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2年4月24日
地点:北京昆仑饭店
主题词:春季,拍卖,中国古代书画
主办者: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上午9时30分开始,在数件拍卖的书画,于平淡中成交之后,人们期待的高潮,终于来到。11时45分,现场开始安静下来,似有定格的感觉。此时,拍卖师的语气平淡,仿佛不经意地宣布:“下一件,819号宋徽宗《写生珍禽图》,起拍价780万!”
场内购买者,与通过委托电话报价的购买者,很快形成你上我下,我上你下的热烈交锋。
“1000万!”第一个极限出现。
一位鹤发长者退出了。
“1500万!”
又一位竞争者放下了牌子。
“1800万!”
当拍卖师报出这个价码时,全场掌声,因为这是中国近年来拍卖史上的最高价,兴奋的记者们纷纷将镜头祭起。
但很快,拍卖师喊出:“场内1850万!”这时一位年龄约30出头的年轻人成了全场的焦点。
于是,竞拍价在他与电话委托人之间,步步抬升。
“2000万!”第二个极限出现。
一直到12时5分,这位年轻的购买者示意2350万,拍卖师一槌定音。全场紧张的空气,顿时化为赞叹、惊讶、松快,甚至有点欢庆的氛围。无论如何,这个价格创造了中国拍卖史上的天价。
2350万拍卖价,加上买主应付的佣金,实际成交价为2530万元人民币。
那位年轻人在众多工作人员的保护下,向内厅工作间走去,摄影记者的闪光灯追踪着他,他始终用拍卖品录挡着自己的脸。
这个神秘买主是谁?在场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不得其解。
在会场外边,那些闻讯赶来的,那些想看热闹的,都在会场门口,探头探脑地询问:“在哪儿拍卖宋徽宗啊?”
“是谁把宋徽宗拍卖走了呀?”
闻者无不释然,皆掩口抚颅而笑,宋徽宗可不是拍卖品。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真迹,以2350万人民币的天价,被一位不知名的收藏家拍走,创造了中国画有史以来售出的最高价,成为当年文物拍卖的最大新闻。宋徽宗的这幅画,展现出一部分,让我们一睹真容,不但货真价实,而且也是真正的艺术品。五米长卷,气势非凡,他的好,不是倚势吓人的,也不是哥儿们姐儿们哄抬物价架上去的,九五之尊能够如此痴醉于自然界禽鸟的描摹,弥足珍贵。
中国的帝王,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有水平的,没水平的,都有附庸风雅的毛病。从刘邦《大风起兮》起,到只做几天皇帝的黄巢、李自成,都能诌出几句打油诗来。画画比写诗难,所以皇帝为画家者极少,但也怪,一旦南面为王,字就值钱了,哪怕是信笔涂鸦,也有马屁精为之勒石铭碑,遂制造许多文化垃圾,大煞风景,很讨人厌的。
还没有一个中国皇帝画得比宋徽宗好的,而且九百年过去,他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一说只有12件,一说只有19件,物以稀为贵,于是,卖出这份好价钱。不过,相比之西洋画,如梵高的作品,动辄上千万美元,我认为宋徽宗的这幅杰作,不过区区三百万美元,还是卖得太便宜了。
然而,他是一个亡国之君。北宋之亡,固然亡在赵佶手里,何尝不是亡在蔡京手里?我在想,那天在昆仑饭店的拍卖会上,如果稍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能不马上联想,在拍卖宋徽宗的同时,不也同时使得那个臭名远扬的蔡京,像沉渣似的又一次泛起?因此,若是那个在《宋史》中列入《奸臣传》的蔡京,出现在拍卖现场,他会耐不住寂寞,要跳出来告诉大家,诸位,你们不要把目光都集中在道君皇帝身上,我也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
这也是活该,谁让他眼瞎,用蔡京来做他的宰相,弄得国破家亡呢?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帝和相,犹如一块硬币的两面。帝好,相不好,不至于亡国;帝不好,相好,也不至于亡国;但是,帝不好,相也不好,那这个国家就非完蛋不可。
确实也是如此,至少在三部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了他:一、《水浒传》,二、《金瓶梅》,三、《大宋宣和遗事》。凡涉及赵佶,就得提到蔡京,只要议论到道君皇帝的长短,就脱不了蔡太师的是非,这样,一个昏君,一个奸臣,像暹逻双胞胎一样难拆难分。
五毒俱全的蔡京,是宋徽宗政治上的知己,艺术上的知音,吃喝玩乐的知友,荒淫无耻的知心,并且放任他指点江山,放任他为非作歹,放任他操纵朝廷,放任他聚敛无度。随便举一个例子,据宋人周煇《清波杂志》:“蔡京库中,点检蜂儿见在数目,得三十七秤。黄雀鮓自地积至栋者满三楹。他物称是。童贯既败,籍没家赀,得剂成理中圆几千斤。‘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今古所记一律。”他将政权交到这个奸相手里,他要不垮的话,也事无天理,即使金人不虏他走,后方腊、后宋江之流也会将他推翻,那是早晚的事。
而且宋徽宗最没救的一点,就是他像吃了迷魂药似的对这个蔡京,多少年如一日地信任,执迷不悟。人非圣贤,肉眼凡胎,有可能被一个人的表相迷惑,谁都可能有看走眼的时候。但通常,人犯错误,可一,可二,绝不可三,但赵佶甚至于四,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就莫名其妙了。他四次罢免蔡京,四次起用蔡京,最后,此人年已八十,双目昏眊,两耳失聪,步履蹒跚,枪都举不起来,基本上成了老年痴呆症和半个植物人,赵佶还全方位地相信他,倚重他,足以说明这位昏君,已经昏到何等程度。
这个权臣,重臣,奸臣,窃国之臣,也真是了不起,多才多艺,无论谄媚逢迎,溜须拍马,无论吹拉弹唱,吟诗唱和,无论风花雪月,逢场作戏,无论九浅一深,床上功夫,都能把宋徽宗哄得滴溜溜转,就是不失手。这是一个绝非草包,挺够水准,很有两把刷子的坏人,比时下混迹文坛的小痞子、浪得大名的老甲鱼,不知强多少倍!
