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4400000012

第12章 看文化和文化的看(4)

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前行的历史就是文化史、文明史。有人说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十六、浪迹天涯的人,最渴望的莫过于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

以色列人都知道,中国人格外钟情于他们的“基布兹”。因此,每个中国客人来,他们都要安排到基布兹去看看。基布兹像是我们当年人民公社的生产队,集体生活、集体劳动,大家干一样的活,挣一样多的钱,吃一样的饭。在这里不分等级、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完全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不少中国人看了都称赞,基布兹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小社区。

其实基布兹除了表面的一些形式与我们当年的“大集体”有相似之处外,它诞生的历史背景,它成长的人文土壤,它体现的精神价值,都是充满以色列特色的。基布兹是20世纪初一批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以色列年轻人,在犹太复国主义鼓动下,返回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建立的定居点。近百年的建设发展,当年的荒芜之地都建成了美丽的农庄,数量已达到300多个,散落在以色列各地,像一个个坚强的政治经济堡垒,成为国家的基础。今天的以色列,应该说是从基布兹开始的。似乎可以说,当时建起的一个个基布兹,使犹太人看到了建国的希望。

我们参观的隐流地基布兹在死海边上。汽车在茫茫无边的荒漠中行进,前边突然出现了一处绿洲,茂密的树林像是一团绿色的云。走进基布兹像是进入一座万木葱茏、鲜花盛开的伊甸园。一位60多岁的女领导充满激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情况。她原来是寄居南美洲的以色列人,上世纪60年代回到这里和一些从世界各地回归的青年人,在沙漠里搭起了帐篷建设自己的家园。几十年的奋斗,他们的理想变成现实。青年们凭着一腔热血,化腐朽为神奇,化死亡为生机,化沙漠为绿洲,硬是在万古荒原上建起了安居乐业、温馨美丽的属于自己的家园。

国内来的不少人对基布兹的模式制度很感兴趣。这里不免有对我们曾经拥有过的东西的怀念。因为从基布兹可能回照到我们已经消失了的影子,或多或少可以在基布兹寄托一些情感。

但我以为,对于以色列国家,对于犹太民族来说,基布兹是一面理想的旗帜,是民族情怀的表达,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基布兹的精神文化意义远远大于模式制度意义,象征意义远远大于现实意义。

犹太民族是一个长期失去家园,历尽苦难的民族。一个常年浪迹天涯没有家的人,最渴望的莫过于有一个家。不管是土房泥窗,多么简陋贫穷,只要可以栖身,可以遮风挡雨。一个满世界漂泊没有国家的民族,他们最渴望的当然是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国家,哪怕是不毛之地,只要可以立足,可以容得下她的儿女。

基布兹就是一个家,既是那些从世界各处回归的青年们的家,也是犹太人的民族之家。经历了太多的风霜苦难,经历了太多的别苦离愁,经历了太多尴尬无奈寄人篱下的青年们,当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土地一处家园的时候,他们心底的热情,他们身上的力量,他们头脑中的智慧都会喷涌而出。

我想,我们从基布兹汲取更多的应是理想的养分、精神的能量和文明的情愫。这就是基布兹留给我们深层的启示。

十七、隔离墙要拆除,心里的篱笆也要拆除

余秋雨一本《千年一叹》成了中东之行的向导,每有不了解的背景和资料,几乎都可以从中找到,尤其是许多独到有趣的见解,常常会引发对一地、一物、一人的探寻。只可惜,翻遍全书没有找到我们要去访问的巴勒斯坦过渡政府所在地拉马拉的影子。

在我的想象中,从耶路撒冷到拉马拉少说也得大半天的时间吧!毕竟我们要访问的巴勒斯坦是另外一个国家。其实,耶路撒冷与拉马拉相距也就20多公里,还不及北京市中心到通州区的距离,说拉马拉是耶路撒冷的卫星城一点不为过,如果没有障碍,开车也就是十几分钟路程。我们的行程还算顺利,只是在从以色列进入巴勒斯坦的关卡处停留了十几分钟。也没有什么出入关的手续,只是从以色列的车上下来,坐到巴勒斯坦的车上,关卡的大铁门便缓缓地为我们打开了。当然这是双方早已协调好的。

一路上,最惹人注目的是以色列为阻挡巴勒斯坦人越境而修筑的隔离墙。隔离墙都是用水泥预制板修成,高高的墙板上还有带刺的铁丝网。随着起伏的地形绵延而去,据说有几百公里。这倒使我想起了中国的长城和德国的柏林墙。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而修筑的军事屏障。长城内外早已成了统一的中国,长城当然早已失去了本来的用途,如今是世界七大文明古迹之一,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二战以后德国修筑的柏林墙,如今也已推倒,成为许多游客来柏林参观的景点。长城、柏林墙其实也都是隔离墙,所不同的是时空的不同。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人类社会经常演绎着一些大同小异、似曾相识的故事。我在想,在21世纪的今天,类似修筑隔离墙的事意义何在?是明智还是无奈?是文明还是粗野?以智慧著称的犹太人难道再找不到一种更智慧的办法?以科技发达著称的以色列难道再找不到一种更科学的办法?

