主、安寿公主、福宁公主等人一家全部抓来。既然要逼我入绝境,我干脆给你来个鱼死网破。”赵匡尖声高叫道。
属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出声应答,这些人除了泉寺主持觉倪(王榉)是先王第三子之外,其余的都是先王现存的王弟王妹,赵匡这一杀,基本上是要把王氏宗室清扫一空了。
看到属下没有出声,赵匡像一条毒蛇扫了一眼众人,突然拔出佩剑,将离他最近的一人刺了个对穿,然后狂吼道:“你们听到了没有!“
“属下遵命!“众人都被吓住,慌乱回禀道,然后匆忙散去,各自行事。
两个时辰后,重光殿快要烧没了,赵匡随意指了指旁边被牵连、火势正盛的一处宫殿,示意军士们将押解过来的觉倪(王榉)、王侾、王偦、王侨、大宁公主、兴寿公主、安寿公主、福宁公主等人连同其家人数十人,全部丢进了火海里。
“赵匡,你疯了吗?”闻讯赶来的郑知常都快气疯了,直呼赵匡的名字。
“是的,我疯了。要是胆敢再对我不敬,连你一起扔进火里去。”赵匡直盯着郑知常,冷冷地说道。
郑知常被赵匡那阴森的眼神和语气吓住了,愣在那里半个字都不敢说了。
开京上下被这一残暴的举动吓住了。赵匡接着又借口清算附逆贼从,斩杀了数十位官员,其中包括十几位一直在暗通曲款的“忠良”,血流成河。整个开京沉浸在一片肃杀惶恐之中,就连高丽王概回京正位典礼都是草草收场。
消息从开京传向全高丽,各处顿时沸腾了,众口齐声讨伐赵匡乃古往今来前所未有的酷吏奸臣。最先出来反对赵匡的人出乎众人意料。在白州练兵的闵进朝听说了赵匡的种种暴行,当即檄文天下,说他和西海数万将士不再听乱命了,意思就是他与西海道正式与赵匡决裂了。
闵进朝是赵匡手下头号武将,堪称赵匡的武胆。李资谦之乱,杀得开京和京畿禁军心惊胆战,后来以弱击强,大败金富轼,名震高丽,被视为当世第一名将。他的举旗反正,让赵匡势力大受打击。
还没等赵匡对闵进朝做出反应,王续然以翰林院学士、兵部侍郎的身份进驻南京汉阳,在全镇永和地方的支持下,斩杀了意图“归附大王”的南京留守和广州牧,然后自领南京留守侍郎、杨广道按察使,以全镇永为广州防御使,尽起南京和杨广道州镇军。不几日,汇合了领着庆尚道、全罗道州镇军勤王,快两个月了终于走到汉阳的朴东阶、崔敬忠和李蛮陀,以朴东阶为广州牧,崔敬忠为全州防御使,李蛮陀为尚州防御使,编练所有兵马,得三万五千人,举旗称南面讨贼军,号五万,向开京进发,准备清君侧。
王续然一直被赵匡视为心腹智囊,与闵进朝并为赵匡的文武双胆,现在双双“叛变”,气得赵匡又吐了一次血,性子更加暴虐。
开始几天还把高丽王概请出来,坐在王座上当摆设,他在座前处理政务,到后来干脆连这个摆设就懒得请了。赵匡动辄就当场鞭打官员,稍一惹恼他,就喝令军士将官员直接打死。现在高丽朝中,中高级的官员除了郑知常、金安、白寿翰等西京派之外,已经在三次变故中快被杀干净了。剩下的低级官员看到前途不明,还要搭上性命,干脆卷着铺盖,带着老婆孩子直接投奔开京周围的正义之师去了。
一直在东西界奔走的韩献瑀、文度韬两人劝服了东西界兵马使,得了密信,悄悄潜入开京,说服了领兵将领接受两人的指挥。一夜之间,两万东西两界兵马撤出开京城,移驻长湍县,也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
开京城彻底慌了,赵匡本部人马在攻城时已经被拼掉了一万余人,现在只剩下一万余人,势单力薄,举目望去全是清君侧旗号,而且又被名将闵进朝堵住了回西京的退路,一日三惊,惶惶不可终日。
“报,有人求见!”
“谁?”贾存晋站出来代问道。
“回局座,来人自称是主公的同乡。”
刘伯阳和吕轻车一听,连忙站了起来:“是镜湖先生,快请!”
