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4500000015

第15章 天文与历法(2)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日,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地球绕太阳一周是地球自转一周的365倍多一点,相当于月亮绕地球一周的12次再加11日多一点;月亮绕地球一周是地球自转一周的29倍多一点,不同的计算方法就构成不同的历法。各种历法可分为三大系统,即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阳历系统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来计算,阴历系统以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基础来计算,阴阳合历则把两种周期加以调和后来计算。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阳历,中国人又称之为公历,其纪年的起算为假定的耶稣降生之年。中国民间现还用农历,又俗称之为阴历,但它实际上属于阴阳合历。中国古代的历法基本上都属于阴阳合历。

农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二十四节气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每月月首有“节气”,月中有“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古四分历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使用的历法。这一历法规定:19年闰7次,即19年中共有235个月(19×12+7)。古四分历的出现,标志着阴阳历完成了从不稳定的、带有某种随意性的形态向明确的、规整的形态的过渡。

岁首

夏历以正月为岁首,称“建寅孟春之月”;殷历以十二月为岁首,称“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十一月为岁首,称“建子仲冬之月”;秦历以十月为岁首,称“建亥孟冬之月”。汉初承秦历,汉武帝时改行太初历,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从此之后,中国历法就以寅月为岁首,一直沿用到现在。

知识链接

【三正】“正”指正月,三正为夏正、殷正、周正。秦汉以前各诸侯国的历法,大体相同,但因正月的不同确定构成三个系统。周正以十一月为岁首,殷正以十二月为岁首,夏正以正月为岁首。三种历法,三种正月,因此得名“三正”。

太初历(三统历)

汉武帝天初元年(前104),确定以落下闳、邓平等人的“八十一分律历”为新定历法,称为太初历。确定一月为29.53086日,一年设立二十四节气,每节气长15.21875日。恢复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这一历法后经西汉末刘歆改造,成为三统历,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仍然为十九年七闰,首次规定以不包含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

乾象历

东汉后期着名的天文学家刘洪(约135-210)经过20多年的潜心观测研究,在公元206年完成乾象历。乾象历计算出每年为365.2468日,又明确定出了月亮两次通过近地点的时距为27.5534日。一般认为,乾象历是我国古代历法体系趋于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大明历

南朝宋科学家祖冲之(429-500)研究完成。规定每年长度为365.2428日,这是我国古代所用的最佳值之一。确定了十分准确的新闰周:391年144闰。这是我国古代得到的最佳闰周。

大衍历

唐代僧一行(683-727)所撰。《大衍历》结构合理、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成为后世历法体例的楷模。它提出了许多新算法,把原先仅适合京师的历法,全面推广为真正的全国性历法。

授时历

元代郭守敬等人研究完成,这是中国古代创制的最精密的历法。授时历中考证了七项天文数据,又计算出五项新的数据。在数学方面,授时历的推算中使用了郭守敬创立的新数学方法。

癸卯元历

明朝徐光启和外国传教士受命,结合西方天文理论修订新历法,耗时10年而成。时宪历,在清朝建立后又作了修订。乾隆七年(1742)颁行,因以雍正元年癸卯为元,史称癸卯元历。此历以33年为周期来设置闰年,前28年每四年设一闰,第33年设一闰,共设8闰,折合一年为365.2424日,比现行的格里高利历还精确。1911年,中国官方开始使用公历,而民间使用的农历,仍依据癸卯元历。

帝王纪年

我国古代的纪年有多种方式,最简单的是帝王纪年,即以帝王即位之年为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直到他出位为止。我国古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具体纪元时间是西周时的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此后,每一帝王都有明确的纪元,如公元前770年为周平王元年,公元前206年为汉高祖元年。

年号纪年

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从此有了年号纪年。公元前140年即是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34年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古代文史书籍中年号纪年,是非常普遍的。要弄清楚某个年号对应的公元,可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所附的《中国历史纪元表》。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始于汉代,多与年号纪年并用。干支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相互交错组合,构成60个复合符号,称为六十花甲或六十甲子。古代史书的纪年,年号与干支并用,如南宋淳熙元年(1174),又可以写做淳熙甲午,还可以写做淳熙元年甲午。

知识点扩展

六十甲子表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

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

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

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

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

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

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岁星纪年

岁星(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约12年(实际为11.8622年),古人把岁星运行的轨道(称之为“黄道”)划分为十二等分,称为黄道十二宫。自左至右将此十二等分命名为星纪、玄枵(xiāo)……析木等。木星每运行一次,大约相当于地球公转一周,如木星运行到析木的这年,可记为“岁在析木”,这叫岁星纪年。

太岁纪年

由于岁星纪年有较大误差,只在春秋中期使用过,后来为了修正这一误差,又发明了太岁纪年法。此法与干支纪年可直接对应,如寅为摄提格,甲为阏(è)逢,“阏逢摄提格”就是甲寅年的别名。《资治通鉴》第一卷说“起着雍摄提格,尽玄黓(yì)困敦”,是说起于戊寅年,止于壬子年。具体对应方法见于《尔雅》。

干支纪月

由于十二地支正好与十二相配,古人把冬至所在之月(十一月)称为“子月”,次月即为“丑月”,正月为“寅月”。若用干支纪月,则有个规则:逢甲或己的年份,正月为丙寅,二月为丁卯,以此类推;逢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逢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逢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逢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

干支纪日

古人纪日只用干支,如《旧唐书·太宗本纪》记唐太宗驾崩的时间为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己巳。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日子与公元对应哪天,可以查阅陈垣先生所编的《二十史朔闰表》(中华书局1999年重印版)。此书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1940年间每年每月每一个朔日(即初一)的干支。

