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准确地、全面地去理解毛泽东思想,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些问题总要有一个暴露和认识过程。对一些具体问题,要实事求是地、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原则去解决。现在报上讨论真理的标准问题,讨论得很好,思想很活泼,不能说那些文章是对着毛主席的,那样人家就不好说话了。但讲问题,要注意恰如其分,要注意后果……毛主席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的伟大,怎么说也不过分,不是拿语言可以形容得出来的。毛主席不是没有缺点和错误,但与他的伟大功勋相比是微不足道的。”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大声疾呼:“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他再一次肯定:“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这个讲话后来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一九七六年十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
倾错误。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此,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有步骤地解决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我们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这也表明,以邓小平12月13日的重要讲话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发布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也从根本上为改革开放战略总设计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现代化,能否制定一个正确的发展战略,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问题。邓小平在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了战略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方针政策。
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把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他说:“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
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这个战略发展目标的确定,有一发展过程。在1975年,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在20世纪末达到现代化水平。“所谓现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当然不是达到同等的水平,在这个时期内还办不到,因为中国有自己的情况,首先是人口比较多。但还有二十五年的时间,我们有信心达到比较接近通常说的西方的水平”。
邓小平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对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那种不符合实际的目标的修正。在毛泽东时代,赶超英美是我们的雄心壮志。1955年毛泽东讲,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究竟要几十年,靠大家努力,至少是50年,也许是75年,75年就是15个五年计划。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1958年“大跃进”期间,毛泽东认为10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10年可以赶上美国。后来又说我们3年基本超过英国,10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1962年,毛泽东讲:“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由于中国人口多,科学技术落后,不可能很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更不用说超过了。
在邓小平看来,不要说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就是比较接近,至少还要50年。也就说到21世纪20年代能比较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就很不错了。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参照,邓小平最终定位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也就是说从1949年起到2049年,经过100年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中等发达国家。
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对发展战略目标的又一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对现代化的修正。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五十年代的水平。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七十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邓小平认为,原来我们说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开了大口,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现代化的标准放低一点。那么中国式的现代化标准是什么呢?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第一次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量化的解释。他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在20世纪末实现小康,小康的标准又可量化为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这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发展战略有两个明显的进步:(1)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科学概念代替了政治性很强的或实物性目标。如20世纪50年代,当时所说的“赶美超英”实际上是个政治目标,而“赶美超英”主要是从钢铁产量上讲的,结果出来全民大炼钢铁的荒唐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个衡量指标,更能反映社会经济状况,也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邓小平那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后来调整为800)美元,就是达到了小康。小康是一种生活水平,表示摆脱了贫困、还没有达到富裕这样一种状况: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当人们的日子比较好过了,既表明了国家或政府为人民办了实事和好事,也反映了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人们的生活水平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正反映了邓小平理论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思想。(2)量化的战略目标是感性的、具体的,因而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所认识,也更有号召力。“独立的工业体系”、“四个现代化”、“赶美超英”这些发展战略目标,都没有量化,而且更多的是从国家、政治层面上确立的发展目标,与老百姓的生活相距甚远,因而不仅理论上难以把握,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好操作。
邓小平认为,20世纪末实现小康只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情况就比较好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取得了一个新起点,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不是说赶上,更不是说超过,而是接近”。1987年3月8日,邓小平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调整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天,他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姆维尼时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制定的方针,第一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条是搞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我们确定了两个阶段的目标,就是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在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后来,邓小平多次对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作阐述。1987年4月16日,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讲:“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世界上一百几十个国家,那时我们恐怕还是五十名以下吧,但是我们国家的力量就不同了。那时人口是十二亿至十二亿五千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万至一万二千亿美元了。”“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过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平,在世界上虽然还是在几十名以下,但是中国是个中等发达的国家了。那时,十五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六万亿美元”。4月26日,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这个角度再一次论述了发展目标问题,他认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贫穷决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人口多,困难也多,短期内摆脱贫困落后状态很不容易。
“我们确定的目标不高。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到本世纪末,花二十年的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就是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八百到一千美元。在这个基础上,再花五十年的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那意味着什么?就是说,到下一个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至此,邓小平关于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发展战略目标有了明确的完整的表述。从发展目标讲,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将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定位在“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具体量化的经济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限定的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计算为100年。
世界经济大国。中国发展战略目标从经济总量和对世界影响而言,邓小平认为中国应该把世界经济大国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穷国。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土大国。国土面积俄罗斯有1707万平方公里,加拿大有997万平方公里,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美国有936万平方公里。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约是俄罗斯(14820万)的9倍,约是美国(26310万)的5倍。从国土和人口看,中国是个大国,甚至是个人口超级大国。同时中国又是一个穷国,尽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799亿美元,排在世界第六位,但按人均计算中国绝对是个穷国。中国在国土和人口上是大国,在政治上也是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世界核俱乐部成员。但中国毕竟不是个强国,这是因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经济实力不强。邓小平讲,中国已经是政治大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经济大国。只有中国真正成为经济大国,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但中国正向发达国家方向发展。在邓小平看来,中国现在还很落后,是个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将来发展了仍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但是中国不可能、不应当、也不能够永远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留在第三世界行列。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不仅是个政治大国,还要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科技大国、教育大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大国或强国。
社会主义的强国。邓小平为中国制定发展战略目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包含了社会主义内容。邓小平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很穷,“文化大革命”当中,“四人帮”更是荒谬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难道能够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吗?结果中国停滞了。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