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力劝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对待朋友需宽容,不要总盯着他们的缺点不放,应该更多地看到朋友的优点和长处。
弦外有音
一个人要想赢得友谊,就要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长处,比如某人在事业上很有才气,但在生活中的能力却很差,那么,如果择其长处学习,你就会和对方建立友谊,和睦相处。相反,你睁开两眼看对方,要求对方什么都好,那么,最终你会失去友谊、失去朋友。闭一只眼看朋友,也是一种宽容的处世之道。如果某人从前曾冒犯过你,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如他已认识到了错误,你也不妨闭上一只眼,让昨日的误会与冲突随岁月而流逝,这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宽恕,而是一种风度,同时让对方认识到你有不凡的胸襟与气度。
睁一只眼,可以多看到对方的长处,闭一只眼,可以少看到对方的弱点。喋喋不休的规劝,只能使朋友离你越来越远。
面对朋友的品质,当择其善者而从之
智慧点金石
浸润着儒家思想的清代学者李惺曾讲过与朋友的相处之道:“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这正如孔子所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无友不如己者”并非指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而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如自己,你身边的每一位朋友都有他的过人之处,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你应该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之处,用其长而舍其短。
因此,做人应谦逊自省,如果交友时,只关注他人哪里不如自己,而不自省,又怎能不断完善自己?只有将朋友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作比较,发现自身缺陷并及时改过,才能使自身不断完善。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则寓言读来有趣且发人深省。
五根手指闲来无事,无意中提及谁最优秀这个话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大拇指洋洋得意地说:“在咱们五个当中我是最棒的,我最粗最壮,人们赞美谁、夸奖谁时,都会把我竖起来……”闻听此言,食指不服气了,站出来说:“咱们五个当中,我才是最厉害的,别人哪里出现错误,人都会用我把错误指出来……”中指拍拍胸脯不可一世地说:“看你们一个个矮的矮,小的小,哪有一个像样的,我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英雄……”到无名指了,它更是心有不甘:“你们算什么,人们最信任的是我,当一对情侣喜结良缘的时候,那颗代表着真爱的结婚戒指带在谁身上啊?”轮到小指发言,虽然它最不起眼,可气势却不低,它说:“谁最重要,不能只看这些小事,当每个人虔心拜佛、祈祷的时候,我是站在最前面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我!”
这时,手的主人说话了:“你们对我来说同样重要,谁也不比谁强,谁也不会比谁差。”
人们心中总觉得自己比身边的朋友强。其实,没有一个朋友不如自己,虽然你在许多方面有过人之处,但总有一个方面要逊色于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弦外有音
人致命的弱点是高估自己的实力,低估他人的智慧。其实上天很公平,他不会让一个人完美无缺,也不会使一个人一无是处,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使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各不相同,正因为这样才给了大家对于朋友要“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机会。
因此,为人处世要将朋友的长处铭记于心放低姿态。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缺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朋友不在多,有益为上
智慧点金石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世间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益友与损友之分。友直、友谅、友多闻,是对自身有益的朋友。“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友谅”,是个性宽厚、能够原谅人的朋友;“友多闻”,是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朋友。对自身修养无益而有害的损友亦有三种,“友便辟”,是指有特别的嗜好,或者软硬不吃、不经意间便会将他得罪的朋友;“友善柔”,是个性软弱、依赖性强,缺乏个人主见甚至一味迎合于你的朋友;“友便佞”,则是专门逢迎拍马的朋友,通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于己无益。
《佛说孛经》中提到,“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其实,如花、如秤的朋友便是孔子提及的损友的另一种表述,如山、如地的朋友则是益友的另一种概括。
故事苑:曲径通幽
交到好朋友可以使你的道德品质、学业事业都有所进步,而交到不好的朋友,不但对你的道德、事业等没有帮助,更有甚者,会使你走向犯罪的深渊。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朋友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绝对会比父母、老师的教导更有影响力。
吴国大司马吕岱的亲随徐原正直豪爽,有才略、有志向,吕岱知道他能成器,便赠送给他头巾、衣服,常与他一起谈论,以后又举荐提拔他,使他官至侍御史。徐原忠诚豪爽,喜欢有话直说。吕岱有过错时,徐原往往直言规劝争辩,还公开评论。有人把这事告诉吕岱,吕岱赞叹说:“这正是我器重徐原的缘故啊!”后来,徐原死了,吕岱哭得很伤心,他说:“徐原是对我吕岱有益的朋友,现在不幸去世,我还能再从哪里听到人家谈论我的过错啊!”