镜湖先生叫胡宗旦,大宋闽州人士,真的算是刘伯阳的老乡。他原本是闽中名士,被高丽高官延请去讲学,后被先高丽王王俣挽留下来,进礼部郎中,主持高丽国的教育。高丽国虽然有科举,但主要还是私学,世家自家内部的学堂。胡宗旦耗费了近十年心血,在高丽大兴学堂,建立国子监,完善各州县的州学县学。李资谦之乱时,他以礼部侍郎身份正在春州督查提学,顺便讲学。闻得大王病故,开京大乱,春州学子们挽留了他。胡宗旦也思量自己是“外籍人士”,没必要掺和进高丽国的权力之争,反正谁当权都不会动他,于是就留在地方。
结果这么一等就是三个多月,开京的局势变化让他看不明白,最后看到赵匡辅佐高丽王概回京正位,觉得也折腾得差不多了,便启程回京。结果一到开京又傻眼了,局势又变了。
不过赵匡再丧心病狂,也不会去为难胡宗旦,毕竟他在读书人中威望高,又是外籍人士,没有什么势力,动他根本不划算。于是胡宗旦可以拜见高丽王概,随意出入开京城,想不到他居然来到了海石堡。
“镜湖先生!”刘伯阳和吕轻车恭敬地将胡宗旦迎进了正堂。
“见过刘大大人,吕大人。”胡宗旦已经四十多岁了,胡子都花白了,脸色黝黑,双目如电如炬。
“镜湖先生此来,请问有何贵干?”刘伯阳直接问道。
“匡扶君臣正道,为大宋谋大利。”
“愿闻镜湖先生其祥。”
“我这几日拜见了高丽大王几次,他原本就养尊处优,后来历经多次变故,又颠簸流离西京,于是身患重病,好容易好转一二,又为局势所忧。尤其是这段时间,被操为木偶,坐视宗亲被戮,更添悲愤。他担心赵匡逆行倒施,残害忠良,会大伤高丽国元气。大王听闻我说起地方各处均举起了清君侧的旗号,满心欢喜,只是苦于无法联络各方,想让臣下出谋划策。”
“我一介外臣,虽身受先高丽王赏识,但只是个教书先生,奔走联络,襄举义旗就恐有负重任。而开京内外,有名望的居然举目无人了,剩下的都只是附逆从贼的伪君子。我思前想后,想到了刘大大人这里。刘大大人乃大宋重臣,又身兼上使,此前诗词名动高丽,各地皆服叹。有你奔走联络,即能让人欣然随从,又不会让人怀疑会擅权专政。而且如果能够剪除奸臣,匡复正道,高丽王概必定能感念大大人的恩德,与大宋结盟,共抗辽人。”
“而且,”胡宗旦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道,“刘大大人这里也是做好了万全准备,只怕就等着这一刻吧。”
你们这算盘打得蛮精的,不过想来想去,真的还就自己这里合适。胡宗旦虽然在地方和读书人中威望高,但论影响力不要说崔思诹和李资谦,就是连金富轼都比不上。
但是刘伯阳这就完全不同。首先他是宋国上使,代表着宋国和宋国天子出使高丽,身份高贵。要是能手持王命,身份自然超然,领袖做不成,居中联络却是最合适不过,地方各处多少会买几分面子,趁机联合在一起。
“不敢欺瞒镜湖先生,我等早就想匡复正道,促成大宋高丽结盟,只是苦于师出无名。”
“我这里有高丽大王亲笔诏书一份。”胡宗旦说罢要来一把匕首,割开衣袍下摆边条,从里面取出一卷绢。靠,高丽版的衣带诏啊。
“孤闻君臣人伦为正道,今有奸臣赵匡及其党羽,凌上欺下,杀戮宗亲,残害忠良,擅权乱国。宋国上使刘,通治经义,熟晓礼法。孤愿以高丽国安危托付,拜开府仪同三司、太师,权判内史门下省侍中,总领匡复正道事宜。另有忠臣兵部侍郎王续然,加太子少师,判尚书兵部事;宝文阁侍制朴东阶加太子少傅,判吏部侍郎;西海道闵进朝加太子少保,进征东将军,其余忠义之士,便宜任事,齐心戳贼,勤王清君侧。”结尾有高丽王概的署名,还有两方大印,一方高丽王印,为官印,一方清讌阁御览,为私印,准备得很齐全。
刘伯阳看完后不由感叹,这高丽王概价码开得够高,开府仪同三司、太师,等于蔡京的官职,想不到自己先在高丽享受了这种待遇。不过看得出来,不管是高丽王概自己想的,还是胡宗旦建议的,这份诏书很有讲究。自己在大宋原本就是高官,享受着荣华富贵,高丽封再高的官职也不在意,自己迟早都要回大宋,所以捧得高高的。其余王续然等人的官职就封得比较谨慎,没有乱给帽子。毕竟平定乱贼后还要加封一波,总得留些空间出来。
“外臣刘伯阳奉高丽大王诏!”刘伯阳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胡宗旦手里的衣带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