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注意发音是xuē fān)郭嘉说道。
“没错!”
太子舍人晁错继续说道:“吾读贾先生的《治安策》,未尝不仰天而叹息,痛哭而流涕。”
“为何?”郭嘉问道。
“试观天下,汉朝廷郡县只占一半,而诸侯王共分天下一半。”
“当年孝惠帝无子,诸吕谋乱,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力挽狂澜,匡扶汉室。”
“今上才得以‘代王’的身份入主未央宫。当时齐,吴,淮南等国王,莫不姓刘,莫不想取而代之。”
“非削藩,则天下必乱。”
“在今上三年六月(公元前177年)之时,今上从子济北王(刘兴居)谋反,发兵攻击荥阳。”
“今上命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领军十万平叛。”
(从子就是侄子,刘兴居是汉文帝的哥哥,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
“又在今上六年(公元前174年)之时,今上之弟淮南王(刘长)号称东帝,与棘蒲侯柴武太子柴奇谋反。”
郭嘉心中顿时疑惑丛生:“穿越过来这两年,常常听到淮南王刘长的。”
“要不是汉文帝刘恒把淮南王的女儿送到匈奴和亲,人家也不会谋反吧。”
“这棘蒲侯柴武是怎么回事儿?先是作大将军镇压谋反,又是安排自己太子参与谋反?两面三刀?四处投资?”
暂且不管这些,郭嘉又问道:“敢问如何削藩?”
太子舍人晁错回道:“贾先生《治安策》曰: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吾以为尚不足也,细究天下事势,吾以为应当: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此计甚秒”郭嘉回道,想起来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在汉景帝时,晁错因为主张削藩,导致以“清君侧”为理由的“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打消叛乱的借口,砍了晁错的脑袋。
削藩对汉景帝是个好事,到对晁错来言,最终是个悲剧。
但是郭嘉喜欢晁错这种鲁直的汉子,不想他死,想起先生张恢先传授的《管子》中一句话,委婉劝说道:
“《管子》曰:“夫然,则下不倍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舍人削藩之策,正逆着‘远不间亲’!”
“在下恐怕舍人有性命之忧啊。”
太子舍人晁错说道:“为太子殿下计,吾舍身可忘死;为天下苍生计,吾大公而无私。”
此话一出,郭嘉激动地击节鼓掌。
晁错把话说到这份上,郭嘉还能怎么劝。
不能劝!
不能劝说胆小者冲锋陷阵,不能阻挡仁义者见义勇为。
不能劝说贪财者洁身自好,不能阻挡廉洁者公正无私。
郭嘉突然问道:“敢问贾先生现在居于何处?在下极想拜见贾先生。”
太子舍人晁错叹息一声,说道:“贾先生乃是洛阳人也,已于今上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辞世矣。”
郭嘉拍着大腿,泪水喷涌而出,心痛啊!
晁错以为,郭嘉伤痛的原因是轵县与洛阳只隔一条黄河,距离很近,郭嘉熟读贾谊的文章,却不能相见,是个大遗憾。
其实郭嘉伤心之处在于,穿越时间是汉孝文帝十三年,只要早穿越一年,便能见到贾谊了。
时也,命也,运也!
话说第二天早晨,公鸡打鸣,郭嘉早早起床,急忙赶回家,查看厨妇制作的“鲜肉月饼”。
虽然还没吃上一口,只看外色,只闻外香,郭嘉自以为“鲜肉月饼”口感极佳,当世美味(根本比不上现代南方正宗的“鲜肉月饼”。)
郭嘉让厨妇装了两个小篮子的月饼,又带了两套象棋,又要急匆匆地出门。
妻子刘盈截住去路,问道:“昨夜未回,现在又要去哪里?”
郭嘉赶紧回道:“县令郅都升迁到京师,俺去送一下。”
言罢,郭嘉便出门,奔向轵县县庭,从侧门求见县令郅都。
门吏收了谒贴,反身入内,通禀县令道门外郭嘉求见。
县令郅都让门吏回绝郭嘉——不见。
郭嘉心中一时诧异,便将一篮子鲜肉月饼和一套象棋交给门吏,拜托门吏转送于县令郅都。
只见门吏愤然作色,严词拒绝,道:“切莫侮辱我家县主!”
“郅都真乃廉洁之官”,郭嘉只得转而到传舍“会见”太子舍人晁错,也送了一篮子月饼和一套象棋。
太子舍人晁错只愿意接受象棋,而不愿意接受“月饼”,而且还让随从的家人拿出一金,交给郭嘉。
区区象棋而已,何必给钱,郭嘉推辞不受。
太子舍人晁错说道:“为官者不能与民争利。若不收钱,吾便不收这象棋。”
郭嘉无奈只得收下了一金。
随后太子舍人晁错与县令郅都乘车去京师长安。
而郭嘉也返回深井里家中,将两篮子月饼又放回厨房,顺手拿起一只,咬上一口。
呸、呸、呸!
郭嘉看着吐于手掌的鲜肉月饼,吐槽道:“面粉怎么这么粗糙。”
“可是不能浪费粮食”郭嘉连忙又将手掌中的吐出物吃了下去。
郭嘉转而问厨妇月饼口感如何,厨妇回道:“可中!”