故事中,徐原就是吕岱的益友,他能替吕岱着想,敢于指出吕岱的错误。无怪乎徐原去世后,吕岱会如此说。
弦外有音
益友是春日里的和风,冬季的暖阳。当你成功时,他会为你祝福;当你有困难时,他会给你帮助;当你遇到困扰时,他会聆听你的倾诉。益友或近或远,或浓或淡,他不会锦上添花,但一定能雪中送炭。益友无法给你财富,但是可以带来思想的启迪;不能陪伴你生活,但有时会成为你前行路途上最亮的灯塔。与益友相处,如入芝兰之室尽享芬芳。
朋友不在多,更无须满天下,品质上者最佳。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智慧点金石
《论语》开篇就是这样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不用深入解释,每个人都能心领神会了。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而这个“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不一定是距离上的相隔千山万水,更是形容知己之难得。有句老话叫做:“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故事苑:曲径通幽
子期、伯牙的相遇是一段传奇。伯牙一曲高山流水,与子期共享,不管沧海桑田,还是天上人间,他们用分享谱写了生命的乐章。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大师,被称为“琴仙”。这一日他坐船来到川江峡口处,突遇狂风暴雨。船夫速将船摇到一山崖下抛锚歇息,雨过风停,伯牙见这高山之间的川江有别样的风韵,不禁犯了琴瘾,就在船上借此情景弹奏起来。他正弹到兴处,突然琴弦断了一根。猛抬头,见不远处的山崖上有个樵夫,正立在那里注目聆听!伯牙问道:“小哥怎么会在此处?” 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被暴雨阻于此崖。雨停正要回家,忽听琴声一片,不觉听上了瘾!”见樵夫如此说,伯牙高兴地问道:“你既然听琴,可知老夫适才弹奏的是什么曲子?”樵夫说道:“略知一二,方才大人所弹,乃是您见到山中川江在雨后的感慨。大人的琴音是那般昂扬雄伟,就像那巍峨的高山!有的琴音是那样浩浩荡荡,就像滔滔流水!”
俞伯牙心内一惊,心想;他比我自己的体会都深!遂惊喜万分,急忙推琴而起,拱手作礼道:“真是荒山藏美玉,黄土埋明珠!老夫游尽五湖四海,遍访知音,今得遇小哥,此生心愿已了!”遂促膝谈心。通过交谈,俞伯牙才知道钟子期虽是个樵夫,可是学识渊博,深谙乐理,具有高尚的志趣和情操,便拉他面对青山作拜,结成刎颈之交。
然后,伯牙将自己刚才所弹之曲起名《高山流水》,以纪念与子期之交。 次日,艳阳高照,长江口两人洒泪而别。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叙衷肠。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约定日期,俞伯牙又驾舟来到长江口,却不见钟子期来与他会面。一打听才知道,子期已于年前病逝!伯牙听了顿时热泪长流。他来到子期的坟前,一曲《高山流水》之后,泪流满面地说:“从此知音绝矣!”说完,他拿起琴朝钟子期墓前的石头用力一摔,琴身粉碎。
从此,俞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真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份默契与和谐是上天铸就的。
弦外有音
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让人体悟到知己的可贵。鲁迅先生对瞿秋白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之,闻之让人心生羡慕。
人世间有许多空虚伤痕,许多孤独苦痛,许多忧郁失落,许多悲欢激动,这都需要一个知心人与你共同分担,也只有知心人才会陪着你一起心痛,陪你共同抵御这世间的风雨、寒冷。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