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啊!真是太妙了,果然是一石二鸟的妙计,就这样干。”
刘暠一边夸赞于清的计策,一边吩咐左右道:“传枢密使!”
中官传旨:“传枢密使郭威觐见!”
郭威驱步进入大殿,跪拜道:“臣,郭威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谢皇上!”郭威平身侍立。
“雀儿!哎,叫习惯了,郭爱卿,朕诏你来是有一事让你亲自去办!”刘暠说道。
郭威叩拜说道:“皇上不忘旧情,仍然如此亲切地称呼微臣,微臣感激涕零,无以言表。皇上有什么事,臣一定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不用肝脑涂地,你就是去传旨给高行周和杜重威,让他俩个的军镇互换。”皇帝说道。
“臣领旨!臣这就去办。”郭威再次叩拜。
于清也说:“皇上,要没有什么事,臣也请告退。”
“去吧!”
于清和郭威一同退出了大殿。郭威立即去取兵符,而于清也直奔开封府。
来到开封府,于清拜见了开封府尹刘承训。
刘承训听说于清来了,万分高兴,亲自到大门来迎接。
于清叩拜道:“下官于清前来开封府报道。”
开封府尹是一品,于清是二品,所以他自称“下官”。
刘承训回礼道:“于大人不必多礼,你我同朝为官,都应该为皇上分忧。早就听父皇说于大人文韬武略,承训初承开封府事,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有了于大人的帮助,承训心中就有底了。”
于清见刘承训容貌迤逦,仪表堂堂,说话又谦逊得体,对他顿生许多好感。
本来刘承训就有治世才能,又有于清从旁协助,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一个月不到就将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刘暠对自己的这个儿子甚是满意。
这天,于清和刘承训在庭院中练剑,休息的时候,于清对刘承训说:“刘大人,其实我于清作为一个乡野莽夫,自由自在惯了,现在作为皇上的御前侍卫,宫廷那些繁文缛节实在是不习惯。我觉得还是跟你私底下的时候比较惬意。”
刘承训索性说:“要不这样吧,除了正式场合,你就叫我承训,我叫你先生如何?”
于清听了,欣然接受刘承训的提议。他又对刘承训说:“我准备明日进宫面见皇上,请求他准许我辞官,就做一个开封府尹宾客算了。无官一身轻嘛!”
刘承训说:“此事还请先生三思而后行,毕竟辞官非同小可。不过人各有志,如果先生一定要坚持,承训可以陪同先生一起进宫面见父皇。”
“这样就再好不过了,有你承训大人从旁美言,此事成功的几率就大多了。”于清高兴地说道。
第二天早朝结束后,文武大臣都退朝后,于清和刘承训却没有走。
皇帝问道:“训儿,于爱卿,你们还有事吗?”
刘承训拜道:“父皇!”然后看向于清。
于清说:“启禀皇上,微臣有一事相求!”
“说吧,什么事?是不是想通了,准备接受柱国大将军一职了?”刘知远和蔼地问道。
“皇上恕罪,微臣想辞去御前侍卫的职务,斗胆请皇上恩准!”于清说道。
皇帝刘暠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仿佛有些不高兴,这万万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刘承训和于清急忙跪下求道:“请皇上息怒!”
“为什么?给我一个理由。”刘暠面带愠色说道。
于清解释说:“皇上,于清山野村夫一个,闲云野鹤惯了。承蒙皇上厚爱,授予京畿要职,一来臣不懂政务,二来对宫廷礼仪不甚习惯,臣不甚惶恐,怕不小心坏了宫廷的规矩,由是请辞!万望皇上恩准。”
“承训,你呢?不会你也要辞职吧?”刘暠问道。
刘承训说:“父皇,承训斗胆,想跟您要一个人!”
刘暠终于明白了什么,说:“这才去多久?我看你们的关系就非同一般了!”又问道:“于清,你的意思呢?”
于清说:“皇上英明神武,想来什么事都瞒不了您!实不相瞒,微臣和承训大人谈武论道,很是投机,臣想辞去宫中职务,投入开封府尹幕府,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幕府宾客!”
刘承训也乘机说:“父皇,自从于先生来到开封府,孩儿得到于先生的点拨,武动造诣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孩儿斗胆向父皇要于先生去府中就职。”
刘暠清楚了于清的意图后,怒意顿消,不管怎样说,于清还是在为他刘家办事,就说:“训儿,父皇听说你入主开封府后,不但武功有了很大的长进,文治上也是倍受称道,短短一个多月就将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也有于先生的一些功劳吧!”
“于先生?父皇称呼你为于先生,还不快谢父皇隆恩?”刘承训大喜,提醒于清道。
“谢皇上恩典!”
“谢父皇隆恩!”
于清和刘承训跪谢。
“好吧,你们都下去吧!”刘暠挥挥手说。
“儿臣告退!”
“草民告退!”
于清和刘承训出了皇宫,回开封府,一路上无比的轻松愉快。
……
再说郭威搬了兵符到军中宣布了皇帝关于高行周和杜重威军镇职务对调的旨意后,高行周受宠若惊,因为归德军是大镇,这足以看出皇帝对他的信任,朝皇宫方向三叩九拜,感谢皇帝的恩典。
可是杜重威就不干了,直接就按兵不动,将调令置若罔闻。
郭威始终想不到为什么杜重威有这么大的胆子,这可是谋反啊!
如果郭威他知道此时李俊臣已经到了杜重威军中,这就不足为奇了。
杜重威,就是给他一百万个胆子,他也不敢公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公然抗旨,他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李俊臣给他吃了两颗定心丸。
等等,定心丸不都是一颗吗?是不是听错了?
不,你没有听错,是两颗定心丸。
一颗定心丸就是李俊臣本人,因为杜重威亲眼看到了李俊臣武功的恐怖,当然,他也付出了一百多个军士的代价。
另一颗定心丸就是大辽皇帝,辽世宗耶律兀欲答应派兵支援他。
这里要说明一下:耶律德光病死在杀胡林后,被制坐成“帝羓”,契丹文武大臣认为不能让太后述律平知道辽太宗薨的消息,如果太后知道了,定然会拥立耶律李胡为帝,而耶律李胡性情残暴。所以左右大臣就在耶律德光灵柩前拥立永康王耶律兀欲为帝。述律太后知道后大怒,派耶律李胡攻打耶律兀欲,但是耶律李胡大败。最后,述律太后被迫承认了耶律兀欲的帝位,耶律兀欲是为辽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