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没有儿子一般被人瞧不起。我奶奶听我表姨的建议,很爽快地答应这件事。她毕竟出生富贵人家,做人格局跟一般人不一样。
很多年后证明我奶奶的决策是对的,她的晚年日子过得很滋润,很安详的离开人世。
正计划着选个黄道吉日去接我的外婆,我的大爷爷这时却因病去世了,活了八十多岁。
在我的记忆里,我大爷爷好像只有一个女儿。
那一年好像是1988年,我还不到十岁,在记忆里是第一次为逝去的长辈披麻戴孝。
我的五个姑妈闻讯赶来聚在奶奶屋里。我的奶奶跟她的女儿们说:“去了灵堂一定要哭。”有些姑妈面有难色:“我不会哭,怎么办?”奶奶说:“这是应有的礼数,少不得。”
那时的葬礼比较简单,除了锣鼓、唢呐、木鱼,没有其它的乐器了。
那时农村还没有没有送花圈一说,很多亲朋好友送成匹的布或者是床毯之类的。
大爷爷入土为安后,父亲就把外婆接了过来。那天我放学归来,看到两个姨父和几个长辈正在拖拉机上卸家具。一口又小又丑的千年屋摆在公路边上。
我知道这是外婆在六十岁生日后为自己准备的。
外婆来我家,家里安静很多了。常常不是吵架就是打架的爸爸妈妈都收敛了自己的脾气。妈妈的女红也不是做得很好,有了外婆这个能干勤快的帮手,整个家看起来温馨多了。
外婆的娘家也是户殷实人家。我外婆的父亲是开豆腐作坊的,可惜我曾祖母年纪轻轻就病故,我祖父很快就又娶了一个老婆。听外婆说:“她后妈只比她大六岁。”
没有后妈,早嫁是顺理成章的事。我曾问外婆:“你后妈是不是对你们姐弟不好?”外婆凝重地说:“并不是不好,但总比不让亲妈。”
曾祖父不是不疼外婆,当知道我外公没多大本事,不过是沾了我当军官的大外公的光时,有心把亲事退了,由于当年兵役太重,有倚仗大外公的地方,最终没有退成。
曾祖父这样对外婆说:“老公没嫁好,说不定能生个好儿子,将来也一样的。”
外婆大概命中无子,生了两三个儿子都没活过两岁,只带大三个女儿。
外婆四十岁的时候,外公病故,我的两个姨母已嫁人,只好跟我才八岁的妈相依为命。
那时,大外公已在战争中死去,大外婆也改嫁,不久后接走了她跟我大外公生的唯一的儿子。
我当年虽然不到十岁,跟父亲提起寡居的外婆,也曾提议让外婆到我家养老。理由是身边几乎没有亲人的老人,一旦生病了会很可怜。
在我的记忆里,外婆是很疼我的,常常走二十多里的路来看我们姐弟俩,还常常给我们带来一些自做的零食。
外婆来我家定居后,我断断续续的知道一些外公家的陈年往事。
外公的父亲去世比较早,外公的母亲带着两儿两女艰难度日。
有一年快过年了,曾祖母却穷得无米下锅,正愁得眉头紧锁。当时还是少年郎的大外公安慰他母亲说:“娘,你不用担心,我有办法弄到过年的粮食。”不等曾祖母问个明白,大外公已自信满满地走出了家门。
傍晚归来,大外公真的弄回来许多吃的,吓得曾祖母还以为他外出打劫去了。大外公解释说:“我一没偷,二没抢,是帮有钱的人家捂土地换来的。”
什么是捂土地?我没有细问外婆,不过我猜到了一定是迷信的一种。
凡是湖南人每家的堂屋都有神龛。上龛供奉着列祖列宗,下龛供奉的就是土地菩萨。
我曾祖母家穷,那有钱送儿子去学艺之类的,我大外公是现学现卖,外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把有钱人忽悠得乐开花,何愁得不到好处?
外公的祖辈好像不曾有当官的,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眼看着自己年纪渐长,如果不谋生计,弄不好老婆都娶不到,也许是因为这样,大外公才下定决心从军,为自己,为家人闯出一片天地来。
大外公加入的是蒋介石的部队,当我知道这事后曾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何不进共产党的队伍,是嫌当的共产党太穷了吗?”我想应该是的,穷怕了的人眼中只有利益。
大外公凭着打仗不怕死的劲和聪慧的大脑,在部队里步步高升,最后做到团长的职务。
大外公请假归来,带回一个外地的婆娘,还盖了一座四合宅院,一下子成了有钱人家。
大外公把大外婆留在家中,自己又上了战场。由于大外婆跟大外公几年都没生养,曾祖母对大外婆非常有意见,动不动给脸色看,有时还调唆我外公打她,我外婆见了赶忙拉住自己的男人,不让他干无理的事。
我曾问外婆:“为什么前大外婆生不出孩子?”
我外婆给出的答案是:“结婚时年纪较小,所以生不了孩子。”
听外婆这话,让我想起了蒋介石和陈洁如的故事。
后来大外公在打仗途中认识了我后大外婆,并且生了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堂舅。
大外公写信跟前大外婆说,只因大外婆不能生育,已经在外另娶一个,两个老婆他都要。儿子长大后,称呼其中一个为娘,另一个为妈。
前大外婆本来就在这个家活得辛苦,读了信之后更是心灰意冷,选择自动离开了这个家。
我曾跟妈问起大外公是怎么认识后大外婆的。我妈跟我说,她也曾跟她已改嫁的大婶娘问起这个问题,她大婶娘说,她曾是专门负责帮大外公放马的。
后大外婆在帮我大外公守寡三年后改嫁到邵阳市里。后来我到市里读书,常去大外婆家里玩。大外婆待我很好,对我很是照顾。
有一次大外婆要我帮她写家书,我才知道她娘家是长沙市人,父亲是个教书先生,所以大外婆有识字能力,比当年的大多数同龄女人强。
大外婆是城里长大的,不怎么会做农活,好在会织布,常织些布匹换点柴米钱,村里的干部看不惯她这种行为,常板着脸训斥她是走资派。
那时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阶级斗争的风声越来越紧。我外婆见形式不妙,把大外婆介绍到她在市内开饭店的姨母那里去打工。大外婆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她后来的老公,大外婆当初并没有看上她后夫,我外婆极力撮合下才结的婚。我外婆觉得张爷爷个性好,为人老实,无儿无女,对她侄儿来说是件好事。
外婆守寡的时候才四十岁,要再嫁人也不是难事,反正又没个儿子去拖累别人有操不完的心。我当年也问过外婆为什么,外婆用这样一句话回答我:“忠臣不侍二主,好女不嫁二夫。”我听了这句话,似懂非懂的表情。
当然,外婆劝寡居的嫂子改嫁,并没恶意。要知道在后来阶级斗争中,我大外公已死了几年,愤怒的劳苦大众还不消气,一把火烧掉我大外公留下的较为显摆的四合院。
一个本来开始兴旺的家,只因大外公战死,大外婆改嫁带走维一的堂舅,我外婆寡居无儿而衰落,曾经发生的好事坏事渐渐成了回忆,只有白云悠悠在蓝天静静飘过,含笑看着一幕幕兴衰史。
我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人多的地方一般矛盾也多,寡居外婆的到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