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
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
——张居正
岗位轮换制是企业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察员工的适应性和开发员工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培养主管等目的一种手段。
“人挪活、树挪死”。如果一个人长期、甚至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一个组织机构长期处于静态的人才结构,那么,很容易使员工产生惰性,使人才的潜能被封闭,创造性被禁锢,因而影响组织活力。
众所周知,零售业由于工作单调乏味,成了人员流动性最大的一种职业。适当的岗位轮换和职务调动,有助于削减等级分化,使员工对工作产生新鲜感、使命感、满足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今,很多的零售企业通过岗位轮换留住一些优秀的人才。
“干一行,爱一行”的岗位成才理念要求员工向纵深发展,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但因家庭条件、教育水平、工作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员工一开始就能够将所学、所好、所用完美地结合。一个管理学家说过,“如果你让别人干得好,就得给他一份恰当的工作。”在企业中,有很多员工并没有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还有很多员工经过后天的努力后,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提高,他们都需要新的舞台去施展才华。而如果是“一岗定终身”的话,这些员工的愿望就只能够落空,呆在不满意的工作岗位上,积极性可想而知。
诸葛亮在《将苑·知人性》中讲道:“夫知人性,莫难察焉。”可见,连“智圣”也不免对选人用人发愁。更何况是今天,人才门类齐全,难分伯仲。人才到了不适合的岗位,岂不又是一个“挥泪斩马谡”。
联想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推行的是“适才适岗”的管理方针,就是要做到人才和岗位的最佳配置。为此,联想有意识地在集团内进行岗位轮换,这样既有利于个人发掘潜能,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岗位,能够更好地激励员工岗位成才,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也有利于人才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因为在整个公司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人的经验都是有限的,需要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才能成为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才。尤其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是公司发展的骨干力量。企业中的员工如果能横向流动、纵向流动;能左能右、能上能下;岗位异动、择优上岗,即不同人员、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和不同职业之间的相互流动,可以形成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的交流效应;也可以形成不同信息、观念和思想的交流;增进员工认识新工作和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和兴趣,从而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马自达公司就曾经把下岗的汽车设计人员轮换到直销岗位,推销自己企业的汽车。后来统计分析发现,那些销售量最大的人员,前十名居然原来都是搞设计的。因为这些人对技术有深入的了解,面对顾客解释得更清楚,使客户更相信。这些人后来在公司状况好转以后又回到设计岗位,他们在推销时获取的市场信息对他们的设计非常有帮助。同时他们还在不同地域内进行岗位轮换,以增强员工对不同文化和公司战略的理解。
同时,经过岗位轮换可以有利于部门更好地思考自己现有的工作,迫使管理人员改进现有的工作程序,有效地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在增进企业或团队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改善公司的公共关系,消除公司存在的官僚主义,更有利于员工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员工承担责任的信心,有效地激发了工作热情。
EPSON公司是一家1997年才成立的公司,5年来每年的业绩增长都在40%以上,最终在国内打印机市场占有率达到40%,EPSON中国公司在管理上的秘诀就是实行轮岗制。
在EPSON,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做了几年后,一定要调到其他岗位上。岗位轮换制一般是每两年左右轮一次岗,这样做下来,可以让公司的员工从不同的角度加强对公司的理解,对于提高工作的分析能力和内部的沟通协调能力都十分有帮助,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比如,EPSON要求在北京本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第一线的经验,像本部市场人员一定要到外地办事处去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来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办事处服务。
企业为了适应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都在设法建立“灵活反应”式的弹性组织结构,他们要求职工具有较宽的适应能力,是“多面手”。
在沃尔玛,员工的成长都伴随着相对应的培训,常用的培训方法之一就是“交叉培训”,即“轮岗”:让不同部门的员工交叉上岗,培训学习,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成为“多面手”。
让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具有不可低估的优势。当员工一人能做多种工作时,工作团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就会大为提高。轮换等于配合公司人力长期规划并储备了人才,比如在有人度假、生病和任务突然变化时,别人可以轻而易举地代替工作。又如要到新的地方开店,让新招聘的员工来做开店前的准备,常会因经验不足而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而让老员工去支援,就可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上进心和成就欲。仅仅凭借晋升和奖励来激励表现出色的员工是不够的。实施岗位轮换制使员工职业生涯不断扩展,为企业创造“多面手”的同时,使人才有了用武之地进而对企业更加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