在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品中,有一幅《听琴图》,是赵佶的自画像,他坐在树下弹琴,有点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架势。听众有两位,一位灰衣人,带个小僮,一个红衣人,正襟危坐。据说,这就是蔡京,在那儿装孙子,表示被音乐陶醉,魂梦不知所依的样子。画的上方,还有“臣蔡京谨题”的一首诗,其中两句,“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雅得那么俗,可又俗得那么雅,真他妈的会吹捧。帝将相入画,相为帝题诗,这对暹逻双胞胎,称得上珠联璧合,臭味相投。
大宋王朝,本来只有半壁江山,被这一帝一相糟蹋下来,更加国将不国了。
因为北方的金兵,节节进犯,眼看直逼汴梁而来,赵佶显然听了蔡京的话,马上逊位,让他儿子赵桓,也就是钦宗,接班上台,他当太上皇。由于他交了权,御史们才敢弹劾蔡京,可是作为暹逻双胞胎,赵佶能辞其咎乎?
赵佶,艺术智商极高,政治智商极低,大致与白痴相等。
但中国老百姓也总结出来,皇帝太能干了,未必是好事,因为太能干的皇帝,就要建功立业,往往不恤民力而穷折腾,老百姓难免要付出代价。相反,皇帝窝囊,庸懦,无大志向,吃喝玩乐,也许不是什么坏事,由于没什么本事,自然也就少生事,少生事,老百姓至少能落个安生。不求其有,但求其无,这是中国人的现实主义。
我们从《水浒传》第二回,那段对于宋徽宗还在做端王时的介绍:“乃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见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毬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施耐庵的话语中,虽有贬义,并没把赵佶描写成一个反面人物,只是一个花花公子而已。
然而,老百姓不怕皇帝一个人混账,即使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顶多增加一百个讨不到老婆的光棍而已,对偌大一个国家来说,是绝对可以承受得了的。但是,最害怕的,是这个皇帝重用一群虎狼来管理国家,鱼肉百姓,那就比天灾还要恐怖。天灾的周期短,一年两年,人祸的周期,有时是一辈子,必须等到那个灾难制造者去见上帝时才告终止,这可就太痛苦了。
金圣叹批《水浒》,当赵佶一眼看到“气毬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高俅,两人一拍即合,只是相见恨晚,马上引为知己。于是,把惊堂木一拍,看,小人和小人相遇,天下还有不完蛋的道理?原来,我一直以写小说人物的思路,在悬想,当那些贪官污吏,最初扯开脸上蒙着的那张一本正经的皮,大家彼此彼此从事违法乱纪行为,与卖淫女第一次脱掉裤子,把身体摊在嫖客面前,这突破廉耻界线,开始堕落的第一句话,该怎么开口?那规定场景,语言环境,着实难以下笔。
再读《水浒传》,我明白了,小人与小人的苟合,是不需要台词的。赵佶看高俅,高俅看赵佶,赵佶信任蔡京,蔡京迷惑赵佶,都是王八看绿豆,对眼就行。官场中,凡腐败,贪污,不法,堕落等等分子,与其上下级,与其左右手,与其同道、同僚、同事、同好者进行勾搭时,其间必然有一种不言自明,互相感应的磁场,无须认知,无须交流,无须中间人,无须语言交流,只要身处磁场之中,立刻就有相知相契的本能,很快像暹逻双胞胎连成一体。据科学家实验,某间房子里存有一块蛋糕,五百米方圆街区里的老鼠,在第一时间内,就会得到这个食物信息,而且,相互策应的鼠眼,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协同动作的四肢,在地沟中蠢蠢欲动,一齐向这块香喷喷的蛋糕游走接近。
这种觅食趋饵的动物本能,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原始动力。
不过,那时,赵佶还在他的潜邸做端王,再混账,再败家,再不成器,也只是牵涉到他个人,和以他为首的小集团,影响也只是事关区区局部而已。何况他是王子,一个有太多条件,足可以优哉游哉的花花公子,他为什么不享受,不快活?再说,一个在文学艺术领域探索追求,多方涉猎,兴趣广泛,造诣上乘的端王阁下,浪漫得过头,风流得过分,即或击鞠投壶,日御一姬,也是无伤大雅的。因为,一个小员司,小役吏,小官人,小文秘,只有唯唯诺诺,等因奉此,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哪能才气横溢,笔走龙蛇,纵横捭阖,文章天下?因此,他写诗、作画、学道、性放纵,我们没有理由苛责他的荒唐。
然而,赵佶十八岁那年,他的兄长,宋哲宗驾崩,无子嗣。一顶御轿,将他抬进宫里,即帝位。是好还是坏,是走正路还是入邪道,是兢兢业业还是吊儿浪当,是正经八百还是荒淫无耻,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和大宋江山息息相关了。事实证明,他只能当端王,不是当皇帝,他一坐在金銮殿上,凡中国昏庸之君的所有毛病,他都具备,凡中国英明之主的应有优点,他全没有。而且,昏君中最没救,最完蛋,最可怕,也是最致命的弊端,就是远君子,近小人,宠奸邪,用坏人,他当上皇帝以后,朝廷立成觅食趋饵的鼠类天下。
北宋完了!