要知道,一道黑压压冷冰冰的隔离墙在地上筑起的时候,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心里同时竖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墙。说不定哪一天,横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隔离墙会随着时间风雨的侵蚀而风化倾塌,或因一次大的变故而被拆除。可是,已在人们心里筑起的那堵墙呢,能顷刻间拆除和倒塌吗?

十八、悲剧比喜剧更深刻,一个人的悲剧是后人的财富

到拉马拉来,巴勒斯坦为我们安排的第一个日程就是去阿拉法特纪念馆献花。

阿拉法特去世于2004年11月11日,那是一个全世界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当时,世界上的重要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播发了这一消息。几十年的中东乱局,使阿拉法特成为最有影响的世界性人物。

阿拉法特纪念馆位于拉马拉的总统府内,是在国际社会帮助下于2007年11月落成。纪念馆由陵墓、清真寺和博物馆组成。这是一座设计独特的石头玻璃建筑。建筑的主体像是一块完整的象牙白大理石,方方正正给人以纯洁稳固之感,象征着主人品格的高雅与永恒。中间是一块巨型玻璃穹幕,寓意着阿拉法特生活的廉洁和作风的透明。陵墓是黑色大理石建成,简朴而庄严,长宽各11米,提示人们记住11月11日这一难忘的日子。巴方官员介绍说,陵墓下方安置了铁轨,暗示这里不是他的长眠之地,将来巴勒斯坦实现真正建国后,要迁往耶路撒冷。阿拉法特没有留下遗言,但魂归故里当然符合他的心愿(阿拉法特出生在耶路撒冷)。

在礼兵的引导下,我向陵墓献上了用黄红两色鲜花和橄榄枝编成的花环。然后默默地站立,向这位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老人祈祷:永远的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的传奇一生,是和巴勒斯坦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的。四次中东战争他都是亲历者,从大学生战士到巴勒斯坦的领袖;从打坦克清地雷,到指挥法塔赫游击队。他的名声远扬,他受到了巴勒斯坦人的爱戴。他遭受过一次又一次暗杀和袭击,躲过一次又一次劫难。有人说,阿拉法特遭遇谋杀的次数几乎与他的年龄相仿。人们庆幸他的大难不死,他却置生死于度外,每次化险为夷都是淡淡的一句话:“我有狗的直觉。”

阿拉法特是勇敢的斗士,也是和平战士。他的名言是:“我左手持枪,右手拿橄榄枝。”他不惧战死沙场是为了和平,他左手的枪是为了保卫右手的橄榄枝。最终他获得了诺贝尔和联合国双重的和平奖。

巴勒斯坦人把阿拉法特当做他们的民族英雄,虽然他已离世4年,但巴勒斯坦到处可以看到他的画像,还是那身巴勒斯坦普通军人穿的橄榄绿军装,还是那条巴勒斯坦普通民众戴的黑白相间的头巾,还是那双坚毅而有点忧伤的眼睛。

他还在日夜注视着巴勒斯坦的事业。阿拉法特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漫漫长夜终有尽头,沉重枷锁定被砸烂。”但不幸的是,巴勒斯坦人苦苦寻求的建国梦想,依然处在“有国无土”的窘境,阿拉法特为之奋斗的巴以和平却越来越渺茫。更令人不安的是,巴勒斯坦内部的哈马斯和法塔赫同室操戈,陷入分裂的危机。有人说,这些不幸和不安,就是因为没了阿拉法特。他们说如果阿拉法特还在,建国可能成为现实,和平可能会降临;如果阿拉法特在,内部绝不会分裂,因为他是我们的力量,他是我们的魂!

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充满了悲剧,阿拉法特成了悲剧中的主角。尤其是被“软禁”在拉马拉官邸的那段时日里,整天面对导弹火箭的袭击,坦克战车的围攻。虽然他依然镇定自若、岿然不动,但他内心的悲愤和痛苦是可以想见的。他本来是山林中的雄狮、蓝天上的雄鹰,本应驰骋战场,可后来却像一只无可奈何的笼中之鸟。他曾说过,死也要死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可最后他还是客死巴黎。要我说,悲剧比喜剧深刻,因为他留给人遗憾,有遗憾就有思考。一个人的悲剧可能会化作后人的财富,成为对民族和国家的贡献。

尽管事业未竟建国未成。但他依然是巴勒斯坦人心中的英雄,既是决战沙场、英武不屈的英雄,又是忍辱负重、以理示人的英雄。巴勒斯坦人坚信,有英雄的民族是英雄的民族,阿拉法特是永恒的,包括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灵魂。巴勒斯坦也将是永恒的,他们将在阿拉法特旗帜的指引下永远前行。

