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26200000002

第2章 事业成功秘诀之人际关系篇

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基础。

在吸引力法则中,行动被看作是“引发我们去做”的思想,行动与思想一致,就会与愿望相契合,就会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这个秘密就告诉你,人际关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的思想,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

大家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事先了解交往的对象是很重要的。不过我要说的是,在做好这项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彻底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丽莎·妮克丝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己”作为铭文刻在特尔斐神庙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仍不得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

认识自己,就是不要仅仅看到眼前的自己,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要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追求明天的“我”;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并依靠这些长处使自己不断进步;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你才会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知道成功的内在动力。因为只有你自己才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而努力,才知道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需要付出的是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保证在思想指导下的行动的有效性,才能完全激活吸引力法则在你身上的神奇能量。

凯勒丰是苏格拉底相知极深的朋友。有一天,他特意跑到特尔斐神庙,向神请教一个问题:“世上到底还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神谕曰:“没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了。”

凯勒丰高兴地向苏格拉底展示了神谕的内容,可是他从苏格拉底脸上看到的却是迷茫和不安。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要寻找一位智慧声誉过于他的人,以反证神谕的不成立。

他首先找到一位政治家。政治家以知识渊博自居,和苏格拉底侃侃而谈。苏格拉底从中看清了政治家自以为是其实无知的真相,他想,这个人虽然不知道善与美,却自以为是无所不知,我却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看来我似乎比他聪明一点。

苏格拉底一一寻访以智慧而著称的人,结果发现,名位最高的人,几乎是最缺乏智慧的,名位较低的人相反有更多的学识。

苏格拉底还不满足,依然继续着他的证明。他找到了一位诗人,发现诗人作诗是出于天赋,而诗人自以为能写几句歪诗便目空一切。

接下来,苏格拉底又向一位工匠请教。想不到工匠竟在重蹈诗人的覆辙,因一技在手便以为无所不能,这种狂妄反而抵消了他所固有的智慧之光。

最终,苏格拉底悟出了神谕之话的深意:神并非说苏格拉底最有智慧,而是以此警醒世人——你们之中,惟有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最有智慧,因为他自知其无知。

心灵感悟:“认识你自己”,这句镂刻在特尔斐神庙上的名言,曾赋予了苏格拉底一种深沉的智慧之光。而今,苏格拉底的证明则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许多时候,认识自己,或者认识真理,都是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开始的。

对自己有一个完全的认识,然后,才能去认识别人,才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更好地同别人交往。这种在自我认识基础上构建的良好人际关系,正是你的思想所期望的,它会促使吸引力法则更快、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这个法则中,你就是想象中的“自我”,别人判断你能力的惟一标准也只是你的行动,行动受你的思想控制,思想又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所以,认识你自己总是必要的。

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彻纳曾写道:“人一辈子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找到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败了,那么无论你找到了别的什么,都没什么意义了。”因此,请在头脑中想象,将自己一层层地剥落,去认识内心最真实的本性、潜能、真实的自我所需、所喜和追求,积极正确地思索。

尊重自己

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并且深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梦想,你就真的能够步入坦途,而别人也会更需要你。

——戴尔(企业家、成功学家)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让别人尊重你,首先你必须自己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才会不畏惧别人,不畏惧和别人交往,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你看不起自己,没有用尊重和热爱来对待自己,你就会向周围的人、向宇宙发出信息:我不重要、我没有价值、为了我不值得……这样的信息会持续不断的发送,于是,更多你不重要、你完全可以被忽视的相关事物被吸引而来,对你不友善的人会越来越多,你会陷入人际关系的绝境。

你之所以遭受这样的困境,完全是由你的思想造成的。你的思想到处流露着对自己的不尊重,吸引来的当然也只是别人对你的不尊重。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必须用尊重和热爱来善待自己,然后,在吸引力法则的作用下,你在人际交往中也会赢得尊重和热爱。

人们从小受到虚假的观念、准则和信条的限制,往往使人意识不到实际上自己是多么有能力,多么有优势。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都有力量改变生活的任何一面。

