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厂长虽然没接触过生产,更不了解如何进行技术改造,但他具体多年的工厂管理运作经验。所以他能教陆顺的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做规划,再按照计划一步步来实施、检查、改进。这是一个思路问题,有了郑厂长的点拨,陆顺也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陆顺回到办公室后,就开始按照郑厂长的提示制订《冲压课设备技术改造计划表》。先把李总交待的几件事罗列出来,写上具体改进思路,然后列出相关协助部门,在衡量完成时间上,陆顺没有把握只能是一一去征求生产的张经理、工程的吴经理、廖副总他们。他们对这类技术性改造能不能成功都没把握,更别说列出具体完成日期,所以也无法给陆顺个确切的回答。
最后找到李总,他马上又把廖副总、工程吴经理、生产张经理找过来,对着陆顺罗列出来的事项一项一项再分析、讨论,并评估完成时间。有李总主导,其他人好像都只是陪衬,老板说要什么时候完成就什么时候完成了,反正也只是一个计划表,谁也不好过多的提不同意见。
待计划表确定好后,己经是晚上快七点了,这个时候应该早就过了食堂饭食供应时间点。但这似乎难不倒廖副总他们,他吆喝一声,食堂师傅便屁颠屁颠去重新炒菜了。
陆顺见员工餐没得吃的,就想着独自去外面小摊胡乱应付一顿,却在出餐厅门时被后进来的李总叫住了,要他留在主管食堂和几个高管一起用餐,让生产的张经理和工程的吴经理看着也有些眼红。
整个技术改造历时四个月,在这四个月里,能不能顺利如期完成改造,陆顺倍感压力,以致在晚上下班后兑现陈亮要请客的承诺、跟袁瑛一起在路边餐馆吃夜宵时都有些走神。连袁瑛看在眼里,都替他担心不已,不时给他浇上一碗汤,劝他多喝点。
回到宿舍躺在床上,陆顺回想起这一天的变故感觉跟做梦似的。想想要在四个月时间内完成冲压车间的技术改造、自己又没有这方面的实战经验,就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一直到凌晨两点多,才朦朦胧胧睡过去。
技术改造既然己展开,陆顺打算全身心投入进去。早上起来虽然有些头晕晕,但还是用冷水强冲了几把脸,强打精神去上班。他打算先从冲压后自动落料开始改起,于是第一时间找来了生技的魏师傅,把自己的意图跟他详细的述说了一遍。
魏师傅也知道老板在推技术改造,但面对陆顺这个小年青还是一脸的不屑,若不是有老板在后面撑着,预计他理都不理陆顺。
找完魏师博,陆顺又去找工程接口的宋工程师。宋工程师是个年轻小伙子,预计也就比陆顺大个两、三岁,可能是同龄人缘故,他就没有给陆顺脸色看,而是全身心的与陆顺展开讨论。两人商定从同材质、同板厚不同大小产品开始清查,然后选其中一至两副有代表性的模具委外进行改造。
回头再找魏师傅,发现他在忙别的,技术改造的事动也没动。陆顺有些想发火,但想了想,还是耐着性子请他帮忙抓紧时间。
下午再去找魏师傅的时候,陆顺还没开口说话,对方没好气的就叫开了,“这个技术改造我做不了,你们要就拿个气枪冲一个吹一个吧!”说完后,丢了把气枪给陆顺,然后就扭头做别的事了。
“魏师傅,你是真的没办法,还是看我年轻瞧不起我?”陆顺还是和气的跟对方好说,但语气里也不乏敲打的意思。
“真的是没办法,要实现产品成型后自动吹送,而又不影响作业速度,单从外围增加辅助设施是做不到的,必须从机身内部想办法。”魏师傅这一次语气好像好了不少,意见听起来也有些中肯。
那现在怎么办?靠手工用气枪吹叫什么技术改造,只能是作业效率下降,安全系数还是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从设备本身去想办法,厂家会不会配合?
不管怎么样总得要去试一试。陆顺打定主意后,直接找到李总,把自已的想法跟李总一说,李总当场拍板可以找冲压设备厂家,并当着陆顺面拿起“大哥大”给设备厂家一个王总打了个电话。打完后,就安排陆顺明天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