十二时辰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为两小时,用十二地支命名,分别为:子时,又名子夜、中夜,相当于北京时间23时至次日凌晨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相当于1时至3时;寅时,又称平旦、黎明等,相当于3时至5时;卯时,为日出时,又名日始、破晓等,相当于5时至7时;辰时,古人称为早食或朝食之时,相当于7时至9时;巳时,又名隅中、日禺,相当于9时至11时;午时,又名日中、日正、中午等,相当于11时至13时;未时,又名日昳(dié),相当于13时至15时;申时,又称日晡、夕食,相当于15时至17时;酉时,又名日落、日沉、傍晚,相当于17时至19时;戌时,又名日夕、日暮、黄昏、日晚等,相当于19时至21时;亥时,又名人定、定昏等,相当于21时至23时。

五更

又称五更、五鼓。古时,由于平民百姓家没有精确的记时仪器,晚上掌握时间很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古代设立了打更制度。更夫根据官府标准的刻漏时间,用打梆子或击打更鼓的方式宣告时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打一更时为19时至21时,三更时为23时至次日凌晨1时,五更时为3时至5时。“三更半夜”一词就由此而来,但“更阑”或“更深”的说法,不是精确的时间概念,只是夜深的文雅说法。

相关知识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做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做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朔】每月初一称为朔。这时的月亮叫新月,仅露一线。

【晦】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晦为月尽之意,这天夜里看不见月亮。

【望】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日,这天天空出现满月。次日称为既望。

【上弦】月亮和太阳成九十度角叫弦。月亮在太阳东面九十度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指每月的初七或初八。这时,月亮一半明亮,明亮的一半朝西方。

【下弦】月球在太阳西面九十度,明亮的一半朝向东方。下弦指22日或23日。

【社日】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民俗中有春秋两祭,称为春社和秋社。

【社鼓】即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同类推荐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鱼

    中国鱼

    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杭州千岛湖发展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与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本书将以杭千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本套书包括《国学之子学精粹》、《国学之史学精粹》、《国学之蒙学精粹》、《国学之经学精粹》、《国学之集学精粹》、《国学之常识精选与趣典》、《庄子(杂篇一)》、《庄子(杂篇二)》、《庄子(外篇一)》、《庄子(外篇三)》、《庄子(外篇二)》、《庄子(内篇)》等,共21册。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也称《商子》,现存24篇。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 老北京的信仰与吉神

    老北京的信仰与吉神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封名恶神

    封名恶神

    这就是一冰山男很爷们的复仇史!ps:简介很简单,大家多多收藏支持。
  • 宿敌赖上你

    宿敌赖上你

    “呵呵,你以为你逃得过我的手掌心吗?”“老娘天不怕,地不怕,难道还怕你这个小学弟?”“我一定要把你的学长挤出你的脑海里……”“唔……”一个霸王硬上弓,女猪脚沉溺了……
  • 后窗勿看

    后窗勿看

    陈否极是一位国企白领,凭借优良的禀赋,跻身于公司总经理的鞍前马后,一次外出,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使他这个仕途刚刚起步的青年才俊,陷入到一场空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
  • 我爱上了偏执狂

    我爱上了偏执狂

    只要你说你爱我,我命都给你____________________我爱你,真的爱你
  • 幕后小玩家

    幕后小玩家

    李明的电脑里意外出现了一个删除不掉的游戏平台。每一款游戏的角色,居然就是李明身边的人。通过游戏,身边的人居然都培养成为了大佬。这是一个玩家玩弄世界的故事。
  • 迷幻花园

    迷幻花园

    著名女作家徐小斌的小说故事奇幻,文字魅惑,独具风情。作家出版社“徐小斌小说精荟”系列涵盖了她最具代表性的长篇、中篇翱短篇小说,具有很高的阅读、收藏翱研究价德。《迷幻花园》是“徐小斌小说精荟”系列中的中篇小说集之一。精选《迷幻花园》《双鱼星座》《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天籁》等七篇中篇小说。每篇故事都有出入意表之处,徐小斌像个巫女般为我们装扮了一个属于她自己和所有读者的“迷幻花园”。
  • 克隆人的逆袭

    克隆人的逆袭

    那一天,人们再一次想起被Orochi所支配的恐惧!只是....“Orochi,你这个混蛋TMD又坑我啊!!!!”名为2号的男人在无数白光淹没之前传来愤怒的呼喊。
  • 末法东皇太一

    末法东皇太一

    巫妖大战,两败俱伤,妖族天帝东皇太一陨落,转生在洪荒星宇的一个小星球,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族。脱劫而生,明悟错失的过往,重立道心,惩恶扬善,携美同游。在修行途中发现这方星宇有太多的隐秘,开天之时陨落的先天神魔,祖龙、祖凤都在这方星宇出现,这里没有轮回六道,每一个物种都宛如新生,没有前世,与洪荒大不相同。
  • 道星剑尊

    道星剑尊

    修炼一途,生死难料,伊洛白能否成就星尊之位,执剑笑看天下……请看《道星剑尊》
  • 仙界武器生产商

    仙界武器生产商

    远古大战,众神沉寂,小青年陈天从地府转世到修仙世界,本想安稳修仙图个长生。哪想,他感受到这个世界浓浓的恶意,被困在一个小地方。没关系,我慢慢发展。先捣鼓一些民用产品兑换修炼资源,打仗了,我就卖武器。本为养家糊口,不知怎的,生意越做越大,慢慢变成了诸天万界最大的物资生产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