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的一天清晨,也许是因为春寒的强弩之末,前一晚一阵凉意席卷之后,气温降至16度。北风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吹开了厚厚的云层,中午过后,天气放晴,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到处洋溢着生机勃勃。不过,苏鸿宝没有闲情欣赏这春末初夏短暂的惬意,为上一年度的业务欠款,自二季度开局以来,他终日烦躁不堪,因其终于发现,业务款回收工作的繁琐程度及难度,远比自己想像中要大许多。
作为业务链上游的广告代理公司,向媒介运营商索取返利属业内行规。但由于运通集团财务部门对成本的管控,去年《国际导报》一直未能就返利比例与上游的广告代理商达成协议。虽然业务合作始终在进行,但上游的付款则一直处于非正常和规律的状态。当时,佟乐无权承诺那些手握各大品牌媒介资源采购业务的大小广告代理商,所要求的返利比例,也没能说服极重视利润率的毕岩以及只可以按集团规章制度行事的财务部门负责人。所以,对这一棘手的问题,他只得采取拖延策略,一拖便拖到了翻天覆地的业务调整以及自己离职,而这一问题还是未能得以解决。
现如今,刚带领留守团队完成了与上游账目梳理及核对工作之后,苏鸿宝又深陷历史遗留问题之中,收款的成果还直接关乎他个人今年的收入。为在内部能推进这项工作顺利完成,他不得不求助白如璋。
”白总,王总,咱们不管做任何业务,收到款才是硬道理吧?!眼下,因为代理公司不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不愿意和我们签返利协议,没有这份协议,对方的财务就不会同意付款。不回款,我们的业务不就白做了吗?还请二位领导多支持我的工作啊。“苏鸿宝坐在“山”办公室的会客椅上,身旁是王世军,白如璋则坐在他自己的大班椅上,与两人隔桌相望。
长久以来,对下属呈递给自己的各项请示批示,99%会得到白如璋的同意。他绝少动用自己的否决权,因其非常清楚,就算他认可,如项目在内部存在异议,自然会有人行使否决权;而即便他否决,也不可避免遇到驳回的情况。面对两种可能性,凡事皆同意,这样的解决方案,不用他自己亲自出马唱白脸,何乐不为?因而,毕岩曾为此在例会上公开表示:“你们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要学会把关,不要什么事情都交给白总批。白总比较好说话,任何事情他都不会不同意。”
苏鸿宝知道白如璋并不是这项工作中阻力,但他耷拉着脑袋,用求助的眼神看着顶头上司,后者则笑眯眯地看着王世军。比起苏鸿宝的焦虑,白如璋一脸气定神闲,在他看来,回款是迟早的事情,既然具体业务有苏鸿宝负责跟进经办,财务的风险管控也不是凌驾于业务之上的理由,否则,王世军自然要承担款项回收不力的罪名,因此完全没必要着急上火。
王世军向白如璋解释道:”关于返点,我的确否决了他们提出的方案和申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你们和代理公司之间的约定很有问题,另外,他们要求的返利比例太高了,集团财务中心不会批。“
面对两杆烟枪的吞云吐雾,不好尼古丁的他觉得喉咙和鼻腔一阵难受,因而希望这场沟通会能尽快结束。
”和过往几年相比,返利比例其实没变化。只是,从前对方的期望值高于我们能给出的金额,过去的操作方式是,协议签一部分,差额部分,用非正式文件约定以媒介资源补。而这些文件,因为是非正式的,不需财务部门经手,这些擦边球也为回款扫清了障碍,所以各位领导感受不到返利谈判和收款的难度。可是今年,那些资源没有了,代理公司都知道我们无法用资源补偿他们,因而都纷纷压着应付款不给我们。至于协议内容嘛,我翻了翻以往的合同备案,这些年一直都是这么签的,据我所知,其他公司返点协议,内容也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业务咨询,或数据调研服务。这有什么问题?“
