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冬月十二,也就是2018年12月18日下午,我刚刚怀着喜悦激奋心情,听完***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来自苏北古城淮安战友戴宗祥电话告示:应广生战友所约,写了一个从军回忆录,声言:“给把个关”,“求我斧正”,“大力校正”,“十数年军旅,知我者万良也!”如此“重托”,一再“高帽压顶”,着实令我心慌忐忑。
果然,不出五天,一篇夹叙夹议式的十多万字电子版回忆录《怀旧感今》,发送在私密微信上。
戴宗祥,近1.70m身高,身材墩实。时年相识在团机关,他在团司令部任职,我在团政治处工作,正应了时传军谣:“参谋不挂长,放屁都不响,干事不上任,等于瞎胡混”的说法。恰如宗祥兄语述:“三观一致,秉性相投。”彼此,默契交往,越处越厚。
宗祥兄天资聪慧,敏而好学。为人善义豪爽,待人谦和大度,是一等一的江苏好男。他出生在周总理故乡——江苏淮安,老祖屋与周总理故居相邻。父亲是久负盛名的杏林高手,母亲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优秀的遗传基因,良好的家风传承,对宗祥兄其后在军队和地方工作成长有很大助益。正如,他在当兵临行前“父母教导无价宝”一节中“凡事都是小中见大,大中藏小的。到部队更要学会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去做实了,做好了,锲而不舍,总能成事。”父亲告诫说。“人是节节草,几辈过到老。”“说话、做事、待人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千万不要满打满算”。母亲叮嘱说。他深有感触地描叙“父母教诲,让我铭刻心间几十年,身体力行几十年,终身受益几十年。至今想来,还是有一种醒醐灌顶的感觉。”
宗祥兄确是言行一致,埋头践行。当兵当年,入了党;很快时间又提了干,还是两位同期入伍战友的入党介绍人,确实为精英
人物,非等闲之辈。
记忆中宗祥兄先于我一年婚娶,嫂夫人
面容佼好,靓丽可人,堪为军嫂之花。时在古出名将韩信,今出举世名相周总理的古城淮安机关从职,这对其后宗祥兄转业回淮工作,是有天然“受拐”因素的。
1976年秋,正处移师内蒙古扎鲁特第四个年头,因新建营房不宽裕,新婚次年家属来队,需暂借民宅栖居,一向重情施义的戴兄伴我找到驻地巨里黑大队革委会主任孙生大哥帮忙,借住“阶级成份贫农,卫生条件整洁”的供销社马车夫郑大爷家。几日后恰逢中秋节,郑大娘送来大捆小园韭菜,我到供销社买了几斤肥羊肉,鸡蛋,花生蘸,当时计划经济,流行油炸花生米,外挂糖浆的小吃。请了宗祥兄“家宴”,就着三鲜秋韭菜羊肉馅儿,两盘小菜,65度高力板大曲喝个一醉方休,这般质朴情怀每逢忆起恍如昨天,尤其“韭菜羊肉馅送房东”品尝,在当时,巨里河这个汉蒙杂居村落,尚未兴此吃法,即令他们新奇,且赞不绝口。
此后,不但沿用韭菜羊肉馅水饺,还接
收“鸡蛋韭菜合子”的煎法,原本为战友们间情份小吃,还萌生了增厚军民情谊的一段
佳话。
四十年后的长春战友小聚,叨念此段,
彼此还咂舌频频,饶有兴味。与宗祥兄同在司政机关灶就餐,又同在司政两机关供职,交往最频的是两机关公文形成与文件传阅。
一九七六年、一九七七年两年,团队积累了军转干部,退伍士兵安置,子女返北京、大连(回)下乡插队,以及探亲干部病残事故等亟待解决的事件。团首长指令我与戴兄前往成都、西安等五省、市处理军务近两个月,这段时间是我与他平生近距离接触,亦是彼此密切合作,终生感念的时段。
事件繁杂,头绪难缕。涉猎军政军民关系,还当须“讨价还价”。期间,亦看出戴兄的智勇谋略,大胜凡人一筹,尤其是应变能力与应答水准。令对手多方叹服。此时离队在外工作,在无手机传达,通讯缺失的年代,靠我们自身发挥,宗宗件件,处理恰到好处。
伺后,团里先后收到北京、四川等地表
扬信和感谢信,我们为十六团争了光,为战友添了彩,这荣耀,这光荣,至今彼此追忆
还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此乃跨越时空的又一段与戴兄结情佳