同类推荐
  • 解放四平

    解放四平

    各地、各部门所保存的四战四平的各类文物十分丰富,尤以文字、图表等文献为最,如四平保卫战前后,中共中央的电报即达数十份之多,仅毛泽东拟稿的电文即达20余份;刘少奇、周恩来拟稿的电文亦有数份。其他如通令、通电、通牒、总结、动员令、报刊、图表……
  •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内容包括:蓝调小镇、米语、废墟上的远方、后山:颜色与记忆的实验场、午睡后的表情、星空肖像、烈焰的遗迹、棉花,棉花、一封信的路途、亲爱的城市、我的老师赵文明等。
  • 梁实秋小全集:雅舍小品(精装)

    梁实秋小全集:雅舍小品(精装)

    散文大师梁实秋经典结集,可谓“寻常中顿悟世间哲理,困境中展现睿智幽默,岁月中洞察人生百态,阅读中品味辞苑英华”。《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小品,虽是“随想随写”,但写来清新隽永。内容涉及的题材都平凡不过,但在作者的笔下却饶有趣味,令人读后有深得我心之感,其文字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
  • 遇见中国:卜力眼中的东方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遇见中国:卜力眼中的东方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曾经是英国派驻香港的第十二任总督(任期1898至1903年)。这是他的回忆录,从一个英国殖民者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我们所陌生的别样的中国。
  • 先秦散文研究

    先秦散文研究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尚书》《春秋》与《国语》、《左传》、《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先秦说理散文的早期作品等。
热门推荐
  • 月上梧桐

    月上梧桐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公子双腿残疾,我唯愿此生守护在公子身旁。他要寻父,我陪他,他要报仇,我也不离不弃。大陈国清玄山,武林至尊之子秦树晚,八岁残疾丧父,进入韩家山庄中疗伤,与四岁的韩宫秋相遇。他们青梅竹马,互相爱慕,在清玄山上过着快乐生活着。不过好景不长,大陈国武林中暗流涌动,背负深仇的他们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夏沫之后亦知秋

    夏沫之后亦知秋

    大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家门”的宋益沫,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战——生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慢慢成长,从夏末到初秋。
  • 至尊之逍遥

    至尊之逍遥

    一位短短几十万年就走在了别人几千万年都不能达到的至尊之位的男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心性他化身凡尘,在这里,他看到了普通人对于修真的执着,宗门的险恶嘴脸,帝国的帝王之术,和男女之间的感情之事!本书介绍一位至高神尊游遍宇宙,看遍世界万物,指点世界群众,这书给你们看到一本不一样的玄幻小说。
  • 日出东南隅

    日出东南隅

    本书内容简介:古老的吴越文化,一个永不枯竭、情趣无穷的话题,在演绎数千年、翻新几百遍之后,似乎变成了平淡无味的老生常谈。然而于无声中听惊雷,历史散文丛书“吴越风流”以其朴实的乡情、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和流畅的文笔,独辟蹊径,更上层楼,为吴越文化带来了一股新风。
  • 江山美人之倾尽天下

    江山美人之倾尽天下

    王爷夫君,要江山还是要美人她宰相府庶出之女,她的父亲为了帮她那位,嫡出的姐姐巩固地位。让她嫁给嗜血狂暴的战神王爷,嫁过去还没过三天,却被活活弄死。她阴差阳错穿越到她身上。这狗血的穿越既然发生在我身上。既然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我怎么好意思浪费呢!金钱美男我通通买单。可命不是你想的那么美好,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我的怪物朋友们

    我的怪物朋友们

    十年的蹉跎让肖牧云明白,哪怕穿越者,也不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更没有天命护体。自己最多就是一个没胆的猪哥。为了改善生活,让自己活下去的举措,让自己再度回到帝都。同学、王室、权贵如同舞台上的戏子一样出现。大家都在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所谓的大事,不过是人心的选择。带着些许不甘心,些许放不下的骄傲,些许无奈,以一颗自认为冷酷的心站在舞台边上。看着看着,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在舞台的中央,不经意的举措也能掀起巨大的波澜。当聚光灯投到自己身上,由自己决定历史走向的时候。又该如何抉择?
  • 帝武传说

    帝武传说

    乞丐寒枫转生落难少爷,地牢奇遇神秘老人,莫名其妙多了个未婚妻?又被家族小姐抓去当家丁??从此修武道,守红颜,藐众生,浮尸万里,逆天而行,帝武凌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开局签到送栋楼

    开局签到送栋楼

    某男子:“帅哥,你为什么会用莱肯跑车开滴滴呢?”陆长生:“生活枯燥无味,体验人生乐趣!”某女子:“帅哥,你开跑车…”陆长生:“别问,问就是补贴家用!”“叮咚!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楼盘一栋~”“叮咚!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平平无奇的颜值~”“叮咚!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古今才情~”“叮咚!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平行世界歌曲一首~”“叮咚!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次元生物龙女仆·康纳一只~”陆长生获得系统后本来只想安安静静的收租混吃等死,没想到就这样一举成名了……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