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解释和不解释,都不重要。
其实刚刚,师史只是虚拟按照常理推测,也是开玩笑地称呼郭嘉为郭公子。
他是晓得郭嘉的“真实”经历的(当然不会知道郭嘉是穿越人物)。
因为温县的刘公(项庄),也就是郭嘉的岳父,是师史的大客户。
师史虽然没有跟山阳县雍伯一样,参加刘公为外孙女郭珏举行的酒宴,但是他从旁人口中了解过郭嘉的所有的信息。
毕竟作生意,信息最重要。
说话间,昨天的羊肉炖熟了,海鲜汤也煲好了(其实干货还没有发好,当时烹饪理论和技术还比较落后)。
不过,老家奴进入堂屋布置吃饭的餐具,让郭嘉眼前一亮。
与昨天招待郭嘉的餐具大不相同啊。
整套的餐具放置在托盘中端了上来,都是精美的釉陶。
五个釉陶小盘,两件釉陶卮。
一件椭圆形的耳杯,两侧各有一个弧形的握把耳。
盘上放一件竹串,一个釉陶盘上放着一双箸。
箸就是筷子,箸和筷都有一个竹字头,表示他们由竹子制成。
所以木材制作的类似物应该写作“楮”,而不应该叫做筷。
韩国人用不锈钢制作的类似物应该写作“锗”,也不能写作筷。
不过由于现代人混乱使用汉字,什么材料作成的类似物都叫筷子。
这种不负责的行为造成汉字逻辑混乱,反过来却说汉字毫无逻辑。
岂不是类似于印度人指责英国人英语发音不标准吗?
而郭嘉眼中的“釉陶”说是陶,但又不是陶,准确地说,它们是“原始瓷器”,介于陶和瓷之间。
昨天吃饭,郭嘉用的餐具都是陶器,没有师史有面子。
等老家奴上了羊肉和海鲜汤之后,郭嘉随口问道:“这些鲍鱼都是出产自渤海吗?”
师史回道:“正是勃海”。
这里不得不提,在郭嘉的高中地里教材中,渤海写作渤海,而在穿越后的汉代时,渤海写作勃海。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於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蜗居在小村子,他所讨论的无非是家长里短,很容易变成长舌妇,长舌男。
当然康德和牛顿这种具有纯粹理性思维的人除外。
而当一个人走过黄河内外,大江南北,游历世界列国之后,所谈论便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了(吹牛更厉害了)。
正如师史所说,他几个月前到达勃海湾,站在在碣石山上,眺望大海,体会秦始皇帝当年“君临天下”的气势。
有幸观赏祖龙的“碣石刻字”。
师史虽然年纪大了,但记忆力还是很强悍,居然背下了内容: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
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
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
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然而不幸的是,碣石在东汉之后沉入海底。
可能最后一个目睹秦始皇帝刻字的(大)人物就是曹操了。
但是同时幸运的是,在穿越的当下,碣石还在耸峙,郭嘉有机会去亲眼观赏(在不久的将来)。
师史所言让郭嘉听得是热血上涌,感到激情澎拜。
不过细细品味其中一个关键句: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也就是说秦始皇帝灭亡六国之后,拆除了六国故地的城防设施。
不仅如此,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也没有城墙。
这在客观上降低了内地的防御力量。
怪不得,秦末项羽和刘邦带着乌合之众能在短时间内席卷天下。
毕竟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经过两百多年兼并战争,才最终统一天下。
很多人有个误解,总是以为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实不然,他是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创造了,书同文,车同轨等历史功绩。
然而夏,商,周三代都是统一王朝。
对于夏和商,可能有人会有异议。
但是周朝毫无疑问是大一统王朝。
与“封建王朝”不同,周朝实行真正的分封制——“封邦建国”,称为封建。
记住一点,在周武王驾崩之后,周成王即位,而周公摄政。
周公制订了完备而优美的礼乐制度,也就是后世孔子极力推崇的儒家根本理念。
在那个时代,分封的列国都在礼乐制度管束之下。
自然书同文,车同轨。
在周天子失势之后,礼崩乐坏,诸侯国地方主义势力抬头,搞起来方言,方字,方车。
春秋战国四百多年的分裂,才让人误以为天下本来是分裂的,文字是不同的,车轨是不等宽的。
在这个
统一(西周)——异化(东周)——再统一(秦汉)
的过程
如果秦齐魏楚韩赵燕宋卫中山等地方封国不搞特殊化,坚持拥护周天子,保持住洛阳周人的标准语言文字。
也就没有秦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的历史功绩了。
以此角度看,周失九鼎,列国纷争,七王都要统一天下,只不过秦成为了最后赢家。
以师史这个洛阳天子脚下的王畿之民看来,秦统一天下=“藩王”造反成功(说得就是朱棣)。
以上皆是师史对秦始皇帝的评论中心思想,让郭嘉大惊,内心呼喊:“非主流”!
毕竟,立场不同,目的不同,观点可能截然相反。
郭嘉由此武断地判断师史是墨家。
周人才不这么以为,他们集成了夏商周三代正统思想。
礼崩乐坏之后,老子从此总结出“无为”,孔子从此总结出“中庸”,庄子从此总结出“逍遥”,墨子从此总结出“兼爱”,韩非子从此总结出“威势”。
管周人怎样的奇谈怪论,郭嘉现在的目的是要让师史帮助自己销售肥皂。
平皋侯刘远,师史,郭嘉三人吃好肉,喝好汤之后,老家奴准备了热水供三人洗脸。
还准备了皂角,供大家来消除手上和嘴巴附近的油渍。
郭嘉抓住这个机会,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块肥皂,推荐给刘远和师史使用。
给刘远试用主要出于对宴会主人的尊敬与争取一个小客户。
当然主要是给师史试用,以换取订单。
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为什么师史能赚到七千金呢?
七千万钱啊。
一个万户侯,需要不吃不喝积攒三十五年。
平皋侯刘远,需要不吃不喝积攒六百年。
人家师史有脑子!
他遇到“肥皂”这个新奇玩意儿,虽然看不懂,不理解,但确定了使用方法,了解了去除油污的强大能力,便十分坚定地认为,“肥皂”将大卖特卖!
师史直接告诉郭嘉,有多少,他收多少。
遇到对的人,作生意就是爽。
生意谈妥,郭嘉睡了个好觉,于第二天告辞。
郭嘉将山阳县雍伯交代的羊脂交给了岳父温县刘公。
又回到轵县深井里家中,安慰一下怀孕的妻子刘盈。
第二胎让刘盈吐的厉害,奇怪,奇怪。
三天之后,郭嘉便赶往王屋山,安排肥皂的生产计划。
然而当郭嘉一进入王屋山别墅,项十三就哭着喊道:
“兄长可回来了,出大事了!”
“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