话——1998年深秋,即闻名于世的中国南至九江,北至松花江特大洪水退潮不久,正值我参加“吉林省抗洪抢险表彰大会”与大安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秘书长同时带队,时任市消费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的我突然接到秘书同事急电:南方一戴姓战友求见。原是宗祥兄前来吉林为纪念周总理百年诞辰,建设纪念馆筹措资金,取道大安看望阔别二十年的我。欣闻此讯,大悦。割舍了次日将要披红戴花与省委、省政府领导合影的殊荣,向在十六集团军正团职任上转业的省消协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玉洲匆匆求假,欢快返程会见。自然免不了见面的大相拥,进餐的杯碰盅,别时的泪满盈。为道叙情份,延长话题,弃车徒步火车站,成行七华里的惜送。
宗祥兄凭借超人的记忆,聪灵的头脑,捡拾半世纪前军旅碎片,忆取驻守泉阳、集安、扎鲁特戎马生活的趣闻佚事。文丛笔端间大都是对过往战斗生活和战友情份的感慨。人物选向上自高层刚刚卸任的原党中央副主席,******员李德生,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副司令员孙玉国。师团老首长,下至团队间同事级,乡土界战友,人物刻化百余人。喜怒哀乐,情致不一。以质朴的文字抒发着逝去的时光和真实的情节。用他的话说:“时间可以淡忘过去的一切,忘不了的却是我们永远的战友情愫”;“我追忆怀想那个年代的清纯感情,我倍加珍惜那个年代的战友相处,我始终陶醉在那个年代的襟怀坦白……”“在部队积极向上是主作风,弘扬正气是主旋律,埋头苦干是主作为。”“生命里有当兵经历,我们不后悔!人生路有战友并肩,我们很自豪!成长中有首长引路,我们很骄傲!进步中有组织培养,我们很幸福!”“部队让我们生命如此壮丽,我们生命也让部队如此光彩!”“我们曾经把血气方刚的青春留给了部队,军队也把拼搏进取的斗志馈赠给我们。”“回想军人生活,回忆军旅生涯,回看过去足迹,回味逝去过往,我们毫无愧色地说:‘我们贡献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我们无愧于这段青春!’”“一时战友,一世兄弟;一生战友,一辈情份。”这是多么撕心裂肺的诤言,多么推心置腹的断喝!一时间,我的宗祥兄啊,你我兄弟间似乎穿越在汉曹操吟唱《大风歌》,唐李白在把盏《将进酒》的远古。这哪里是回忆,哪里是怀旧。这一句句清丽的用语,排比的段落是在诉说,不,是在放声高咏着永远消逝但又令人不舍的韶华时段呐……
诚然,是军队——当年的***思想大学校,重塑与铸造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灵魂。从一个懞懞胧胧的毛头小子,成长进步为中共党员——“四兜”干部。正如前不久宗祥兄在三千里外的长电中畅言:兄弟呀,一想起战友情,眼前就泛起一片红,国旗红,军旗红,帽徽领章红,好像热血在沸腾,不经意儿似乎又回到半个世纪的激情时代……
老实说,忆往昔宗祥兄当年履职为半文半武,就文功而言,属“半道醋”功夫,不算出类拔萃。而今捧读十万之文——依按小说体裁,可称中篇——这部情理合乎、布局工整,夹叙夹议的回忆录,无需我大力斧正,
常言道:过往而不及,矫往而不正也。
戴兄,你嘱我:“大力斧正,别手懒啊!”
我面对一篇良言,一部美文,应维护事件原貌本真,不失原汁原味。何忍胡批乱改?我知情知理,知味知趣,我才“不上其当”呢!
亦不为序,权是心得,奉与宗祥兄,并列位战友评点!
序作者:李万良,笔名良言、梁万里,网名“万良有礼”。生于五十年代初,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曾在军地履职,现退休居家。由于本人不才,混入“革命队伍”。曾为吉林省作协会员、白城市作协理事、大安市(副地级)文学创作协会主席,现惟留一职,中国相关报刊特约撰稿人。此外,一语蔽之。中国?苏北戴兄宗祥,多脑差姓之亲密战友加兄弟也。
戌年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