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战国时代,诸侯混战,其规模庞大更甚前代,较量中形成了齐秦魏赵韩楚燕七个大国,另外还有巴蜀越鲁唐宋中山等十几个中小国家,但这些国家最终都被七国所灭,回忆起《大秦帝国》系列,正是讲诉大秦在这乱世中如何从弱国走向强国,最终统一天下,又如何迅速灭国的故事。不禁遐想,《大秦帝国》系列中能告诉我们多少故事,从中深挖出多少自己的思考的问题。
秦国不过是西方一国,为何能够以一敌六,吞灭天下,其中的所思,令人深究,苏轼的《过秦论》将六国的毁灭咎于赂秦,在我看来这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并不是全部,试想一个国家如果不强大,哪个诸侯国会对你感到恐惧,弱肉强食的道理时至今日依然是个恒久不变的道理。
所以秦之强大,成为天下之主首在自强,自强又在于君主的意志,秦国自穆公之后走向衰弱,献公即位后力行改革,但不得人力,并在河西之战中败于魏国,结果中箭而亡,孝工即位痛定思痛,向山东各国发布求贤令,最终得此商鞅,在孝工强有力的支持下,变法二十余载,秦富强收河西一步和函谷,开始傲视六国,孝公之后的后继之君惠王、昭襄王、始皇更是秉承秦法,秦更为强大。次者,为谋略,战国大势,互相兼并,伐交相依相存,七国各国君主都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各国各怀鬼胎,秦国利用这点加以利用,拉打得力,在列国中猎取最大的利益,并可以打击各国,削弱各国的目的。次者,为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开放期,跟西方的希腊时代闻名于世,各家学术在乱世中显现出独特的光辉,代表人物有儒学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膑、鬼谷的苏秦张子、法家的韩非子,这些人物在诸侯中大放异彩,甚至可以说左右了列国的命运,秦国正是有张子、白起、商鞅等这些人才的辅佐努力下,走向统一。最后,是为兵道,兵道也是霸道,等到上述的条件成熟之后,兵道就是就是最终解决列国问题的最终手段,最终兵道也是最终的选择。
大秦,是光荣的时代,虽国运十余载,但制存千年,大秦永远是不能够忽视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