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几人发布了任务,还没来得及抽空解释一句,张宇人就从办公室里消失了。
“小张这是累坏脑子了?”刘利指了指自己的脑瓜壳。
田莺莺不忿,叱一句:“他家又不养驴,小时候被踢过脑袋的另有其人,就在我跟前站着呢!”
相比于过去,田莺莺埋汰刘利已经算是委婉的了。搞得他半天才反应过来,“嘿,还护上犊子了。就凭你这句话,以后你俩结婚,份子钱我都不掏!”
语气虽然听起来尖酸一些,田莺莺心里却舒坦的很,捡起地面上的废纸团朝刘利丢过去,“赶紧干活儿吧,听小张的准没错!”
于是,两个人撸起袖子,热火朝天的开始大扫除。
不过,即便是田莺莺,都猜不出张宇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她一直在担心晚上的《新闻八点半》,暗怪哪怕再节约时间,也该跟他们解释一句。
刘利更是连连摇头,连续两句“空播事故”,都被田莺莺凌厉的眼神给堵了回去。
跑到楼上的张宇,简单写了写文案,逐字逐句地修改过后,拿起扫帚跟抹布,在机房忙碌开。
吃过中午饭,也没等到张宇新的指示。田莺莺跟刘利心里越来越没底。
去三楼看,张宇也在热火朝天的忙活,包括器械储藏室,都被他擦得窗明几净。
担心自己又拖后腿,刘利也没敢再问。
四个多小时过去,一楼食堂阅览室;二楼办公室、演播室跟导播室;三楼机房、器械储备室,都已经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经过高强度的劳动,刘利有些支撑不住,坐在办公桌前大喘气,“老家伙了,不中用。”
“现在找借口逃避劳动,是不是晚了?”
自从去过刘利家,了解到他的情况之后,田莺莺与他互怼的时候,明显开始讲究方式方法。
之前只一门心思追求痛快,如今却是调侃成分居多。
刘利累得话都不想多说,只顾得上摆手喘气,“呼……累,不跟你个年轻人计较。”
张宇从楼上下来,身上的衣服都被陈年的积灰弄脏,灰扑扑的像个泥瓦匠。
看到面目一新的办公室,颇为满意地点点头,“可以了。”
“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时间不早,新闻……”
没等田莺莺说完,张宇就截住她的话头儿,“今天开始,连做两期关于黑石电视台的节目。”
田莺莺还认真思索了一下,仍是茫无头绪,赶紧虚心求教:“关于咱们电视台的节目是什么意思?”
张宇伸手指了指办公室,“拍拍电视台环境,还有我们工作时的状态,既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我们也不用临时再去想提案。”
“这主意不错。”田莺莺啧啧称赞,暗叹张宇脑子里装的东西就是多。
“真的可以这样做节目?”刘利仍不敢确定,“这样不会显得敷衍吗?”
张宇笑笑,跟他解释:“电视台是新生行业,大家了解不多。我们可以通过节目,向大众展示电视台的风采。借由小小的电视屏幕,进行对外宣传的工作。广播电台也想拍这样的节目,自身条件在一开始就决定不会成形,因为广播的特点限制了他们很多想法。我们何不发挥视听兼备的优势,就做电台做不到的。”
他低头稍微思索一下,又补充一句:“既然是民生立台为根本,就是要跟观众互相拉近距离。我们可以鼓励观众朋友们给我们写信,提建议。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起互相了解的通道。第一步,自然是我们敞开大门,让观众朋友们走近我们,认识我们。”
短短几句话,就让刘利抛却了疑虑。田莺莺敏感地察觉到,张宇的目标竟然是超越电台。
“你小子,野心不小。竟然都敢拿我们跟广播电台相提并论。照你这么一说,我们电视台好像迟早要把电台甩到后面一样。”
“你的感觉没错。”张宇毫不谦虚。
想起自打进入黑石电视台,就被黑石广播台那边压制的情况,田莺莺苦笑一声,感觉并不乐观。
以目前的大环境来说,短时间内真的有可能吗?
就算是田莺莺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心里都没谱儿。广播电台在百姓生活中占据的地位,无疑是一座高塔,而他们只能羡慕跟瞭望,这样一步步的朝上架梯子,真的现实吗?
“现在开始,上紧发条,赶紧工作。”
张宇拿出写好的文案,有条不紊地部署大家的任务。
作为记者,田莺莺换好西装,举着话筒,笔挺地出现在摄像机前。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黑石电视台,我是播音员田莺莺。今天我们策划了一期特别节目,让关心我们的观众朋友,了解电视台,走近电视台。”
与主播台上的严肃认真不同,此刻的田莺莺保持着端庄的微笑。
“走,往里走。”
摄像机后面的张宇打手势,指挥田莺莺继续。
摄像镜头追随着她,从一楼一直拍到三楼。
刘利跟在后面当助手,顺便学习摄像机的使用方法,这么一路看下来,不过是寻常工做时见惯了的场景,黑石这样的地方不少,把它们放到镜头当中,真的能吸引到观众?
出于做好《新闻八点半》的这份责任感,刘利有些惴惴不安。
“好了,晚上再拍一些我们准备播报新闻时的画面。刘导,到时候摄像机就要交给你。”
“没问题,我都记住了。”刘利连连保证,得到器重,心情不由大好。
张宇还想补拍一楼大厅里挂着的几幅题字,带着人刚下楼,就撞见陶大爷一家,正朝电视台里面东张西望。
“同志……诶?这不是两位播音员吗?”
见到田莺莺,陶大爷的老花眼瞬间亮堂好几度。
“是陶大爷一家吗?”通过声音,田莺莺听出老人是昨晚第一个将电话打进电视台的。
“你们在拍新闻吗?”陶大爷的老伴儿看向张宇的眼神充满欣喜。
意识到这段可以用在晚上的《新闻八点半》当中,张宇赶紧调转镜头,对准老两口和陶家老三,“大爷大妈,你们介意上镜吗?”
“我这个糟老头子也能上镜,那太好了。”陶大爷兴奋地整理身上的大衣,立起衣服领子,想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
就算是出国见过世面的陶家老三,都在后面悄悄抻了抻衣摆。
上镜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
“小张,你不仅能主持节目,竟然还能拍节目,全能型人才啊。”陶德厚的老伴儿在见过张宇的真人之后,更加欣赏他。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有了个“粉丝”。
第一个粉丝竟然是个老大娘,张宇在“中老年杀手”这条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