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的新钱一经问世,立刻受到了世人的好评。
官员们因为猜测太子是亏钱铸的新钱,所以没一个肯说太子坏话的。商户们因为能从家乐福那里换回足额的大钱,对新钱交口称赞。百姓们因为用新钱买东西比较便宜和方便,都愿意使用新钱。
每一个使用过新钱的人,都对这新钱持以肯定的口吻。
因为刘重照生于政和元年,有的人亲切地称呼这钱为政和钱。
?在长安城试行了几天之后,政和钱算是站住了脚跟。这一方面与百姓对太子的喜爱有关,也有家乐福努力推广的原因有关。
不管怎么说,政和钱算是在钱币这一行打开了名望。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所有拿了政和钱的人回家找东西一测,都测出这是足额的银子。再加上政和钱雕刻精美,有防伪功能。
是完全超出一贯钱的价值。
慢慢的,有些商家收了政和钱就不去家乐福换了,而是到其他地方消费。
凡是拿着政和钱过来的人,都受到了商家们热情的欢迎。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钱太难防制了。既然没有假钱,而且足额,为什么不用?不用是傻子!
那些先前说太子妃变蠢了的人,此时也改了口。
“太子妃这是一心想着咱们百姓呢!她自己亏了钱,却让咱们得了实惠,好人啊!”
修罗的名字再次与仁义和好人挂上了钩。
当然也有些人觉得政和钱份量足,就想把钱毁掉提炼出里面的纯银重新打成银锭。可是当他们毁掉时才发现,政和钱不管他们怎么提炼都无法提炼出纯银。
把钱给溶了再打成银锭,其价值根本就不足一贯,每一个溶钱的人都觉得血亏。
还有的人,想着把家里收藏的钱换成政和钱,专门跑去家乐福换了一回钱。然后就把政和钱给扔到地窑里屯起来,等着将来升值。
修罗只是一笑,升值是不可能升值,政和钱唯一升值的机会就是与铜钱挂钩。
铜钱值钱了,政和钱自然就值钱。铜钱若是贬值,政和钱自然就贬值了。所以那些想要屯钱的人真是吃饱了撑了。
不过那些屯钱的人也给修罗带来了一些困扰,他们只进钱不花钱,就会造成市面上的政和钱越来越少。
修罗示意高大赖,让他组建联盟。在联盟里,只许用政和钱买卖,而不用铜钱。
于是,那些收集政和钱的人发现,他们除了用铜钱到家乐福去换政和钱,在商户那里根本就换不出来了。商户们也不傻,干嘛因为你去得罪高大赖?
高大赖可是太子妃的人!
这几天,修罗与刘重照都在慈幼局里忙碌着。
慈幼局里现在的编织作坊越来越大,孩子们已经不能胜任这些工作了。
修罗与刘重照商量,是不是从社会上招一些妇女来工作,慈幼局里给她们按件算钱。
刘重照担忧的是,外面的人学会了编织,是不是就把慈幼局孩子们的生意给顶了。
“这个好办,咱们立个慈幼局的招牌。以后凡是咱们自己生产的东西,都用这个招牌,让顾客们认准这个招牌就好。”
起招牌名号什么的倒是小事,现在随着编织作坊的订单越来越多,这里急需一个管事的。
罗沐薇与袖袖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碌,不可能天天在这里呆着。而程若娴因为也议了亲,现在要在家里绣嫁妆。
这一下子,慈幼局里不仅缺少老师,还缺少管事的。
还有后院的玻璃作坊,也得招人。
不仅玻璃作坊要招人,家乐福和东宫的铸钱作坊都需要扩充人手。
修罗与刘重照这几天就是忙着找人。
按理来讲,官府里聪明人最多,可是修罗不想用官府的人。尤其是玻璃作坊,原料简单,工艺简单。若是用了不可靠的人,就面临着泄密的可能。
小李子见到两人如此苦恼,献言道:“不如就从东宫里招人?东宫里挑几个信得过的,让他们管着玻璃作坊和慈幼局就好。”
让太监管,这合适吗?修罗露出疑惑之色。
小李子看了一眼刘重照,见到刘重照没说话,就壮着胆道:“太子妃,东宫里的都是家奴,若是太子妃肯用他们,一定会尽心尽力替太子妃做事的。”
他这话的潜意识,修罗听明白了。那就是用得不好了,可以直接宰了也没人说什么。
毕竟是家奴嘛!
只不过用了太监,慈幼局的人是不是会有抵触情绪呢?修罗觉得她应该先征求一下慈幼局里的人的意见。
哪里想到,她这样一提,所有的人都是眉开眼笑的。好像用太监来管理慈幼局,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恩赐一样。
修罗不懂了。不是普通人都不喜欢和太监共事吗?就像明朝的那些太监,那是人人喊打的。
刘重照向她解释:“咱们用太监管理这些地方,就证明这些东西是属于咱们的。你想,那些人能不高兴吗?”
修罗明白了!原来慈幼局的孩子们生怕她哪天不一高兴就把慈幼局给撤了,反正玻璃作坊也能赚很多钱。这一叫太监过来管理,就证明修罗准备长久地把这个慈幼局给办下去。
“这些人的心事,真重啊!”想明白之后,修罗对于使用太监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只要慈幼局里的人不反对,她就用。
得知太子与太子妃要用东宫里挑选得用的人管理慈幼局和玻璃作坊以及铸造作坊,那些太监内侍全疯了。
谁不知道这几处地方即赚钱又得太子看重?
而且,最不赚钱的慈幼局是竞争最厉害的地方。
很多太监宁可不去玻璃作坊,也得抢着去慈幼局。
去慈幼局多好啊?只要把孩子们和老人们侍候好了,太子与太子妃就会高兴了。
在经过一系列的竞争挑选之后,修罗定了三个太监。
“张敏,你去管铸造作坊。规矩你也知道的,进了铸造作坊少说多做事,不该你问的不许问。”
“刘康,你去管玻璃作坊。配方不许打听,你只管负责好材料的供应,以及保证生产就好。”
“骆明,你去管慈幼局,编织作坊要好好经营。孩子们和老人们的吃喝就全指望着这个作坊了。”
三个太监喜气洋洋地施了礼,又每人挑选了十个信得过的小内侍,朝着各自的工作岗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