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李书俊回到家,林氏正在跟他讲,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以及昨天她和女儿的谈话。
听的李书俊是惊叹连连,感叹道:都说石子聪慧异常,但想来我家,青桃也是个聪慧的,你看这说的,不但能过耳不忘,还能举一反三,你说……
大哥,大哥你回来了吗?门外传来了四弟李书奕的喊声。
李书俊止住了话头说道:四弟,我回来了,你稍等一下,最后整了一下衣衫,提步到门口打开房门。
李书奕见他大哥开门,脸上笑容止都止不住,走上前去拉住他的手,边走边说道:爹在书房等我们,有重要的事情商量,你快随我来。
李书俊随着他来到书房,对他说的要事已经心中有数。
“爹,儿子回来了”
“嗯,在府学学的如何,今年秋闱可有信心”
府学的几位师长都非常用心教导儿子,前几日,我做了一篇文章交于山长评见,山长说,这几年我学问扎实,这次秋围可以闯一闯。
李老头闻言抚掌大笑“哈哈……好,不错”
李书奕听大哥这么说也很开心,但是他更急着想说关于肥皂的事,于是插话道:哥,你还不知道吧?你家青桃,做的肥皂已经成功了。
李书俊点点头:刚才你大嫂已经和我说过了。
既然大哥已经知道了,那我就直说了,我想用这肥皂做生意,大哥觉得如何?
李书俊看一下,李老头见他微微点头,才开口,将这桩生意的好处,坏处缓缓道来……
李书奕听完他的话,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他还真是想的浅了,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来,那无疑是一个乞丐抱着聚宝盆,纯粹找死,可让他放弃,去府城做生意赚钱,他又有些不甘。
想了半天开口道:大哥说的那个世子靠得住吗?
李书俊头说道:成国公府的老太君是先皇的大妹,开国后被封为长公主,驸马爷老成国跟随先帝打江山的将军,随后因为救驾身亡,只留下长公主和幼子,先帝因为长公主和老陈国公,对国公府也是多有照拂。
虽说如今的成国公文不成武不就,但当今圣上因为曾在长公主身边呆过几年,对国公府还是有几分情面,不然世子爷也不会,而立之年就能率军镇守一方城池。
李书奕没想到世子来头居然这么大,随即又担心的问道,那这样的人会不会很难攀上?
我在府城和三弟聊天的时候,经常听他提及将军,说世子对他们都非常亲厚,身上并没有那些世家子弟的坏毛病,反而因为从小进入军营脾性十分正直豁达。
李书奕心终于稍微放了下来,说道:爹,您怎么看?
李老头一边摸着胡须,一边沉思,这是我们等下一批肥皂,成功之后再去府城,和你三哥商量一下。
兄弟俩闻言知道,自家爹就是心动了,便没有再说些什么,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各自回房了。
半个月之后第2批肥皂成功脱模,青桃又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白芷粉试验新的洗脸香皂。
一个月后李老头,带着李书奕以及10块肥皂,10块香皂踏上了去往府城的道路。
李老头他们离开的这10天里,崔老婆子和儿媳们都非常紧张和期盼,紧张自家老头,去府城办这档事不知是吉是凶,期盼老头他们快点回来。
在第15天的早上,李老头父子终于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
崔婆子见到自家老头回来,心总算放了下来,招呼儿媳们浇水,烧菜做饭,等洗漱完毕吃完饭。
李老头从怀中拿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的打开,在里面放着几张纸,众人一看,原来是三张百两的银票和一张契书,上面盖着红戳的府衙官印。
李老头高读道:今有大溪村李柱子拿出自家肥皂,香皂秘方与成国公府世子爷,陈显芝订立契约,李家负责出秘方以及齐州府境内肥皂工坊,成国公府负责肥皂的销售以及在其它州府建工坊房管理。
李家占扣除所有费用之后所得钱财的三成,成国公府陈显芝占扣除所有费用之后,所得钱财的7成,以后每年十二月25日分红,以此定下契约
李老头,练完契书又拿起我银票,这里是300两,是老三给我门盖作坊用的。
崔老婆子对这银票倒不是很关心,拿过契书反复的看着。
张氏和解氏没有见过银票,接过来反复的看了几遍。
林氏搂着,青桃笑的十分开心。
李老头清了清嗓子,又宣布道:大家都知道这肥皂是青桃弄出来的,所以我决定,这三成里面给,一成给她,其余两成归于公中,你们都没有意见吧?