在他们这个时代,河内郡人们都是以粟米为主要粮食。
人们当然也种麦子,在今上十三年,郭嘉刚穿越的时候,深井里人就种了一年麦子。
麦子的主要吃法是蒸“麦饭”,粗粝不好吃,只有非常有钱的人才会吃石磨磨出的面粉。
比如郭嘉的岳父,温县素封刘公,因此妻子刘盈也会备一些面粉在家。
他们不知道精致面粉是绝顶美味的存在,这绝对是个发家致富的机会。
于是郭嘉决定将新买的三百亩地全部种上麦子,而此时正好是种植冬小麦的时节。
同妻子刘盈商议之后,郭嘉便去轵县市场上搜刮购买所需要的麦种,然而怏怏不乐,空手而回。
刘盈问道:“怎么不开心呢?”
郭嘉说:“扫兴极了。县城市场上根本没有卖麦子的。”
刘盈说道:“既然如此,还是种粟,或者种黍也好。都比麦子好吃。”
“怎么可能!”郭嘉便对妻子刘盈描述了精细面粉的美味之处,又畅谈了自己开展面粉精加工的商业计划。
眼前一片伟大蓝图,怎么能被没麦种而阻挡。
刘盈便建议郭嘉去求父亲温县素封刘公帮忙,刘公良田无数,有一些田地常常种植麦子,必定能提供三百亩田地的麦种。
聪慧的刘盈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磨麦子的石磨不能太细密。
如果十分细密,石磨在把麦子磨成粉的同时,也会掺杂入大量的石粉,影响面粉的口感。
郭嘉想起现代的面粉的由钢制机械磨加工而成的,便对刘盈说道:
“我们可以用铁磨。”
刘盈瞪大了眼睛,问道:“我们家的豆腐石磨直径四尺有余,若是换成铁磨,你可知需要多少?”
郭嘉脑子一顿噼里啪啦运算,回答道:“需要铁二千五百斤”。(相当于约620千克)
“也就是二十一石。”
刘盈问道:“需要多少钱?”
郭嘉回答:“一石铁一万钱,需要二十一万钱。”
“既然如此,放手大干吧。”
商议初定,但是郭嘉不愿意请岳父刘公出手帮忙,决定去洛阳购买麦种和定制铁磨。
于是郭嘉带着项十三和郭大喜出门去洛阳,到渡口乘船渡河。
在船上,郭嘉看着茫茫黄河,奔流向东,一拍脑袋,大叫一声:“惨了,幸好还没买。”
原来郭嘉想起来了,现代机械磨用的是不锈钢材料,汉代没有不锈钢啊。
普通的铁作成磨,难免不碰水,铁磨的清洗,潮湿的空气都会导致铁磨生锈。
那后果就是:磨出来一堆铁锈面粉。
这可怎么办?
郭嘉当即决定换铜磨!
不一会儿,船只安全抵达孟津渡口,走了三十多里便到了洛阳,果然是座经济发达之所在。
郭嘉打算作两台铜磨,一台大尺寸,粗磨,一台小尺寸,精磨。
找到铜器作坊后,郭嘉说明来意,要求定制铜磨。
作坊主说道:“明白,明器,我们在行的。”
“明器?”郭嘉悄悄问项十三:“什么是明器?”项十三说道:“墓里埋的(陪葬品)”。
郭嘉急忙对作坊主说道:“不是明器。是能用的铜磨。”
“那能干什么用?”作坊主问道。
郭嘉心想:“精磨面粉是商业机密,怎么能告诉他”,想起来公孙臣似乎有一个铜磨,于是对作坊主说道:“用来磨金石药粉。”
“原来是方士啊。明白,我们也在行的。”
“尺寸几何?”
郭嘉回道:“直径一尺,厚度二寸。”
作坊主说道:“上下两盘,厚度四寸,用铜一百三十九斤,加上工费,一共一万五千钱。”
“两日后来取货。”
两日后,郭嘉带着项十三和郭大喜来查验取货,果然做工精良。
郭嘉很满意,便对工坊主说道:“俺还要照样作一个“
工坊主略有不快,说道:“为啥不早说作两个?不相信俺吗?”
郭嘉急忙说道:“莫恼。要作的样式一样,尺寸却不同。”
工坊主说道:“尺寸不同,就是式样不同啊。”
接着玩问道:“尺寸几何?”
“直径四尺,厚度五寸”。
工坊主一顿计算,说道:“上下两盘,厚度十寸,用铜五千五百六十斤,加上工费,作价六十万钱。”(相当于铜1387 kg)。
郭嘉一时惊呼太重,史上最大青铜器“后母戊鼎”才832.84 kg。
连工坊主也惊讶道:“这是王器啊!”
郭嘉连忙说道:“刚刚说错了,直径是二尺,厚度也是五寸”。
工坊主一顿计算,说道:“上下两盘,厚度四寸,用铜一千三百九十斤,加上工费,作价十五万钱”。(相当于铜347 kg)
“十日后来取。”
于是郭嘉付了二万钱定金之后,带着小铜磨回家。
走到洛阳孟津渡口,一位船公说道:“是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