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述:女教师因无法忍受女主人的污蔑怀疑离开这个贵族家的故事。
和之前的几篇相比起来,《风波》这篇文写得很内敛(至少在我自己眼中),契诃夫没有过多的使用对话,反而增加了诸多的内心戏。女主角作为一个家庭教师作为受过教育的穷人,有着上流阶层所没有的傲气,更是看不上上流社会的乌烟瘴气,在被怀疑后果断离开。
一、人物的情绪和内心变化
目前为止,所整理出来女主角心理情绪上的变化:从不知道事情发展的迷惑、心凉感到不被信任、恐惧,到小秘密被发现的羞耻、愤怒、坚定离开的念头。总共是六个不同情绪的变化。
这在文中,个人之见是女主角在接收到不同的信息,融合自己的理解后产生的变化。而巧妙的是引发这些心理变化的都是一些细微之处,这也可能是契诃夫将主角设计为女性的原因之一。除了当时的社会因素,还有女性多愁善感的情绪和第六感。
从最开始的迷茫来看,女教师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里的行动:女主人寻找丢失的胸针,将所有人的住所和衣物都搜查一遍。女教师的第一感觉是自己被人侵犯了隐私权,在描写上都是挑选一些细小但是致命的点。例如说描写到出门前整齐的内衣现在乱糟糟的。而促使这里恼怒的情绪转变的契机是女仆的一句话“小姐,您这是住在别人的家里。”
下一段就开始就女教师的心理活动开始描写。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我个人看来要做到形散神不散(将散文的一句话)如何发散性的去思考,让情绪和思维都上一个台阶?在这里,通过女主人不信任的行为,导致了女教师联想到受辱,在受辱上女教师进一步的联想,从文中可以看出她将这种情绪加强了。从自己联想到了塔拉卡诺娃的事件,再联想到牢狱之灾。实际上,这不一定会发生,但女教师做了最坏的打算。甚至她都准备去找好法官和律师。
随后促进她的是她怀疑自己的秘密被发现。女教师认为自己喜欢藏甜食的习惯会被女主人所蔑视。这里展现出女教师的害怕、恐惧和羞耻。她是一个教师,(考虑到时代)是一个体面的人,却有不体面的事情被主人家看见了。女教师羞愧难当,更多的是委屈和恐惧。而促使这种恐惧化为愤怒的是女主人家的发言,“哪有像他们这样来报答我的好心好意……”这句话就像是给人吞苍蝇一样,是加害者自认为给被害人的一切都是好意的施舍。
女教师在情绪冲动下幻想的内容更好的阐述了她对女主人家的厌恶。在开头,有这样一段描写:“看来……女主人又发病了。”玛谢妮卡想,“要不就是和丈夫吵架了。”可见女主人和女教师的恩怨或者两者的看法是相当大的。女教师现在就像是一个准备杀手锏的拳手,她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一刀两断。
而契诃夫在这里设计了男主人的登场,进一步刻画了贵族丑恶的嘴脸。男主人在人前人后的两样,以及恶心的做派和懦弱的性格是最后一步让女教师离开情绪的火柴,而女教师甚至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花时间呆在这件房间里。这就是她思想转变后重新看待自己的一个代表。
二、精准的人物神态勾勒
在本文中,作者契诃夫刻画了贵族的丑恶嘴脸,讴歌了女教师良好的不畏强权的品德。除此之外,比较吸引我的是他对于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
懦弱无能的男主人:在开场就出现的人物。首先契诃夫的描写是准确的“身材矮小、脸上的肉松垮垮、脑顶秃头”并且将那句“太可怕了”放在这里喊出来。他在这场风波中一直都是妻子行为的反对者,这一点直到最后无能为力都没有被改变。对他的侧面描写有点出仆人都不会在乎他。虽然说,是这个家的男主人,但却连一条鱼都吃不到,仅仅是因为妻子不喜欢。而从那位医生甜蜜的微笑上可以看出。男主人就连最基本丈夫和情人的位置都被代替了。因为妻子有了一个情人,所以男主人就将重心放在了女教师的身上。
可以看出来,男主人先是为了女教师反驳妻子,随后是跟着女教师来到了房间里,并且诚恳地请求对方留下来,为此不惜暴露自己才是偷胸针的人。他对妻子产生的怨恨和痛苦已经要压垮了他自己的人生。
蛮横粗鲁的女主人:从一开始,我们站在女教师的视角上就可以看出她对女主人的态度。“女主人又发病了”,情况不是一次两次地出现,而是频繁的。对相貌的描述,契诃夫将其具象化,比喻成一个乡下来的厨娘。第二次出现是在餐桌上,当着诸多人的面她表示了她的核心观点:找出小偷。同时她怀疑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做了一次自私自利毫不顾忌他人的行为。
对待女教师的态度及其恶劣,甚至到了当众点名批评的地步。这对夫妻中位置确定的情节,是一条巧妙的鱼。观看原文,译者特地标注的黑体字是在原文中用法文书写的。为什么这里运用了截然不同的语种?因为女主人想要突出自己作为贵族的气势,将自己和其他人区分开来。一条鱼,她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占有欲望、在家庭里的权威性和高傲的性质。
总结:这篇文,一直到男主人和女教师谈话为止,我都是很有兴趣的看下去。可能是最近看书被这些文里主角名弄混了。最近有点晕西方名字……这篇文我认为学习的特点是在人物通过心理上的转变修改了自己的行动意愿。和《变色龙》不相同,这篇里的所有改变都是主动的,《变色龙》是一种被动的改变。
练习的话,可能要在心理上多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