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种家,一门忠烈,三代人报效国门,血洒边关,正因为有种家将抗击西夏金国,才打造出了北宋西北边防最坚固的防线。
种世衡因家族原因投身军旅,在庆历年间,因西北用兵,受到范仲淹的提拔,开始崭露头角。
康定元年(1040年)五月,范仲淹与韩琦总揽西北军务,时任鄜州判官的种世衡建议在延安东北二百里处的地方修筑城池,一方面可以拱卫延安,一方面又可以接纳河东之地的粮草,打造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朝庭采纳了种世衡的建议,并命他镇守西北,到任后,他挑选出数千精壮青年,训练他们的骑射本领。
在种世衡的领导下,西北很快就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同时青涧城也建造完工了,抵御西夏的防线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庆历四年末(1044年),种世衡带病领兵修筑细腰城(今甘肃环县西),城池修起后,他也因劳累过度病逝了,西北防务则交给了他的儿子们。
种世衡有八个儿子:种诂,种诊,种谘,种谔,种所,种咏,种记和种谊,全部都以武报国,其中种诂,种诊,种谔三人最为突出,被关中百姓称为“三种”。
种诂是长子,接替了他父亲的位置,在西北一带抗击外敌,后被朝庭召回,其位置由种诊接替,几年后种谔又接替了种诊的位置。
治平四年(1067年),西夏朝政动荡,边将嵬名山之弟夷山率部前来归降,种谔请求朝庭派人来招纳降军,朝庭却派他前往,当时他已年过半百,没办法,只好亲自率兵胁迫嵬名山,招降非常成功,得番部一千五百户,酋长三百人,士兵上万人,并收复绥州城(今陕西绥德县)。
同年,种谔调任青涧城,他听取部将建议,一步一城以图横山之地,次年正月,种谔统兵两万围啰兀城(今陕西米脂西北),城中西夏守将罗马尾想在城下偷袭种谔,谁知种谔先发制人,仅用三百轻骑便打败了他们。
西夏自然不会善罢干休,为了夺回啰兀城,集结全国兵马并借辽国三十万大军疯狂反扑,当时种谔远离后方,一时难以招架,兼之奉命支援的吴逵拥兵自重,拒绝出兵,这样一来,种谔只好退兵,结果遭到贬职。
元丰四年(1081年),宋神宗五路伐夏,种谔率军长驱直入,攻米脂,占银州,直逼石,夏二州,数场战役下来,种谔率部击退数万西夏军,斩杀五千人,缴获马匹,牲畜万余,然后,种谔应诏继续西进,只可惜后勤给养没能跟上,大军在冰天雪地之中饥寒交迫,冻死十之二,三,又因为各路兵马不能团结一致,精诚合作,最后导致失利而还,次年,种谔因病逝世。
在种世衡的孙辈中,种师道名望最大,他曾经在修筑席苇平城时,西夏大军杀到,他假装摆出决战架式,暗中派副将出横岭,声称援兵到来,趁势前后夹击,大败西夏军,获得骆驼,马,牛数万。
后来金国崛起,种师道在边关构筑防线使金军无法寸进,宋钦宗继位后与金国议和,询问刚回京的种师道天下形势怎样,种师道是这样说的:“女真人不懂兵法,孤军深入可一举歼灭。”但宋钦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还有第一次金兵退走时,种师道曾建议宋钦宗派兵追击金兵,宋钦宗没有同意,种师道见状大声疾呼:“金兵必将成为国家祸害”。结果金兵退而复返,宋军毫无防备,仓促应战,数战数败,种师中战死,太原沦陷。
眼看金兵兵临开封,宋钦宗只好再次启用种师道,上前线之前,种师道建议宋钦宗到长安暂避,却被朝中奸臣诬陷他怯战,宋钦宗便将他召回了京城,回京后已病重的不能上朝,没过多久就病逝了,享年七十六岁,然后开封沦陷,宋钦宗面对靖康之难不由的痛悔:“我后悔没有听种师道的话呀。”
晁盖此时辗转难眠,一想到还有两年就是靖康之难,他不由的替种师道担起心来,因为种师道没死多久开封就被金兵攻破了,这件事发生在宣和八年(1126年)。
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解决的方法,看来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凌晨四点他才迷迷糊糊睡了,还做了一个怪梦,梦到西夏一品堂派来杀手行刺种师道,他想喊却喊不出声,想阻止却又动不了,不由的一着急,马上惊醒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