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8300000019

第19章 中国宗教建筑(2)

石窟,是印度早期佛教建筑“支提”式塔(即高僧的灵塔)与山窟合为一体的佛教建筑。“支提”式塔,是印度“窣堵坡”的建筑演进。早在公元前2世纪,印度德干高原上就已经出现阿旃陀石窟建筑。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云游印度时,就曾到过阿旃陀,这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将山与浮屠结合在一起,形成佛教建筑,是具有佛家意识基础的:(1)佛教有以须弥山为宇宙中心的信仰,因此开窟于山,修行于窟便有了神圣的象征意义。(2)山以偏远的客观,造就区别于世俗生活的出世和断人间烟火的苦修决心。在印度,石窟都是以“群”的方式出现,石窟群里以僧团为单位,有时一个石窟群里有几个僧团。一般一个僧团有数个居住窟、一个礼拜窟。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初始走的是一条游学之路,为了既给苦行的僧侣们提供一个避风遮雨的空间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为使教义和佛像能历朝过代让信徒顶礼膜拜,于是同样依照印度佛寺建造方式,依山开凿石洞为窟,沿崖刻经像为堂,架构最初的佛窟建筑形式。初时石窟建筑很小,没有集会讲经的讲堂,中国的僧侣也没有在石窟中苦修的传统,而是在洞窟的前面或旁边另建寺院,作为僧侣居住和集会的地方。原来,窟内后部的塔也发展为塔柱或中心柱。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后世佛教教徒们,有在山间开凿石窟、雕刻造像之风,至宋走入没落。

中国石窟寺建筑形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从印度传入大月氏(今阿富汗),后来经大月氏传入中国,由于历代开凿延续不断,往往在一处形成若干窟群。目前的资料表明,中国石窟开凿最早年代约在公元4世纪前后,盛行于5~8世纪。现今发现最早的石窟寺建筑是新疆天山南麓明屋达格山壁上的克孜尔千佛洞。考古发现表明,石窟艺术传播路线是沿着古丝绸之路由新疆逐渐向东进行的,大约从魏晋开始逐渐传入中原,传入之后,很快就与中国传统的建筑相结合。石窟寺建筑生机蓬勃地在中土发展,但表现出与印度形制的不同。石窟寺建筑原理是以“减法”掏空或削减的方式来形成的一种建筑空间,是融石窟、雕刻、绘画三位于一体的宗教艺术形式。中国的僧人们在逐渐融会贯通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将“减法”作成“加法”,最后在窟前或旁边另建寺院,供僧侣住宿诵经。洞窟中一般只有佛、菩萨等雕像和壁画,以为拜佛之用,虽保存着石窟内静坐的“禅窟”痕迹,然僧人已经不去打坐,只是留些原始的遗意以为虔诚。中国佛教更注重以“礼佛拜像”等宗教活动为依据的宗教信仰,渐渐完成了从游学到住学的转变,使“佛殿”建筑从“佛理性”塔窟向“佛像性”殿堂发展,形成中国佛教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偶像性崇拜建筑文化,这也为以后的儒学书院和学堂式经学提供了许多借鉴意义。为了极大地张扬中国宗教信仰的世俗性意味,在石窟寺建筑的中国化过程中,将窟中“石刻”的“经义性”塔柱前移,演绎为殿中“木雕”的“偶像性”佛祖,石构建筑文化向木构建筑文化转化,冷酷说教文化向教诲文化转化。这些留存下来的石窟不仅是宗教文化的遗存,而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其实,窟与寺是两种建筑,窟是以石构建筑为主体,属于外来建筑文化体系;寺是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语言,体现中国本土建筑文化特点。佛教传入中国后,在石窟前架构起中国的木建筑,将二者巧妙地合为一体。如在敦煌莫高窟的建筑中,我们依旧能够明显地看到这种中外合璧的形式。再后来,石窟建筑甚至于更向空间发展,形成中国山水文化的禅理:或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或摩崖雕刻满山壁,山寺一体,尘梵无分。如乐山大佛就是以一座山为佛体,然后架构寺庙。佛教石窟寺建筑以巧夺天工的创造力和非凡的想象力依山形就势开凿石窟,造像筑寺,弘扬佛法,也可谓是佛心良苦了。可惜,今天我们只看到“窟”而不能看到被风雨摧毁的“寺”了。

中国石窟艺术在漫长的1600多年的演进历程中,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大小数百座石窟寺建筑,尤其北魏和盛唐两个时代,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鼎盛时期。唐以后宋、元、明、清等历代因世俗商业活动的进程和充实,逐步取代宗教精神的深刻阐发,石窟寺建筑渐渐衰落。现存石窟寺建筑较多的省份有新疆、甘肃、山西、河南、四川、河北、山东、云南和辽宁等省。其中规模较大、最为著名的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整个人类世界的文化遗产。综观中国石窟寺建筑发展,中国佛教石窟艺术虽以印度佛窟建筑为其本源,但却走出了一条中国化道路:

其一,石窟建筑延续千余年,这是印度佛教石窟望尘莫及的;

其二,石窟建筑在地域的扩展上有自身的规律———以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为传播途径;

其三,在发展规模和分布上具有宏大而广泛的特点;