每当我们胜利地完成一项工作时,不管这项工作重要不重要,不管别人对我们的成功怎么看,只要自己觉得它是出类拔萃的,就应该承认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能力而自豪,并为此赠给自己一份美好的礼物,这样,就会增强自己前进的动力。哪怕只是细小的成功经验的积累,也会逐步激发出我们的自信心,挖掘出生命深处的潜能,逐渐胜任高质量的、有创造性的工作。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自我尊重、自我认可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意味深长地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要富有智慧,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

最后,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这位助手就是柏拉图。

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生存方式,去维护人格,发展个性。所以,请端正思想,鼓起勇气,尊重自我吧,如此,你必将在人际关系上开拓新的局面,在人生理想中达到新的高度。

充实自我

与人交往,你必须先把自己填满,否则你没有东西给别人,别人自然就不会对你感兴趣,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很糟糕。

——朗达·拜恩

吸引力法则认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先进行自我充实。

深谙这个秘密的人际关系学家约翰博士说:“在人际交往中,你要尽量让自己成为解决问题的那个人。不要总是挖空心思地苦想,我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这样的被动意识只会使你陷入愈加贫乏的境地。你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将自己填满,直到达到饱满自溢的程度,然后你就会乐意去给予。由此,你的人际关系便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

“将自己填满”,的确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大有裨益。

比如爱,如果你想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别人的爱,首先就要用爱充实自己,直到心灵完全被爱充盈,然后你就可以去给予。别人得到你给予的爱,也会将他们的爱反馈给你,让你吸引到更多的爱。从充实爱到给予爱,再到吸引爱,这就是关于爱的吸引力的实现过程。

充实自我不仅仅是充实爱,它包括很多方面。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吸引力法则以思想意识为主导,充实自我也应以精神充实为主要内容。

古阿拉伯学者阿布尔·法拉治说:“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死的灵魂。若以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智慧是永无止境的,在它面前,人总显得那么匮乏和空虚。

从前有—个小和尚,他离开家乡到处寻找名师,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为。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高僧,恳求高僧收他为弟子。高僧见他一片诚心,又天资聪慧,便收下了他。

两年后,小和尚自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便不想再继续跟着师父参禅拜佛了,于是就向他的师父辞行,要下山去。

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他并没有阻拦小和尚下山,而是让小和尚拿来一个钵子,然后让他往里面装一些石头,装满为止。

高僧问小和尚:“钵子装满了吗?”小和尚答:“满了,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高僧便抓了一把芝麻撒进去,然后晃了晃钵子,芝麻一会儿就不见了,接着高僧又抓起一把芝麻撒进去,晃了晃钵子,芝麻又不见了。

“钵子装满了吗?”高僧再次问小和尚。小和尚惭愧地告诉师父:“看上去满了,可是还能装下很多东西。”

这时,高僧又取来一只杯子,让小和尚往里面倒水。小和尚看杯子满了,就想停止倒水。

高僧却说:“不要停,继续倒。”结果钵子倒满了水后,多余的水都溢了出来。高僧这时候才让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后问他:“满了还装得下别的东西吗?”

小和尚明白了师父的一片苦心,请求师父原谅他的无知。

人自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学习的过程。我们模仿父母的语言,学会了说话;我们进学校读书,学到了知识;我们在社会上奔走,学会了友善待人。我们周围的事物都能够给与我们很好的启迪。

学问渊博的人,能在生活中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光,进而照亮自己,引导别人。所以,只要我们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就不应自满,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永远不要抱怨

很多人都习惯于抱怨他人,比如,“我的老婆一直在耳边喋喋不休”,“邻居的小孩总是那么淘气”,“公司的同事一天比一天懒惰”,等等,他们总是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别人身上。其实,抱怨是于事无补的,它只能吸引到更多使你抱怨的事物。

——玛尔丝·西墨夫(作家、潜能研究专家)

