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七金的炮兵对发射完炮弹后,就看到对面的明军被步兵队血虐,对进一步的军功不再抱有希望。
哪知道在战争快结束时来了这么一出,三百明军骑兵冲锋。
张七金精神一振,立刻下令填装火炮,准备给对面再来一发散弹。
正常来说,三炮过后冷却只是节省火炮寿命,一式火炮的极限是十,而人民军工业制造出来的钢铁韧性强度更厉害,可以支持发射更多火炮,张七金并不担心会炸膛。
但李旭不这样想,火炮队的炮弹,每一颗都是他亲手改造的,否则以这个时代的工业,只能填装散药,威力不大。
李旭累死累活的,一天改造几十颗,开玩笑,给你一排霰弹打过去,对面都成马蜂窝了,这不是单纯的是浪费炮弹的问题,这是抢人头的问题。
于是,李旭让火枪兵歼敌,一千名火枪兵斜线队列用密集的弹雨迎接着三百精骑,最后没有一位骑士冲到阵前50米内。
王昌时最后一丝希望没了,对面虽然没有开炮,但是单单火枪就有如此威力。王昌时在绝望中带着一丝无力。
这是一场无论如何都打不赢的战争,王昌时感到自己一瞬间老了。
他的手下可顾不得这么多,拽着他准备逃跑。
王昌时想跑,李旭岂能遂他的意。
很快,斥候队骑着马把王昌时逮了回来。
王昌时看着眼前年轻的反贼,一脸可惜,“君乃人才,奈何为贼。”
李旭翻了个白眼,懒得理会王昌时,开始统计战场情况。
首先,定性战争性质。
这是一场在人民会的领导下,为推翻明朝封建统治,解放全中国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史称淮安之战。
淮安之战打响了人民反抗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第一炮,在这场战争中,人民会第一次正式向世人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强大之处。
整场战争,人民军以3000人力压明军7000人。
此战共打死打伤明军2200人,俘虏3532人,少数人逃走。人民军军一共伤10名,7人是被战马撞伤,1人是跑步前进时踩了泥坑崴了脚,还有两人是大炮打的太嗨,被炮身烫的,所以对炮兵称此战炮兵战损比最大对于这种说法,广大非炮兵基层军官给予了一致的鄙视。
其次,就是收拾战场。
打完的炮弹壳一律回收,改造一番,还能再用。然后就是战场残留的兵器,银两甚至是衣服。
当然,死掉的士兵和马匹也要挖了坑埋了,以防产生瘟疫。
最后,对于俘虏的明军,李旭没有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全都押回去,接受改造。
淮安府的官员士绅们,都在关注着这场大战。
毕竟闯贼之乱,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和四川湖北等地,之前并没有波及到南直隶。
他们得到消息,知道南直隶有一股反贼后,各个都像受惊的兔子,时刻准备着逃跑。
幸好,关键时刻,淮安知府王昌时站了出来,一边归拢卫所士兵,一边向士绅征集粮食。淮安士绅纷纷捐粮,最后集了三万斤粮食,5600名卫所士兵,出发了。
而且在出发之前,周光夏的一队骑兵回归,也跟着征战,淮安士绅兴奋异常,似乎已经看到这股突然冒出来的反贼在朝廷天兵下尽成粉末的样子,但是早上带兵出城的王昌时没有回来,反而是一些士兵狼狈逃回来,大家都不敢想象那个最坏的局面,一位乡绅似乎安慰的说道:“也许是大人早晨忘了什么东西,派人回来取。”
这个理由很可笑,但是没人说话揭出这句千疮百孔话里的漏洞。很快接下来的情形,证实了情况的糟糕。王昌时回来了,在他身后跟着的是人民军,人民军龙旗招展。看到这一幕,城中一片哗然,城中的大户人家纷纷派出家丁,打探这次出征的消息。
很快消息传来,王昌时和周光夏的5600卫所兵和一千骑兵全军覆没,王昌时被俘虏,周光夏被乱马踩死。各方势力大惊,他们根本想象不到,朝廷大军怎么会输的。
他们想逃,但是已经晚了。
李旭派人民军堵住了淮安城城门,然后把在南陵城进行的程序重新进行了一遍。
三天之后,李旭哑着喉咙,大摇大摆的走在淮安府的大街上。
淮安城中百姓,纷纷投以敬仰的目光。
李旭心里美啊,本想着只占领淮安府的一个县,没想到人民会的实力太强……不,是明军太弱,竟然不堪一击,人民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整个淮安府。
淮安府9县2州,人口四十多万。
当然,他现在只收服了淮安城的七万多人,不过不着急,剩下的县州,手到擒来。
淮安知府王昌时已经跪伏在人民会的理念之下,在归顺的当天,他就给南京写信,说淮安府一切正常,然后给其余州县写信,让他们来淮安府商量事情。
王昌时的打算很简单,帮助李旭收服剩余州县。
但是,他们想到太简单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强,李旭的【诱惑】能力,并不能瞬间生效,淮安府被人民军占领的消息还是走漏了风声。
但是,李旭不怕。
此时,人民会人口十多万,加上强大的工业能力,足以和大明朝相抗。
于是,李旭一边派人民军防守,一边动员治下百姓,开采淮安煤矿。
在蒸汽机的帮助下,煤矿开采顺利,源源不断的煤矿被运往人民会工业基地。
与此同时,南京方面知道了淮安府被占,可惜,他们只能干瞪眼。
因为大明朝北面,清军虎视眈眈,西北和中部闯贼作乱,而且凤阳府的张军所部还没有撤退,他们实在抽不出兵力围剿人民军。
所幸,人民军没有继续进攻,让明军松了一口气。
于是,两方默契的对峙起来,谁也不找谁的事情。
这样一来,人民会获得难得的发展起来,领地内的各种工业在快速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是各种知识。
李旭发明了简体字,让治下百姓更容易学习,还发明了拼音,出版了很多基础学科知识。
中国这片土地上,文字开始大规模作为基础工艺知识的载体,工业革命的火花正在工匠们用文字记载的经验中闪耀着。领地的学生刻苦学习,这些学生或者主攻基础物理,或者主攻化学。
他们加入工厂,实验室,一个个技术,一个个材料配方被这五千个大脑创新出来。一股超越时代的先进力量正在朝气蓬勃的展,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展,它所制造的力量必将掀翻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