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赵之间曾发生“完璧归赵”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蔺相如。因为没有得到和氏璧,秦王怀恨在心,连续两次伐赵,杀了两万多人,然后又主动与赵国和好,约赵王在渑池相会。见面后,秦王就趁机羞辱赵王,他在酒酣耳热之际对赵王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怯于秦国的势力,无奈只好奏了一曲,鼓瑟之后,秦御史立刻记入史册:“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看了,心里非常愤怒,便以牙还牙,他对秦王说:“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以相娱乐。”秦王大怒,不肯,相如进缶跪请。秦王仍然不肯击缶,相如便威胁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秦王迫于无奈,很不高兴的击打了一下瓦盆,相如立刻要赵御史记录在案:“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样,我为你鼓瑟,你为我击缶,双方就扯平了。
蔺相如以牙还牙的招数可谓大智,而以缶相逼的姿态就是大勇,大智大勇的结合,使他完成了一件难办的事,从而保全了赵国的尊严。可见,勇与谋完美结合,则大事可成。
弦外有音
大凡成功的人,都能将勇气和谋略进行完美的结合。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只有同时拥有一个多计善谋的头脑,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而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即使毫无畏惧,雄心勃勃,但是没有谋略,鲁莽行事,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反之,一个有谋无勇的人,虽然胸有千秋大计,但是没有勇气去行动,最后也只会一事无成。总之,大智大勇是谱写壮丽人生篇章的必要条件。
气节与信念,助你屹立天地之间
智慧点金石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大事交代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何为君子?君子总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观点,即使身处险境亦面不改色,坦荡为人。君子内心有一股傲气,但傲而不骄,傲在骨子里,内在有气节。君子之傲骨,如梅花,苦寒之中仍绽放出幽香一缕,怡人性情。古语道:“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正是此意,这就是气节。
气节作为坚守原则之本,是道德的本质要求。它主要反映的是坚持真理和正义,即使身处逆境也坚贞不屈,始终不渝。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气节表现的不仅仅是人的精神状态,反映的更是人生道德观念。这里所说的道德观念,是指为了达到理想目标,生死关头不苟且偷生,淫威之下不卑躬屈膝,诱惑面前不低头弯腰的精神。
故事苑:曲径通幽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忧国忧民的文天祥曾写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一个人陷入困境时,他的品德和志气就会表露无遗。
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的那一天,留居香港的梅兰芳开始蓄起唇髭,没过几天,浓黑的小胡子就挂在了唱旦角的艺术家脸上。他年幼的儿子梅绍武好奇地问:“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
梅兰芳慈祥地回答儿子说:“我留了胡子,日本人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诗屋,闭门谢客,拒绝为日本人演戏,时常在书房里的台灯下作画,年复一年仅靠卖画和典当度日,生活日渐窘迫。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如此困难,争先邀他出来演戏,却被他婉言谢绝。
有一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突然闯入梅兰芳家,要他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进行巡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
梅兰芳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脸,沉着地说道:“我已经上了年纪,很长时间没有吊嗓子了,早已退出了舞台。”
褚民谊阴险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哈,哈,哈……”
笑声未落,只听梅兰芳一阵讥讽的话语:“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大花脸唱得很不错。您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岂不是比我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听到这里,顿时敛住笑脸,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支吾了两句,狼狈地离开了。
梅兰芳一身傲骨,不畏强权,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宁可舍弃心爱的艺术,可谓“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典型了。
弦外有音
气节是理想信念和原则立场的具体体现,来源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它反对谬误,抵制浅薄,坚持正义,反对罪恶。它出污泥而不染,临危受命不退缩,慷慨赴死不低头。它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立场和崇尚正义,危难时刻义无反顾,赴汤蹈火。
历史上坚守气节的人物数不胜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临大节而不可夺其志者,皆为君子。为人处世,必须坚守自己的气节与信念,守其志,才能屹立于天地之间!
纵有千金难买一颗宽厚无私的心灵
智慧点金石
过去的药铺里经常有这样一副对联:但求世上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句话包含的悲天悯人、宽厚无私的情怀是很让人感动的。自己虽然是良医,却祈求别人不生病,能与其所蕴涵的至高境界的道德品质相匹敌的当属孔子的一句话,即“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能做好。但内心总是希望这些事情不再发生啊!孔子这里的感慨是希望通过教化,提升人们的修养,减少案件的发生。这是以天下人为念的崇高博大的情怀。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世间天地万物数不胜数,其中最能够打动人的莫过于一颗善良的心。
山东潍县以前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经常发生水灾、旱灾。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即郑板桥)在当地任县令七年期间,就有五年发生灾情。在他刚到任那一年,潍县发生水灾,十室九空,饿殍满地,其景象惨不忍睹。郑板桥据实上报,请求朝廷开仓赈灾,可朝廷迟迟不准。在危急时刻,郑板桥毅然开仓放粮,他说:“不能等了,救命要紧。朝廷若有怪罪,就惩办我一个人好了。”这样灾民很快得救了。
郑板桥秉承儒家心系天下苍生的精神,心念百姓疾苦。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做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是百姓。他招民工修整水淹后的道路城池,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救济灾区壮男;同时责令大户在城乡施粥救济老弱饥民,不准商人囤积居奇;他自己带头捐出官俸,并刻下“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的图章。他开仓借粮时有秋后还粮的借条,到秋粮收获时,灾民歉收,他当众将借条烧掉,劝人们放心,努力生产,来年交足田赋。由于他的这些举措,无数灾民解决了倒悬之危。
为了老百姓,他得罪了一些富户,特别在整顿盐务时,更是触动了富商大贾的私利。潍县濒临莱州湾,盛产海盐,长期以来,官商勾结,欺行霸市,哄抬盐价,贱进贵卖,缺斤少两,以次充好。郑板桥针对这些弊端,严令禁止。因此,一些富人对他造谣毁谤,匿名上告。1752年,潍县又发大灾,郑板桥申报朝廷赈灾,上司怒其多次冒犯,又加上听信谗言,不但不准,反给他记大过处分,钦命罢官,削职为民。
离开潍县时,百姓倾城相送。郑板桥为官十余年,并无私藏,只是雇三头毛驴,一头自骑,两头分驮图书行李,由一个差丁引路,凄凉地向老家走去。临别他为当地人民画竹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枝,秋风江上作鱼竿。”
郑板桥为官,不以自己的才情作为晋升的手段,也不以此卖弄,而是用在为民谋福上,这种宽厚无私的精神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弦外有音
一灯大师说过:“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
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颗宽厚无私、品行高尚的心灵,那是纵有千金也不能买到的稀世珍品。
一草一木皆生命,悯物之心需长存
智慧点金石
“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射”,意思是说孔子钓鱼,但不用绳网捕鱼。孔子射鸟,但不射栖宿巢中的鸟。以前的人通常将此事看成孔子“取物以节”,不妄杀滥捕。其实这里更注重的是仁爱之情,即一草一木皆生命,岂可不爱惜的道理。
世间的生命原本是没有所谓“高、低、贵、贱”之分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关怀生命并不仅仅是去关怀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而是去关怀这世间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一株还没有发芽的小草。正如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人只有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你才是作为人而存在的。”因此,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怀的。
故事苑:曲径通幽
佛法十分讲究“慈悲为怀”。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而且佛法中不杀生、众生平等的观念、教义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一个生命无论有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其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一次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他坐在藤椅子里。他没有立即就座,而是先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才慢慢地坐下去,开始时丰子恺心中好奇,却不敢多问。后来见他每次都如此,丰子恺忍不住问了一次。弘一法师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