抱怨,即对人或事感到不满、对环境感到不适而进行的责怪、埋怨或牢骚。

抱怨是人际关系的病毒,它会侵到我们的头脑里,破坏友善的细胞,蒙蔽宽容的视听,让我们在吹毛求庇的交往中,失去我们应得到的友善。

卡耐基说:“在地狱中,魔鬼为了破坏人们之间的友爱,创造了一些恶毒的办法,抱怨是其中最厉害的。它永远不会失败,就像是眼镜蛇咬人一样,总是具有破坏性,总是置人于死地。”所以,请不要抱怨。

通过吸引力法则,你应该认识到,即使你现在人际关系糟糕透顶,与人相处极其不顺,甚至老是遭受别人的批评指责,你也可以扭转这个局面。

首先,在思想上改变自己关注的焦点,把注意力放在对他人的欣赏上,而不是抱怨。然后,你可以拿一张白纸,将他人的优点或你欣赏他们的地方一一写下来。当你持续注意这些美好的东西时,你会发现更多值得你欣赏的东西,抱怨在这时就会渐渐消失。

生活中的确会有很多容易使人抱怨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并不是使你抱怨的决定性因素,它们只是引发你生气的一个导火索。你的抱怨是由于不愿接受或者承担本来属于你的责任,而去找借口引起的。

当抱怨充斥你的脑子时,你便觉得世道那么不公,为什么上天眷顾每个人,但偏偏忘记你。你怨天尤人、牢骚满腹,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你焦虑、愤怒,随之职业道德没有了,责任心没有了,离你当初的理想目标更远了——如此的周而复始,你只会越走越远。

一个气愤的妇人找到上帝,大声嚷嚷道:“我的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上帝微笑着问她:“你怎么了?有什么苦恼不妨说出来吧。”

那个气愤的妇人便一五一地把所有令她气愤和不快乐的事讲了出来,她说她的婆婆如何给她气受;说她的丈夫对她如何冷淡;她的孩子对她如何不听话;还说她的邻居如何想方设法占她家的便宜。妇人喋喋不休地诉说着,好像她说出的每一件事都足以构成她不快乐或者气愤的理由。

上帝微笑地看着这个说个不停的妇人,眼中充满了爱。

“难道你没有经历过这些吗?”在那个妇人终于停止了她的诉说之后,上帝含笑地问她。

“有一次你病了的时侯,你的婆婆亲手做了一碗面端到你的面前;每次你过生日的时侯,你的丈夫都会深情地注视你并会烧一桌你最爱吃的菜;你的孩子在小的时侯也曾经不止一次伏在你的耳边说他们爱你;还有你的邻居,有多少次在你们家有困难的时侯,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难道这些你都没有经历过吗?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感到快乐吗?”

妇人想了想,觉得这些自己也确实都经历过。“可是,可是,可是他们也都曾经那样恶劣地对待过我呀?”

上帝又笑了。“是的。”上帝说。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善的一面,但也都有善的一面。你为什么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不善而容易忘记别人的善呢?如果你能常常想起别人对你的好,你的生活不就会快乐得多了吗?”

那妇人好像被砸了脚一样跳了起来。大声叫了起来:“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他们那样对我,我怎么能忘得掉?这怎么行?这怎么行?”妇人像一头愤怒的母狮,跳个不停。

上帝仍然微笑着,但却在摇头。他已准备离开了。

“一个人如果总想着别人对自己的坏,那他的烦恼就来了;一个人如果总想着别人对自已的好,那他的快乐就赶不走了。我也没有办法能让你快乐起来,所以你只好留在你的苦恼中了。”

说着,上帝就隐身去了,只留下那个气愤的妇人低头沉思。

妇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改善人际关系,先要从改变自己做起,不要抱怨别人。

抱怨别人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给你带来更多让你抱怨的状况。即使你在聆听别人的抱怨,并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上面,也会逐渐被抱怨的情绪主导,陷入人际关系的窘境。因此,凡事都应更多地了解和体会他人的感受,不断地修正与他人的关系,尽量少些冲突,多谢合作;少些抱怨,多些欣赏。