应对苏鸿宝的辩解,王世军有备而来,他拿出手机,将里面保存的一份公文扫描件翻了出来,一边说明自己的理由,一边递给白如璋:“我先讲一下关于你们要给出去的这些返利的税务风险。首先,你们从前签的大部分协议都写得浅显直白,你们做业务可能觉得司空见惯,但实打实有风险。做为一流的公司,不会这么签协议。因为没有体现真实的经营业务,这类活动特别会被理解成回扣,存在企业所得税前不得扣除的风险。国家税务总局和湖北国税曾出过一份函,这份函明确写明:纳税人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其支出不得在所得税前预支。如果协议的内容过于简单,就会被税局有可能认定为回扣。目前我们国家的征税体系是认缴制,也就是税局不查账,不看开发票情况。但这导致操作如果不规范,就会把税务风险埋进经营历史里,将来被稽核时就会导致损失。这件事存在,也许不一定必然发生变成损失,但这个可能性不能完全避免。”
从上司手中接过王世军的手机,苏鸿宝看了看,随口问了一句:”咱们公司,目前还没有被稽核过吧?“
看着会客椅上两双询问的眼睛,白如璋回应道:”我记是从我到这里上班以来,都没有被税务稽核过。“
”虽然咱们还没有被稽核过,但现在每隔三到四年是被稽核的高峰期,尤其本市。我们平时对接的是专管员,但国家有专门的税务稽核局来检查专管员的工作。一旦稽核局进场,过去所有的隐患可能会被一股脑端出来,不但罚我们,还要罚专管员。我们从未被稽核过,不代表不会被进场稽核。而且到年底,咱们公司可能面临业务重组,还可能有第三方要进场。到时这类业务都可能会被翻出来,第三方会要求咱们落实资产、净资产及股东所有者权益。如果公司的税务风险足够大,在账面体现的权益,收购方或者谈判股东可能不承认价值,一定会要求折减税务风险金额。到时候,这些事情就可能涉及谁承担责任的问题。“
对于财务部门和风控部门,业务开展不力的责任,肯定在于一线业务部门,但假如为了配合业务部门的工作,一旦导致公司出现工商税务及法务风险,责任则全在自己头上。这种没有功劳只有苦劳,说不定还要背责任的处境,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处理棘手业务难题,自然成了任何一家公司的风控部门一以贯之的宗旨。
“王总,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吧?我们给对方的返点,一方面是有合同往来记录,二来,对方也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给我们,这发票可以作为成本进行正常抵扣。”
”这类返利协议,上游给我们开了发票,这个发票就是问题。对方给我们开的发票,我们做为成本入账,但我刚讲过,没有真实业务发生。对方公司给我们提供过任何服务吗?他为什么要这笔钱?我们拿这笔钱做了成本,就在所得税的利润做了减项,未来税局不认这笔减项,要调回去,按照减项金额的25%缴税。返利支出,很多代理公司的确都开了专票做进项税抵扣,但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不是所有业务都可以直接抵扣,分许多类型。如果现在抵扣了,将来被稽核可能会被要求转出,就是以前抵扣部分,税局不承认,要你再吐出来。这也是有依据的: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商业企业出的《关于征收流转税的通知》,其中第二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各种收入,一律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就是针对返点的收入,比如渠道费。其中明文规定:’因合同关于返点支出约定过于简单,未体现实质经营活动,增值税发专票以广告费予以抵扣有违税法规定。’也就是说,发票内容开的是广告发布或者广告服务,发票虽然开了,可这个交易是假的。不是开的所有发票,税务局都认。这就是我刚讲的,企业所得税前不得扣除的风险的概念。自从我来以后,你们的合同所有有问题的地方,我都明确写出来。合同签不好的风险,往往比开发票的风险还要大。你们总认为,业务做完了就可以了,但是都不知道,后续兜底的事太多。而且你们的返点金额不小,也没有考虑滞纳金和附加税。流转税里面还有承建税。还有滞纳金,滞纳金的概念是,每个月都有税务征期,从每个月16号开始,没缴税的,或者因为之前疏忽导致没缴税,每天千分之五。有时候滞纳金比税金还大,而且要被处罚单。有些上市公司,或者要逆上市,因为要报IPO申报材料,万一出了类似的问题,这是零容忍。在初审阶段,这类IPO的资料就不能报。这些事情如果做的不好影响战略布局,而且如果因为你们受了处罚,集团做为控股方,要背责任。“
