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话一说出口,就明白自己犯了大错。皇帝大为恼火:“你认为我是一个蠢人,”他叫起来,“只会做些你都不会犯的错事!”
布洛亲王知道他应该先恭维几句,然后再提出批评,但既然已经太迟了,他只好采取另一种方法:在批评之后,再予称赞。这种称赞经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绝没有这种意思,”他尊敬地回答,“陛下在许多方面皆胜我许多,而且最重要的是自然科学方面。在陛下解释晴雨计,或是无线电报,或是伦琴射线的时候,我经常是注意倾听,内心十分佩服,并觉得十分惭愧,自己对自然科学的每一门皆茫然无知,对物理学或化学毫无概念,甚至连解释最简单的自然现象的能力也没有。但是,”布洛亲王继续说,“为了补偿这方面的缺点,我学习了某些历史知识,以及一些可能在政治上,特别是外交上有帮助的学识。”
皇帝脸上露出微笑。布洛亲王赞扬他,并使自己显得谦卑,这已值得皇帝原谅他所做的一切。“我不是经常告诉你,”他热诚地宣称,“我们两人互补长短,就可闻名于世吗?我们应该团结在一起,我们应该如此!”
他和布洛亲王握手,并十分激动地握紧双拳说:“如果任何人对我说布洛亲王的坏话,我就一拳头打在他的鼻子上。”
看看这位聪明的亲王,他所做的事完全是在他的职责范围内,如果他不指出皇帝的错误,那么他就犯了失人的错误,而他巧妙的称赞与批评做到了既未失人,也没有失言。
弦外有音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和众多的人交往,借助语言的沟通人们才得以互相了解与帮助,而说话就显得尤为重要,稍微不慎就会引起他人的不满。语言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伤人伤己。
因此,做人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用自己想当然的想法去理解别人的心理。无论是失言还是失人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因而有人把说话当做是今天人们社交中最难的事。说话难,难说话。但是我们的交流又不得不借助于语言的表达,也许说话真的如做人一样难,需要反复衡量与琢磨。
以柔克刚的说话之道
智慧点金石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是一个性格比较清高、通透的人,悟性也好,最突出的特点是口才好,有才气。但是有才华的人通常会有一个毛病,就是对人求全责备,总是以很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人。而且因为自己才华横溢,往往就对很多人看不上眼,口出狂言也是常有的事。子贡大概也有点说话太刻薄的习惯,不懂得委婉、含蓄,这样脱口而出的话伤人也是在所难免。因此孔子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对人说话这样,他还能成为贤人吗?换作我,我就没时间去对人吹毛求疵。
故事苑:曲径通幽
人到老年时,柔软的舌头尚在,但坚硬的牙齿却脱落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柔软的东西比刚强的事物更有生命力!
有一天,一位老态龙钟的妇女前去面见林肯,哭诉自己被欺侮的经过。这位老妇人原是独立战争时期一位烈士的遗孀,每月靠抚恤金勉强维持生活。前不久,出纳员竟要她先缴出一笔手续费才能领钱,而这笔手续费竟高达抚恤金的一半,这分明是敲诈勒索。素有修养的林肯听完老妇人的泣诉后,怒不可遏,他安慰老妇人,并答应一定帮助她打赢这场官司。
法庭开庭后,因证据不足,所以被告矢口否认,情况明显对老妇人不利,轮到林肯发言,几百双眼睛盯着他,看他有没有办法扭转局势。
林肯并没有在老妇人的不幸上大做文章,而是用抑扬顿挫的嗓音,把听众引入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回忆。他两眼含泪,用真挚的情感述说革命前美国人民所遭受的沉重苦难,述说革命志士在冰天雪地里战斗,为灌溉“自由之树”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事迹。突然间,他情绪激动,言词夹枪带剑,直指那位企图勒索烈士遗孀的出纳员。最后,他以巧妙的设问,作出精彩的结论:
“现在,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于黄泉,可是,他那衰老而可怜的遗孀还在我们面前,要求我们代她申诉。这位老妇人从前也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也曾经有过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然而,她为美国人民牺牲了一切,到头来却变得贫困无依,不得不向享受着革命先烈争取来的自由的我们请求一些援助和保护。试问,我们能视若无睹吗?”