主动赞美别人

飞鸟、清风、海浪,自然界的万物不都在用美妙动听的歌声赞美造物主吗?我也要用同样的歌声赞美她的儿女。从今往后,我要赞美他人,这将改变我的生活。

——奥格·曼狄洛(企业家、作家、演说家)

赞美别人,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经常碰到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

吸引力法则专家丽莎·妮克丝就有深刻的体会:“在好几次交际活动中,我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期待我的伴侣能称赞我的美丽。因为不管我打扮得如何漂亮,自己永远也无法看见。”

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赞美。一旦别人赞美了我们,我们就会觉得对方是知己,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承认。我们会为此而快乐和振奋。于是,我们也愿意付出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我们乐意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受到他人赞美之后作出的反应和回馈,就是吸引力带来的效果。赞美的话语能扩大、释放或以任何方式辐射能量,吸引一切积极的因素。通过赞扬,你可以把一个怯懦者变成坚强者,把一颗恐怖的心灵改造成和平而自信的心灵,使极度神经衰弱者恢复平衡和力量,使即将倒闭的企业重获成功,使不满和抱怨变成满足和支持。

戴尔·卡耐基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赞美的故事:

大约4年前,我认识了沃特·黑利,一个来自达拉斯的、成功的、精力充沛的人。我们的相识令我终生难忘,因为我和沃特很快就建立起了极其融洽的关系。

在一次短暂的拜访之后,他领我去参观他的一项与众不同的投资项目。他当时在做保险生意,有一个新的设想,就是向全国成千上万的独立食品杂货商们批销保险,他以食品杂货仓库作为他发展事业的基地。

有一次去参观一个巨大的仓库。进去后,他停在一个接线生面前,说:“我想告诉你,你做的工作多么了不起,因为你让人们打电话时心情愉悦。”这个接线生很开心地笑着说:“谢谢你,黑利先生,那正是我尽力做的。”接着,我们走进办公区。当走过一个部门时,黑利先生对我说:“齐格,我们进去一下,我想让你认识一个人。”他走进办公室,向里面的主管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说:“虽然以前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知道你的这个部门。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对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很了解,自从你接管这个部门以来,我们没听过顾客的一句抱怨,这是你的功劳。”这个主管听后露齿而笑,说:“噢,谢谢你,黑利先生,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做好我的事。”

走上楼,刚要走进里面的办公室,他突然停下来说:“齐格,我想介绍你认识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位最伟大的秘书。”然后他走到秘书面前说:“我想我从来没有告诉你这样一件事,就是我妻子认为是你把月亮挂上了天空,并相信你能随时把它摘下来,因此我请求您不要这样做。”秘书微笑着说:“我很高兴听您这么说。”接着我们走进保险业务办公室,他说:“齐格,来和这位最优秀的保险工作者握握手,他是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因为他是那样勤奋,不辞劳苦。”

这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但沃特·黑利却使每个人都将以高水准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

卡耐基认为,黑利给予职员的是真诚的称赞,得到的是他们对工作、对公司的满腔热情,在这种态度的激励下,员工的工作效率必会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只要你愿意去鼓励别人,他们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好,你得到的报偿就会越来越多。

总之,赞美他人能积极地影响他人,沟通自己与他人的感情。特别是当你与他人产生隔阂时,关心对方,注意和肯定他人的长处,是消除这种隔阂最有效的方式。另外,对于自己不太亲近的人,恰到好处地给予赞美,也会使双方增加亲近感,建立更进一步的人际关系。

不要过于谦让

出于发扬谦让的品质,很多人自小便被灌输一种意识——将自己放在最后一位。这种外界意识干预使得他们只能吸引一些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不值得的感觉。并且,只要这些感觉继续存在,他们就会吸引更多的让自己感觉没有价值的人生境况。所以,必须改变这种思想意识。

——朗达·拜恩

美国社会心理学爱舒尔茨认为,以人际关系中人们各自不同的表现来划分,人主要有三种类型:

(1)谦让型,特征是“朝向他人”,无论遇见何人,总是想到“他怎么想的?”(2)进取型,特征是“比他更优秀”,无论遇到何人,总是想知道其力量的大小。(3)分离型,特征是“疏离他人”,无论遇到何人,总是想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他人对自己的干扰。

