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方阵共有六十四小阵,正好符合鱼腹江垒石遗迹的八八六十四堆垒石的数量。大方阵之后可能还有游骑构成的二十四小阵,一共是八十八小阵。这些小方阵可以是骑兵、步兵、车队,由几十到几百不等组成,前排为弓弩手、中间为长兵器手、后排为短兵器手(有时排列顺序也不同)
但是这阵法在马义看来仅仅是诸葛八阵的基础或者原型,因为依靠这样一种僵化的阵型,以蜀国薄弱之力与曹魏抗衡几十年无大败,就仿佛并不可能,而与其传颂了千年的诸葛八阵地位也不相称,而且作战地域属于山地环境,而八阵更适合于步兵在平原作战……所以马义认为,诸葛八阵应该有许多变化,当阵地上有沟坎,林木等限制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且行军时,进攻时应该有各种变阵,不过由于资料所限,更加深入的研究诸葛亮八阵相当的困难……而且个人认为所谓诸葛八阵不仅仅是作战阵型,而是通过“八阵图”的训练,将蜀军作战指导思想、编制、训练等渗透给蜀军……
两军气势磅礴就这样相距不到几千米。马义便指挥大军开始进攻。魏军犹如一把利箭一样快速的向禹军冲来。马义并没有命令部队进攻,而是原地待命迎接魏军的到来。
“将军不好了,敌军的阵法好像要将我们包围了”。一名士兵拱手说道。
马义听后便看了过去,果然魏军要向禹军两边包围,马义感觉得到这个阵法非比寻常,便看了看身后的挥旗手。
挥旗手明白马义的意思便挥动了蓝旗。只见这时禹军变换了阵法。常阵变成了万全阵,中军大阵由三个方阵排列而成,是全阵的主力……每个方阵周长二十里。每五步为一“地分”,每“地分”用大车一乘,步兵二十二人防守,另有无地分兵(即机动的预备队)五千人居方阵中,每方阵共用步兵三万六千六百八十人。三个方阵共十一万零四十人,另外加望子(即观察兵、陈望哨兵)二百四十人,总共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
前阵与后阵(即前锋与殿后),各两列骑兵……前列骑兵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名骑兵。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骑兵。两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骑兵,另加探子(侦察)四十名骑兵,总共五千名骑兵。前后两阵共一万名骑兵……
东西稍阵(即左、右翼),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名骑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骑兵;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骑兵。每阵共一万名骑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骑兵,总共二万零六百五十名骑兵……
平戎万全阵,所用兵力共十四万零九百零三人(主力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前、后、左、右各阵骑兵三万六百五十人),另外还有用作车营防御的大车一千四百四十乘。该阵中军大阵的正面宽约十七里(每个方阵正面与纵深各五里,方阵与方阵间隔一里);前后两阵每队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约一十一里零七十步左、右两阵,每队占地五十步,正面共约十七里一百三十步
禹军就这样开始分批进攻,采用车轮战想要打散魏军阵法,但是
魏军拼死抵抗。让禹军没有想到的是重点不在于魏军的重装甲步兵而是魏军的骑兵。魏军骑兵利用阵法的巧妙之处疯狂地向禹军最薄弱的地方冲锋。禹军没有来得及防备就这样被魏军骑兵完全冲散,主动变成了被动,进攻变成了被攻。魏军骑兵冲上来之后便开始对禹军反包围。禹军溃不成军。
马义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的感叹道“没想到魏军这个阵法果然厉害,这样都打不乱,冲不散”。
正当马义疑惑之时,魏军再次进攻。魏军两边奇兵宛如一把锋利的刀剑一般,疯狂的刺入禹军中军腹地。而中间的步兵则是假装败逃,使得禹军中军大举进攻。
两边魏国的骑兵疯狂的包围。将禹军团团围住。禹军被包围之后,想要突围,却左右不出。这时魏军一队精锐骑兵从禹军中间穿过。将禹军变成两段,让他们首位不能相顾。禹军大乱。
看到这样的情景,廖明拱手说道“将军,看此情形,我军马上就要败了。还是赶紧退兵吧,要不然我军必然全军覆没”。
马义点头说道“将军所言极是”,于是马义急忙命令手下鸣金收兵,听到鸣金声,禹军开始向后方撤退,魏军虽然将禹军包围,但是由于阵法拉得太长,破绽表露出来,给了禹军机会,禹军成功突围。
但是魏军并没有善罢甘休,大将军曹硕命令旗手挥动着蓝旗,魏军骑兵大肆掩杀,就像发了疯一样追赶禹军。
禹军前军一边撤退一边抵挡,虽然近身战魏军占不到半点便宜,但是由于禹军只顾撤退,生出恐慌。也有些损失所以前方部队死伤无数。
马义率领大军撤回营中,紧逼寨门不出,曹硕便收了兵马返回长安城内,此一战曹硕惨胜,马义惨败,双方都损失兵马不下六万。战场上尸骨成堆,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