张氏和解氏同时起身回道:没有,
李老头满意的道:以后这作坊建起来就交给书奕来管,每年给一成分红,书林家出了银子就给两成,老大和老二家也各占一成,其余的都归到公中。
最后又想了想,你们以后各房做什么生意,都会分你们一成的分红。
张氏听到李老头的话,脸上笑得十分开心,但随后就是一僵,然后恢复正常,大房现在有这一成的肥皂红利,虽说这一成不多,但是这可是个来钱的生意啊!现在又占了作坊的一成分红,以后大房肯定不缺钱花。
三房远在府城,虽说三弟在军中任职俸禄不多,但三弟妹娘家是商贾之家,当初陪嫁的时候就有两间铺面以及庄子,再加上作坊的红利,也是不差钱的。
四房现在在县里面,开了间杂货铺,四弟现每月领的是掌柜一两银子的工钱,现在爹说这话,那以后,杂货铺的,一成利就归四弟了,而且这肥皂成功订下契约,四弟肯定会去府城开铺子,在管理作坊,以后四房的收入也会增多。
张氏想了一会儿,只有他们二房现在每月领着衙门里,二两银子的俸禄,这二两银子还要交一两半给公中,自己只剩五百文,自家男人在外面办差,每月倒是有一两多银子的额外收入。
自己没事在家接绣纺的活,绣荷包,绣手帕之类的每月有200文的收入,现在虽说也有作坊的一成分红,赚钱的路子,比之其他几房都少。
张氏思来想去,觉得现在家中就数自己这一房最差,心思运转悄声问道:爹刚才说要在村里,建工坊这怎么回事啊?
李老头便详细的讲述了他们这趟去府城签立契约的事情。
李老头和儿子坐着租来的马车,经过三天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府城正门,李书俊特意向书院请假,早已等在那里。
李书奕扶着李老头下了马车,望着高耸的城门,围墙跟来回穿梭的马车和人流,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爹,你看府城多热闹啊!不管来几次,都觉得很新鲜”
李老头也十几年未来过府城,看着城门口和城墙有些感叹的道:我到年来的时候,还是战乱的年代,那时的城墙和城门也没有这么高,没想到几十年没有出来走动,这个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就在他们说话间,李书俊已经看到他们,提步走了过来:爹,四弟坐了那么久的马车应该累了,我们早些进城,去休息吧。
李老头点头:不错,这几天马车坐的我腰都快断了,我们早些去老三那里吧。
李书俊和李书奕扶着你老头排队进了城,又雇顶罗轿前往三弟家所在的青石胡同。
青石胡同位于府城西边,胡同长约300米左右,两边都是两进大院套着小院的宅子,里面住的都是些小官吏或者是富商。
两个轿夫跟着李书俊来到青石胡同,往里走到倒数西边第6家的大门停下。
李书奕把李老头扶了出来,李书俊结算了银钱,上前拍响了朱红色的大门。
“啪……啪”
谁呀?来了
“吱呀一声”,朱红色的大门被打开,里面走出来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
门房望着,站在门口的李书俊拱手道:大爷您来了。
三弟可在家?
老爷,今日沐休和同僚出去喝酒了,约莫着下晌就能回来。
“嗯”去告诉三弟妹就说爹和四弟来了。
老太爷来了?他有些吃惊,来府中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没见过老太爷,是不敢耽误,连忙往2门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