三种类型中,谦让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美德,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在吸引力法则看来,这并不完全正确。

吸引力法则中,谦让意味着自己处于最后的位置,这种处境下吸引来的会是与之相对应的没有价值的、不值得的感觉。谦让从一开始让自己做好自我牺牲的心理准备,直至谦让形成既成事实,都是一种负面的思想在起主导作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与吸引力法则相违背的。

一家公司面向社会招聘销售人员,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只需要一个。

在应聘者抢占座位作准备时,一个女士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先面试。到她面试时,面试官对她的条件虽较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到销售部工作。

面试官认为,谦让的确是一种美德,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更需要“锐意进取”的员工。

由此可见,谦让并不是一味的谦让,而是有原则的谦让。孟德斯鸠说过,“美德本身需要限制。”没有原则的谦让是一种懦弱,在竞争面前的谦让是一种逃避,在危险面前的谦让是一种退缩,在荣誉面前的谦让是对胜利的不尊重,一味地强调谦让行为而不辨别谦让的原因,更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谦让,一个叫贪欲。

他们约好一起到天堂去,他们带的干粮基本都够他们路上吃的。

但是为了体现无私的友爱精神,他们在路上一直谦虚地你推我让。由于他们让来让去,时间耽误了一半。看到这样让下去也不是办法,而且浪费时间,贪欲开始想,既然你不要,我要。于是他把谦让的东西吃了。

后来的路上出现了奇怪的事情。贪欲吃了谦让的东西以后,觉得胃口大开,吃了还想吃;而谦让对贪欲总是有求必应。

最后几里路,他们都有些走不动了。谦让饿得走不动,贪欲却是由于吃得过饱走不动。天黑以前,他们终于到达了天堂。

在他们想进入天堂大门的时候,他们被拦住了。

贪欲问:“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

天使说:“因为你太贪,把朋友的东西都吃了。”

贪欲说:“可那都是他给我的呀。”

天使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接受别人的帮助,哪怕人家主动给你,哪怕人家心甘情愿,你也不能接受。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还想进天堂?”

谦让问:“那为什么不让我进?要知道,为了让贪欲吃饱,我都快饿死了呀。”

天使说:“如果说贪欲进天堂的可能有万分之一,那么你进天堂的可能连十万分之一都不到。”

谦让大惑不解。

天使说:“把自己饿成这个样子,绝不是美德。贪欲起码还是个真实的人,然而你却虚伪之极,明明自己饿了,却还要装出乐善好施的样子来。我看你是把天堂当成剧场,把上帝当成观众了。”

过于谦让,并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而会让他人觉得享用你的谦让是理所当然的,久之,你就会永远处于一种谦让、牺牲的负面状态,吸引力法则的一切积极主动、进取争先、不甘落后的因素都与你无关。

所以,谦让应是有原则、有限度的谦让,而不是盲目的、一味的过于谦让。

名人链接——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国际知名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其开创的“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他以超人的智慧、严谨的思维,在道德、精神和行为准则上给万千人以指导、安慰、鼓舞,让人们从中汲取力量,从而改变生活,开创崭新的人生。他教人们如何去思考、去交际、去变得有魅力、有吸引力,去吸引自己想要的一切。

卡耐基,1880年1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玛丽维尔附近的一个小市镇。父亲经营一个小小的农场。

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卡耐基从小就营养不良,非常瘦小,与头部很不相称的耳朵看起来总显得格外的大。上学后,他那双又宽又大的耳朵经常成为同学们嘲弄的对象。

有一次,班上一名叫怀特的大男孩与卡耐基发生了争吵,卡耐基说了几句很刻薄的话,怀特被激怒了,便恐吓道:“总有一天,我要剪掉你那双讨厌的大耳朵。”他吓坏了,几个晚上都不敢睡觉,害怕在自己进入梦乡以后被怀特剪掉了耳朵。