这样一个问题,成功地触发了在场所有群众的同情心,在场的人眼眶泛红,都为老夫人掬一把同情之泪。有的捶胸顿足,扑过去要殴打被告;有的当场慷慨解囊。在陪审团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动之以情,激发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将有助于扭转劣势。
天下最厉害的事物往往不是最刚强的,而是看起来最柔软的,因而才有柔能克刚之说,说话也是如此,人向来吃软不吃硬,而动情的话语最能打动人心。
弦外有音
有人说能最快到达终点的路往往不是最笔直的那一条,而是迂回曲折的道路。说话也是这样,最柔软的话才能让人听进去。老子也曾说过“上善若水”的名言,就是说水是天下至柔之物,却也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事物,几乎无所不克、无坚不摧。说话最好也要像流水一样,轻柔而充满感情的东西最能俘获他人的心。
说话,讲究以柔克刚之道,这样才能“妙口生花”。
化解尴尬之道:顾左右而言他
智慧点金石
“顾左右而言他”是现代人避免尴尬,或者转移话题的一个谈话技巧。其实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一书。使出这一招的并不是孟子,而是和他谈话的对象齐宣王。让我们回到历史的现场,看看究竟在什么状况下,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假定你齐宣王的部下中,有一位大臣,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托给一位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访问,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妻子儿女都已经冻死饿死了。像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呢?齐宣王的回答倒干脆,“弃之”。孟子又问:“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如果你下面的执法官员,没有好好尽职做事,那你怎么办?齐宣王回答说:“已之。”即那就罢免了他。孟子不依不饶,接着问:“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一个国家不安定,这个责任问题怎么办?孟子这一问使齐宣王陷入困境,他有些吃不消了,只好不理孟子的问题,随便找个其他的话题谈,即“顾左右而言他”。
故事苑:曲径通幽
其实转移话题是一个很实用的谈话策略,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难免遇到尴尬的时候,比如,涉及国家、组织的秘密,涉及个人收入、个人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如果直接用“无可奉告”等字眼来回答,会显得粗俗无礼,且容易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回答同样会使彼此陷入难堪的境地。这时就需要运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技巧,即转移话题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化解困境。
1807年7月,拿破仑与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在提尔亚西特会晤。奥地利国王和王后路易莎也参加了这场会晤,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想请求拿破仑把北德意志马格德堡归还给奥地利,路易莎王后见到拿破仑后,先是赞赏拿破仑的头“像恺撒的一样”,然后她妩媚而直截了当地向拿破仑提出归还马格德堡的恳求。拿破仑没有直接拒绝,但不能轻易答应。他没话找话地赞美皇后的服装如何好看,想以此转移话题。路易莎王后回敬了一句:“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要拿时装做话题吗?”她再次提出请求,拿破仑又用一些毫不相干的话来对付她。路易莎王后再三央求拿破仑宽大为怀,态度谦恭而又诚恳,使拿破仑多少有些动摇。这时,恰巧奥地利弗西斯国王走了进来,拿破仑的调子当场冷了下来。
宴会结束时,拿破仑得体地按照礼节向路易莎王后奉上一朵玫瑰花。王后灵机一动,脱口而出:“我可否认为这是友谊的象征,我的请求已蒙答允?”拿破仑早有戒备,用一句不着边际的话把王后的话题岔开了。路易莎王后最终没有达到目的,黯然而归。
在外交场合中,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该作出让步的绝不松口,同时又要做到言行得体,不失礼仪,这是一门高超的艺术。王后的面子不能直接去驳,占了别人的地盘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因此,拿破仑“顾左右而言他”,只能让奥地利王后无可奈何了。
弦外有音
“转移话题”就是用巧妙的语言将话题的锋芒转换到其他地方,从而使自己摆脱窘境。正如人不会十全十美一样,再聪慧的人,也会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巧妙地应答,就将陷入尴尬之中。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巧转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值得注意的是,凡事过犹不及,要掌握一个“度”,“顾左右而言他”的说话技巧确实可以化解尴尬于无形,但是要用在适当的语言环境和交往对象上,不可滥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令人反感!
美言入心三冬暖
智慧点金石
《荀子·非相》中有语:“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意思是说,赠送美言给别人,比送金石珠玉还有意义,给别人看美文,比欣赏鲜艳的服饰更美好,让别人听好话,比钟鼓琴瑟的音乐更快乐。
人性中有一股被人肯定、称赞的强烈愿望,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不同点。谁不想被身边的人群称赞?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露骨的奉承话没有人愿意听,而发自内心真诚赞美的语言,则能打动任何人的心。
故事苑:曲径通幽
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可以温暖人心,给人希望。
一位孀居的老女人应邀去参加一个别开生面的恋人舞会,舞会的组织者旨在使参与者们能够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舞会上,这个女人曾经的两位情人也来了。第一位情人见到那女人时情不自禁地说:“哟,你和年轻时完全不一样了,变成一个老太婆了。”第二位却对她说:“你简直太美了。人们都说岁月残酷,可它丝毫未能摧毁你的美丽。要是你不介意的话,我多么希望能成为你今后的生活伴侣。”接下来,舞会开始了。老女人在第二位情人的邀请下走上舞场,舞曲一支接一支地放,两人一支接一支地跳,直到舞会终场,她礼貌地向两位情人道别,转身走了。3天以后传来了这位老女人的死讯,两位情人及时赶到,并分别得到一封信和一个包裹。在给第一个情人的信里,老女人说:“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说了真话,现在我把我一生的日记全部给你,从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女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在给第二位情人的信里,老女人说:“感谢你那些美丽的谎言,它让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并足以把我一生的梦幻带到另一个世界。为此我将留给你我全部的财产,你可以用它继续向那些女人编造赞美的谎言。”
是啊!不管赞美是真是假,都给了老女人一个美好的心情,可以继续自己美好的向往。如果人生没有赞美,也就没有了阳光,没有了进取的信念。
弦外有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赞美能激发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营造美好的心境,促生进取的动力。而赞美者在赞美、鼓励别人的同时,也会改善自己与周围的人的关系,丰富自己的生存智慧。
赞美是一种语言的光辉,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馈赠。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人来说,他人的赞美无疑是一种肯定和希望,会起到鼓励的作用,正是“美言入心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