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傍晚,微服私访小队伍回到咸阳宫内。
秦始皇带着笑意跟郑玉珩分开,去了一位今天新送进咸阳宫美人的寝宫。
郑玉珩怀疑秦始皇准备去开真车,可惜郑玉珩有证据也证明不了什么,只能一脸羡慕的看着秦始皇远去的背影。
秦始皇如此高兴的原因不仅仅是今天新送进宫的没人,还因为得到了一百年寿元的奖励,成功把奖励从三千年提升到三千一百年。
就是赵高跟郑玉珩了,赵高提议道:“仙人,一日旅途风尘想必也有些劳累了,不如奴才安排宫女为您沐浴更衣。”
“沐浴更衣可以,不过就不必安排宫女了,自己来就可以。”天知道郑玉珩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都在滴血,那么多漂亮的小姐姐自己只能看不能吃是多么的痛苦。
为了避免被人传闲话,郑玉珩还特地说了个理由:“本仙最佳正在修炼先天一气神功,不近女色,也不近男色,除了正常的伺候,其他不需要。”
赵高心想这个不近女色还不近男色的神功适合他呀,他现在就是相近也没东西近了,嘴上应着:“是。”
站在院子里,看着穿着很简单的小姐姐们准备好热水,水果糕点后离开了,郑玉珩感慨道:“小白,我好难受呀。”
“不可能!包裹着仙气的主人您在这个世界百毒不侵,不可能难受的!”小白飞到水果糕点前,非常自信的说道。
“心里难受!”郑玉珩拿起一个橘子,吧唧就是一口。“话说秦朝还有橘子,真是没想到,还挺甜。”
……
在新送进宫的美人哪里呆了一天两宿,脚步虚浮心情愉悦的秦始皇觉得该干点正事了,宣布次日清晨上朝。
这次上朝秦始皇提前邀请郑玉珩前去观看,有些无聊的郑玉珩欣然同意了。
在现代的时候郑玉珩一直以为当皇上的每天都会上早朝呢,现在郑玉珩才知道,上早朝这事也看皇帝,皇帝懒可能月余才上一次早朝,皇上勤快才天天上早朝。
次日卯时(早上五点),还有些睡眼朦胧的郑玉珩坐在秦始皇旁边特地加的椅子上观看上朝会的样子。
平民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秦朝的这些文官武将一个个光着脚,手中拿着笏板按照规矩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也亏得这帮人还比较注重卫生,也没有脚气什么,要是一帮老汉脚,这麒麟殿怕是待不下人。
郑玉珩心里合计是不是秦朝还有专门的法律规定脚臭的不准进麒麟殿。
看着这帮站的歪歪斜斜的文官武将,若是不看这帮人的年纪,还以为是小朋友在玩排排坐的游戏。
文官武将跪拜过了秦始皇,这次的朝会就算是开始了。
除了在电视上就在没见过上朝的郑玉珩还以为上朝是一件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毕竟是一个朝代最高层次的会议,可当郑玉珩亲身经历过上朝之后,才发现完全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朝会刚开始是汇报工作,一个站在中间的官员站了出来开始汇报:“俺们…”
这个官员刚一张口,郑玉珩就是一脑袋黑线,小声问一旁打盹的小白:“这怎么一嘴的东北口音?这个时候有东北吗?”
“可能他出身的地方偏东北吧,怎么主人你听着别扭?那要不要我给你修正一下仙法?”小白打了个哈欠说道。
“听着不别扭,就是看着一个大官一脸严肃的在秦始皇面前说东北话有点忍不住想笑,不用改了。”郑玉珩道。
“那就好,我刚才也只是说说,不耗费仙力的前提下想改也改不了。”小白道。
“……上次春种祭祀后,各地仍旧有旱涝现象,所以我部决定以后祭祀的对象改成当今的活神仙郑神仙,还望郑神仙保佑咱!以后都整的顺顺利利的。”东北口音的官员汇报自己工作汇报到郑玉珩头上。
“这是个什么官?”郑玉珩问一旁侯着的赵高道。
“奉常,主管祭祀宗庙等礼仪。”赵高回答道。
秦朝这个时候还没有六部之类的说法,都是各管各的。
“下了朝跟他说祭祀拜我没用!风雨那一片归别的神仙管。”郑玉珩连忙嘱咐道,这要是以后都祭祀他还多天灾,他神仙的逼格不就降了吗。
“是。”赵高也不知道神仙是不是跟大臣一样也分片区,但郑玉珩都这么说了,只能张口应承着。
东北部的官员汇报完退了回去,马上又有一个官员站了出来开始汇报:“介两天哪,宫内宫外都挺平静的,就是有个差壶(出差错)的坯缸(指身体矮胖的人)巡夜的铁拳时候让个灯笼给吓倒仓了……”
第二位站出来的是一位天津口音的官员,汇报那叫一个细致,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汇报一遍。
听的郑玉珩跟秦始皇眼皮子直跳,恨不得堵住他的嘴。
“这位是令中令,主管咸阳宫内外安全警卫巡逻的。”这次没等郑玉珩问,赵高先开口介绍道。
见识过东北口音的奉常跟天津口音的令中令,接下来郑玉珩分别见识了保定的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依仗和国家的马政的官员;四川的卫尉,统领卫队,掌管皇城的保卫的官员;张口就是算球了甘南的典客,负责朝廷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事务的官员;陕西的宗正,负责皇族宗室事务的官员;山东的治粟内史,负责全国租税和国家财政事务的官员等等。
这些官员汇报的工作有国家大事,当更多的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听的郑玉珩这个不耐烦。
一旁的秦始皇也听的不耐烦,脸憋的通红,但还是强忍着在哪里坐着。
这就是秦始皇,一个权势心重什么都想管还嫌事多的矛盾综合体。
“皇上,最近新策下发后,万民称赞你跟郑神仙……”这次站出来的关于是廷尉,是协助皇帝负责国家的司法律法的官员,这次新策下发就是廷尉在跟进。
廷尉先是捡好话说,把好事汇报完了,开始汇报不好的消息了。
“新策中坚持郡县制这一条,在各地受阻,其中以东海郡琅琊郡反对声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