卡耐基成名以后,仍然没有忘记怀特。他从此事中归纳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要想别人对你友善,要想与同事和睦地相处,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就绝不能去触动别人心灵的伤疤。”

卡耐基的母亲曾是位乡村教师,很有教养。母亲的乐观、坚强对卡耐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次大水灾,洪水冲出了河堤,把农场的所有农作物冲得不见踪影。父亲绝望地喊道:“上帝,你为什么老是和我过不去?我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困境!”而母亲却十分镇静,她哼唱着歌,将家园重新收拾好。母亲对卡耐基寄予厚望,一直鼓励他好好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一名传教士,或做一名老师。

1904年,卡耐基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学院辩论会及演说赛非常吸引人,优胜者的名字不但广为人知,而且还被视为学院的英雄人物。卡耐基认为,这是一个成名和成功的最好机会。

但他没有演说的天赋,参加了12次比赛,屡战屡败。直至1906年,他才以一篇题为《童年的记忆》的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这是卡耐基第一次成功的尝试,这份讲稿至今还存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校志里。

这次获胜,对卡耐基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不无自豪地说:“我虽然经历了12次失败,但最后还是赢得了辩论比赛。更为激励我的是,我训练出来的男学生赢得了公众演说赛。女学生也获得了朗读比赛的冠军。从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该走怎样的路了……”

1908年,入院两年后的卡耐基便成了全院的风云人物,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赛中大出风头。全院的师生对他刮目相看;但卡耐基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走出学院去扩大自己演讲的影响了。

终于,1912年,卡耐基在纽约开办了他的第一期公共演讲课。从那时起,卡耐基教程——一项伟大的事业诞生了。这项事业的意义不仅使卡耐基享誉全球,还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指导、甚至拯救了数以千万的听众和读者的人生。没有明确的数字可以统计出,究竟有多少人是卡耐基教程的受益者,但是他的著作从第一次出版以来,就始终傲居榜首。

卡耐基还计划在成人夜校讲授公开演讲课。根据他切身的体会,通过学习公共演讲,可以扫除自己性格中的怯懦和不自信,增加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并且他认识到,做领导者的必要素质是能够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今,卡耐基开创的“人际关系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

1955年11月1日,卡耐基因病去世,享年67年。

同类推荐
  • 办事艺术模板

    办事艺术模板

    把握好办事的艺术与分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书从求人办事、帮人办事、办事素质、办事原则等诸多方面,对办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解悟,以大量的实例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双重推演与论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读者朋友定能通过本书更好地把握办事艺术,从办事艺术模板中感悟办事的技巧和策略,从而使你的人生之旅一帆风顺,使你的事业大厦流光溢彩。
  • 得失并存

    得失并存

    一个不倒的广厦必有它不朽的柱梁,一个不垮的民族必有他铮铮脊骨。鲁迅——一位伟大的民族战士,一位名垂青史的“民族魂”,他以其坚锐的思想、犀利的笔锋和不屈的风骨召唤起了多少热血中华儿女投入为民族国家新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去。
  • 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走出求职面试的52个误区

    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走出求职面试的52个误区

    通过“现象透视、专家评析、走出误区、特别提示”四个部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求职实例,邀请职业研究专家进行精彩评析,将求职方法和技巧贯穿其中,明确告诉读者求职时“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无论你是初涉职场的毕业生,还是再谋职业的“老江湖”,阅读本书之后,都会迈过通往职场的绊脚石。拿到开启职场大门的“金钥匙”。最后,衷心祝愿广大读者避开求职误区,走上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
  • 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

    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

    生活是一碗五味俱全的汤,酸甜苦辣咸每种味道都要品尝。然而,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健康快乐的心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你的心情你做主,有了这本教你调控情绪的快乐宝典,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能将坏情绪踢出九霄云外的人。
  • 聚焦

