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自己的东宫,那没成年出工建府的皇子也有,叫南三所。
位置时文华殿往北,地处太和殿的正东方。紧邻御膳房,面积大小和东宫是没法比的。
与南三所瑶瑶相对的西侧,就属于清朝大名鼎鼎的内务府了。这个名字,响彻男女老少啊。
内务府的贪,内务府的嚣张,内务府的地位。皆是清朝一蹴而就的。
内务府是干啥的呢?是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内务府自成系统,与外廷职官无涉,所属机构达五十处以上,职官三千余人,上三旗包衣之政及宫禁事务,全由其主管。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
有点类似于管家职责。
七司三院中七司是指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
而三院呢是指上驷院、武备院以及奉宸院。
还有经常听说的敬事房,管理太监,宫女等一切宫内事务。
这七司究竟管理哪些事情呢?
有皇室财务、库贮、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等。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基本上这个紫禁城里面的事情它都管了,事无大小之分的管。
三院呢?
上驷院,就单从驷这个字,就可以猜测和马匹有关的,进而想到齐天大圣,对,没错。
这个院就是管理御用马匹。帝王,后妃,皇子等出入需要使用的马匹,都是这儿供备的。
武备院呢?是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件的。而这些刀枪剑物件通常是在一些游玩季节,比如帝王需要秋猎,猎赏动物等。
也有南北之分的。所属北鞍库掌帝王所用鞍辔、伞盖、幄幕等。南鞍库掌官用鞍辔、皮张、雨缨、绦等,甲库掌盔甲、刀仗、旗纛、器械等。毡库掌弓箭、靴鞋、毡片等。
最后的奉宸院掌各处苑囿的管理、修缮等事,哪儿的花园里面的花坏了,找它,哪儿的路面又多了些少了些石子啊,找它。
还有一些有名的附属机构,比如织绣闻名的南京,苏州,杭州等江浙地带,就有三织造处。掌织办宫廷所需及官用之绸缎、绢帛、布匹等纺织品。
像有的说的皇商。只要和内务府搭上线了,基本上是大把银子流入账目的,是以经常拼的就是谁谁亲戚在内务府当啥官职了,或者谁谁女儿在宫里受宠了,到时候一个什么边风的,差不多就成了。
七司里面呢,林秋听得最多的应该就是以血腥暴力闻名的慎邢司,掌审谳上三旗刑狱案件。
经常犯错了的宫女,后妃,只要进了里面的,基本都会脱掉几层皮,它和我们现在的警察局又不一样的。
它属于紫禁城私设的刑法,手段毒辣,只求结果,不管是否冤不冤,而能从慎刑司里面出来的后妃也好,宫女也罢,都是强者了,无敌了。
内务府最有名的大臣应该也是林秋打小就记得住的。而也真是清朝的qian l帝王时期,把原本的十三衙门改成的内务府,进而又因为和珅和大人,把整个内务府地位推上了巅峰。
历史也罢,电视剧也罢,也是也罢,都是讲述的和珅和大人是怎样的贪。贪的是怎样的豪华。
和珅和大人哪里人也呢?满洲正红旗,钮钴禄氏。
出生贫寒,人也是为官时,精明强干,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坏事干的不少,好事情也不是没做,应该是把双刃剑吧。
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许,我们曾经的和大人在人生官职上面,慢慢的忘记了曾经吧。
说到这儿,有个词,包衣奴。一个很有人身攻击的词语,后宫宫妃经常笑话有的妃子的词。
究竟何为包衣奴呢?
官方书这样解释的:
包衣阿哈系满语音译,有“家仆”之意,“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仆”,简称“包衣”。
也就是奴才。而组成这个大群体的包衣又有哪些人呢?
由诸申(满族平民)转化而来。平民犯罪,沦为奴仆。或穷困欠债,将妻子儿女典卖为奴。
家生奴婢。包衣阿哈世代为奴,其所生子女仍为奴,亦称“家生子”。他们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来安排。
战争掠夺俘虏为奴。初期女真族各部落之间互相征伐,掠取对方部落人口为奴。尔后,抢掠汉人、朝鲜人作奴。主人的私有财产,可以馈赠,亦可以买卖。
有些后妃是包衣家族里面长大成人的,也会被京时的高门贵女讽刺身份低微,但包衣制度是在内务府统辖之下的,是故,地位是相当的高的,也是随着内务府地位的衰败,包衣制度慢慢开始解散。
哎……
任何的事务都有它发展的轨迹可寻。
紫禁城里面的房屋,随便拿出来一间,都可以出演一部剧。将近千年的历史啊。
看完这些的林秋,已经没了之前在天安门大门的自豪了。
历史不能忘,唯以勉励!
林秋是再一次的只能穿过太和殿往北走,从大门神武门出去。连途中的慈宁宫啊,养心殿啊,储秀宫都没得看,因为天晚了,这穿过去都得一个钟了。
从神武门出来后的林秋是又累又饿又困,她想是不是睡着了就不会饿了,把困和累都解决了。
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事情是:
饿了一天的肚子在门口的右手边有小卖部。
各色热食有玉米棒子,火腿肠,其他就是她最爱糖葫芦了。
她要了两条玉米,两条火腿肠,两条糖葫芦,还有两瓶老酸奶。
站在筒子河边上的人行道上面,透过筒子河看这座紫禁城,微微风,夕阳,湖面,柳枝树,飞鸟,很美!
她觉得,不怪乎那么多的人热爱北京,向往北京,真的很美!
这样一边吃,一边看,时间就走了。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少,太阳也是落了余辉。
冷风起,河面波纹一圈圈荡起到城墙角又荡回来。
周而复始,没重复过。
这一天过的,也是可以说相当的跌宕起伏了,那是身与心的过山车。
林秋也是真的困了,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小床上面,躺尸。
顺着景山前街直走,路上是很多和她顺道的,也不觉得有什么害怕的。
就这样在微微冷的街道,宽敞,周围的声音没了,眼里只有路,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突然遁入了空灵状态。
直到尽头,拐个弯,右边。就是北池子大街了。这里的人就相当的少了,因为没有门店,多是居住房。而能住在东城区,二三环以内的四合院的人,周围的环境,可想而知……
也就是十来分钟吧,就到了林秋熟悉的骑河楼街道了。
想念小床,想念躺在上面的舒坦,想念热开水过喉暖肚子的感觉,想念爸爸妈妈弟弟的声音,想念奶奶慈爱有活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