苏鸿宝耐着性子,听完了王世军满篇的责任、风险、隐患,暗地里骂了一句:“啥也不做就什么过错也不会有,也什么责任都不用背。”表面上却也只能无奈地陪笑着脸,好言好语地请教:”现在要收款,款收不回来,业务就是白做。那要不王总您给点建议,接下来该怎么操作。“
”关于返点,税局是给出了操作办法的:首先税局不认为这是成本支出项,而认为这是收入递减项。由于购货方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购买货物达到一定数量,可以通过收入递减,而不是通过开成本票抵扣。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规定来操作,要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我可以直接开,但我开了税局不认。税局在这件事上做了强管控,你们和上游签了合同,你们要给对方返点,对方要明确此事在协议上是作为销售折扣,并且拿着相关资料去管辖他的税局,索取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和销售折扣的盖章通知单,将通知单盖章后返还给你们,最后由我结合公司开的红字专用发票,才可以到管辖咱们的税局做税务核减。这么操作,优点是规避了税务风险,还可以少缴一定金额的税款,缺点是账面收入金额会减少,但对净利润不影响,估计对咱们整体影响不大。另外,开具红字专票,也需要对方单位配合。你们签协议,千万不要用回扣,佣金,返点。这些措辞,税局非常敏感,你们还不如直接用’销售折扣’。另外,万一对方不配合,协议中可以明确约定体现有偿服务,比如以战略咨询框架协议签署,但合同内容,不可以过于简单。你们太懒了,至少要把故事首先讲圆了,虽然不一定要真干,但协议里要约定权利义务吧。内部的东西补起来很简单,做几个PPT,或者PDF图,等税局稽核的时候,这些东西可以随时拿出来。做戏做全套,这些东西,你们不能在合同里说都不说。实质上如果这种操作被深究,还是有造假嫌疑,但至少我们得要求他们把合同做周全。而且这类合同,只能做业务成本。我给你讲个小案例,沃尔玛原来的公司在深圳,返利收入太大,后来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出函,要求沃尔玛解释。那年,沃尔玛为此承担了巨额的税。大概在2000年左右,沃尔玛专门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分拆这部分业务,由这类公司专门讲故事,来收这类钱。大家知道,尤其一些跨国公司,为什么架构上有那么多子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税务需要,而很少出于股权需要。如果前两种,对方都不愿意配合,最无奈的只有私下签订返点协议,不能公开签。将返利金额在下一次销售业务中抵减。这样操作的弊端是,一,见光死,二,有悖集团管理制度,三,对后续收入导致不确定性。“
“王总,最后您说的,’将返利金额在下一次销售业务中抵减’,以前是这么操作的,但就好像我刚给您提到的,因为资源没有了,今年这也不具有操作性。那些不付款的代理公司,到最后,可能不会管我们是否接受他们要求的返点比例,也不会配合我把故事讲圆,而是会直接在应付款中扣减他们要求的返点金额,再给我们一张发票。当然,我会尽量按照您的要求与对方沟通,希望他们配合我们的财务监管,但也请王总体谅我的工作,不管在内还是在外,我都是乙方,为了把工作做到各方面都满意,谁的要求,我都不敢怠慢,谁的话,我也都得听。”
在苏鸿宝眼里,王世军所说的有一大半都不是人话,至于他最后说的姑且勉强能被归纳为人话的小部分内容,在公司目前的条件下,也欠缺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