    聚焦

    女人最害怕的是三十岁,如果你已经到了三十三岁,突然面临要重新开始的人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次阑尾炎手术,让两个处于年龄分水岭的女人相遇了。一个是拥有幸福婚姻的顾南,一个是有拥有大好前途的女医生安北,“麻醉觉醒”的事故,改变了两个女人的命运,顾南为此陷入婚姻的困惑,安北为此丢了工作。两个女人势同水火,甚至有同归于尽的愤恨,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她们又在新闻聚焦二十分的新闻组相遇了。在电视台,还有同样三十三岁仍单身女强人罗沐寒,傲娇的二十九岁美女琳达,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聪明小姑娘杨晓武。五个女人一台戏,同一单位,同一公寓,她们争斗,敌视,到互相珍惜理解,上演了无数精彩的戏码。这是一台女性成长的戏,也是描写新闻工作者的戏。新闻聚焦二十分火热播出,道出了世间百态,也道出了新闻工作者不怕死的敬业精神。
热门推荐
  • 审计学原理(第三版)

    审计学原理(第三版)

    本书以国家审计为主线,同时兼顾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知识,着重将最一般的、普遍适用的审计理念传授给学生;近年来国内外审计理论与实践都有了许多全新的内容,如对“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的关注、对“风险基础审计”理解的深入等,这些都在本书中得到了反映。本书第三版强化了原书“质量高、有特色,能满足不同类型高校本科教学实施需要”(评审语)特色,更加体现出国内外审计的发展变化,体现现代审计法规与准则精神,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适合经济管理类审计、会计专业本科使用,以及审计从业人员自学、培训和资格考试的需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22岁笔记

    我的22岁笔记

    如果说生活就是点点滴滴,那么用笔记来描绘点滴,就可以让它留的久一些。我贪恋这城,大街小巷里残留着的古朴,沉迷日出东升的朝气,徘徊光照下的平板玻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本书是有关以色列高科技先驱企业家罗尼?安纳夫的感人故事,他的成功之旅开始于位于特拉维夫诺尔道大街的一间舒适的公寓里。在书中,安纳夫先生以自己大量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很多的商业秘密.本书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描述了一个人该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最终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前提下,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本书描述了那些在以色列高科技行业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突显了他们令人惊艳的天赋、视野、领导力和奉献精神,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帮助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成长转变成初创企业的一片沃土,也使得以色列赴华尔街上市交易的公司越来越多,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 我的极品尤物

    我的极品尤物

    寻找指腹为婚的小老婆三年无果,一朝救下姐妹花,陈凌万万没有想到清纯妹妹就是自己指腹为婚的那丫头,极品,超赞,立即开始了追求行动,两人渐入爱河之际姐姐告诉陈凌她才是他指腹为婚的那位,陈凌立即陷入了两姐妹的争斗之中,不仅是这对姐妹花,校花、警花、母女、老师……一大波尤物纷至沓来,陈凌被瞬间淹没。他运用自己的通天异能奋起反抗,结果……【精品诚作,不以淫荡惊世人,但求风骚闻天下,看狂少陈凌如何玩转都市,纵意花丛之间!!!】
  • 守住相望

    守住相望

    自流浪之时便在红尘挣扎,只为守住自己心中的期望,保护自己身边的一切,为此求尽诸天,只为守住相望。
  • 依斯特贵族学园

    依斯特贵族学园

    看一个冷漠的女孩怎么和一个冰冷冷的男孩吧!(呜呜呜本大大的文写的不好的话求告知)
  • 星盘之旅

    星盘之旅

    无神无魔也无仙,星盘隐匿天地间。十万年之前,为何天地间的至强者会消失?十万年之前,为何有一段历史被扭曲掩盖?十万年之前,为何百族林立的状况会改变?看暗流汹涌,人族式微,苟延残喘的时代,主角萧辰为了真正的逆天改命,为了夺取到人族最后的一线生机,如何展开他跌宕起伏,危机与热血共存的星盘之旅!“这个世界有了我,便有了光,有了希望,一切阻碍在我身前的敌人,我只送你们八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什么?你不信?问我为啥这么嚣张?这么自信?”“既然你这么问了,那我就偷偷地告诉你,因为哥,是主角!”本书QQ群:71171488,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入讨论,聊天打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