整个朝廷,成了小人得势,奸佞当道,正不压邪,劣胜优汰的局面,结果,当时中国所有不耻于人类的狗屎堆,都不请自到,甚至你下请帖也未必请得这么周全,统统蚁附蛆聚于这位混账帝王的身边。于是,这个在政治上一塌糊涂,在经济上一塌糊涂,在军事上,抵抗外侮上,尤其一塌糊涂,在私生活的荒淫无耻上,最为一塌糊涂的赵佶,尤其,对于他身边的这样大只的鼠,信,疑,复信,复疑,到最后深信不疑,终于,国破家亡,他成了金兵的俘虏,被押北上,死在五国城的冰天雪地之中。
一个政权内部,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局部到整体,逐渐腐败起来,那么就只有等着丧钟敲响的那一刻。北宋未亡于辽,因为那时的宋王朝还没有全部烂掉,而到了岳飞所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徽钦二帝被俘之时,如此不堪一击,如此兵败于汴梁城下,说到根底上,是这个政权的肌体千疮百孔,病入膏肓,已经无药可治了。
所以,对统治者而言,腐败堕落之可怕,不在于吏治松弛,法纪懈怠,而是一旦成为社会风气,无法遏制,就像加速度下降的物体,最后会完全失控,直到这个政权的毁灭。同样,贪污渎职之可怕,并不在于官员道德沦丧,纲纪不张,而是国家经济命脉上那血流不止的创口,是会要了这个政权的命的。北宋王朝的覆灭,就覆灭在窃据要位的官员,无一不是贪污腐败分子,无一不是只谋私利的小人。试想,大宋江山这块蛋糕落到这群觊觎的红眼耗子嘴下,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当这些捞取名位,盗窃国家,疯狂搜刮,贪得无厌的“官”,这些作威作福,道德败坏,胡作非为,祸国殃民的“僚”,这些狐假虎威,上窜下跳,欺压百姓,中饱私囊的“吏”,这些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寻衅找碴,敲诈勒索的“役”,在得意风光时,有后台支撑时,老百姓也许无可奈何,只能看着这些人渣在弹冠相庆,在飞扬跋扈,在得志猖狂,在不可一世。可是,凡作恶,必自毙,凡害人,必害己,凡跳得高,必跌得重,凡逃过初一,必逃不脱十五,这种生活的辩证法,虽然有时并不百分之百地兑现,但大体上八九不离十地,也还是有一份天地间的公平在的。
现在,蔡京终于走到头了,老百姓等到了他失败的这一天。
人民群众虽然不能打他一巴掌,以泄心头之恨,更不能绳之以法,以吐多少年的积怨,但是,有一条是可以做到,那就是在蔡京发配的一路上,商家不卖他一粒粮,百姓不赊他一滴油,农人不给他一根菜,更甭说,想乞讨一块烙饼,祈求一个馒头了。王明清《挥尘后录》:“初,元长之窜也,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乃叹曰:‘京失人心,一至于此。’”最后,《宣和遗事》载:蔡京“至潭州,作词曰:‘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番成梦话。’遂穷饿而死。”而这位亡国之君,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汴京(今开封)城破,被金人俘虏,一路北上,押到黑龙江的依兰,也就是五国城,关在地坑中,饱受非人之虐待。最后,死于非命,时为公元1135年(绍兴五年),连个葬身之地也没有。
这就是由于拍卖宋徽宗,必然会想起来蔡京的,一对暹逻双胞胎的故事。
虽然,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陈年旧事,但从这幅被拍卖的《写生珍禽图》出现,回归,卖出天价,一槌定音,倒也使今天的人,再琢磨那段值得思索的历史。“拍卖宋徽宗”,普通人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岂不是很耐人寻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