其四,具有自己的民族特性,一改印度单塔庙模式,发展为佛殿窟、大像窟、佛坛窟。

(二)中国石窟寺建筑形制

中国石窟寺建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大量分布在中原、北方、西北和西南地区。长江下游少有石窟建筑遗存。石窟寺建筑依据时代、地域、宗教信仰的差异和变迁,以及石质和功用的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制:

1.洞窟内立中心塔柱的塔庙窟,是提供给僧侣们绕塔做礼拜用的;

2.用于讲经说法的无中心柱佛殿窟(覆斗型石窟);

3.供给僧人生活起居和坐禅修行用的僧房窟;

4.窟内主尊为大型雕像的大像窟;

5.在窟内设立中心佛坛,上雕塑佛像、类似寺院殿堂的佛坛窟;

6.专门为坐禅修行而凿的小型禅窟(罗汉窟);

7.由小型禅窟组成的禅窟群;

8.利用天然溶洞稍加修凿,窟内无摩崖造像的石窟;

9.利用崖面的自然走向而布局规划开凿出的摩崖造像窟。

二、中国石窟寺建筑发展特征

1.早期石窟建筑

早期石窟建筑虽源于印度,但与印度石窟相比较,又发生了变化。如西域龟兹石窟形制就功能性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为礼拜窟的支提窟、大像窟、讲经窟;一类为生活窟的毗诃罗窟、禅窟、罗汉窟、仓库窟。印度石窟支提窟少,毗诃罗窟多;而龟兹石窟支提窟多,毗诃罗窟少;印度石窟主要用于僧人修行,龟兹石窟主要服务于信仰者拜佛。目的的不同,使佛窟建筑形式发生变化:龟兹石窟的支提窟有多种形式:中心柱型、方形平面带明窗中心柱型、方形平面无中心柱型、长方形纵券顶小型、长方形平面纵券顶带坛基型。龟兹石窟中最多的是中心柱型,中心柱窟一般有前室、主室、后室。前室绘天龙八部等护法神像,主室为长方形,在中心稍后的地方是上连窟顶的方柱,柱前开龛(有三面或四面开龛),龛中有佛。或不开龛,凿出柱基,上塑立佛。从敦煌石窟中心柱型、毗诃罗型、大佛窟、涅窟、覆斗型和背屏型六种类型,明显可以感觉到早期石窟建筑向佛窟建筑的过渡。

2.中期石窟建筑

中期石窟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石窟以塔柱为中心改为以佛像为中心:有柱,则佛在柱上;无柱有坛,则佛在坛上;无柱无坛,则佛在壁上或为壁前的塑像。从中心柱石窟到覆斗型石窟的演变,是从印度文化到汉窟文化的转变,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变印度佛教经典文化为偶像文化的转变。从形式逻辑上,可以看成敦煌中心柱型前室人字坡由外向里推进,覆盖全顶部形成覆斗顶,“人”字坡下面的殿堂或空间也随顶部由外向里推,把中心柱推向后壁直至消失,而佛像日趋伟大。并随着佛窟以像为中心的普及,将石窟与木结构寺庙建筑结合起来。5~8世纪,中国石窟寺建筑达到最盛时期,但同时也埋下中国石窟寺建筑逐渐走向衰落的伏笔。

3.晚期石窟建筑

从9~10世纪开始,石窟开凿渐趋向衰落,石窟形制大量模拟地上佛殿的情况日益显著,窟前接建木结构堂阁的做法极盛行。佛教文化也更为进入世俗境地,自11世纪以后,石窟开凿愈来愈少,至16世纪基本退出中国佛寺建筑体系。

三、中国石窟寺造像艺术特征

中国石窟寺造像艺术一般来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高潮时期: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各个朝代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风格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因佛教初入中国,受外来文化影响,而较多带有印度因崖开凿的传统。前期(以北魏太和改制为界)造像,多呈磨光肉髻、隆鼻垂耳、方圆面型、大眼细眉、高鼻短颈、厚胸宽肩、衣纹贴肤(如从水中爬出一样,史称“曹衣出水”)的模式和双窟双塔一大碑的石窟建制,以及中国北方地区拙朴、粗犷、简括之特色。至南朝,因受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和当时世人审美意趣的影响而重“秀骨清像”的人物造型风格。后期造像多眉目疏朗,眼小唇薄,身体扁平,脖项细长。

———唐代石窟艺术,因为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影响和佛教在唐朝更入民间的现状,已不满足一佛二菩萨,而是追求七尊佛、九尊佛、十一尊佛、甚至千佛万佛的多佛群像规模,风格更多地体现自然本性复苏、人生自信乐观、世俗生活享乐。造像体态丰腴壮实,表情亲切温和,衣袖宽大,飘逸有致,气派恢弘;结构上准确写实、生动逼真;精神上庄丽典雅、自信高洁。体现了中国不即不离、虽神却俗的宗教造像审美理想,代表着中国古典造型艺术的最高峰,完成了佛教从天国到俗世的中国化过程。道家自唐始也借鉴佛教石窟艺术形式凿窟塑像,但除形象上呈道家特征外,艺术手法与佛教石窟艺术几无不同。

———宋代,因为商业的繁华,市民经济意识逐渐出现,市侩哲学取得世俗社会的地位,反映在石窟造像艺术上的特点是,一则注重写实,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宗教意味渐渐淡化,少了神性,多了人性;二则人物形象纤细、清秀、潇洒和柔和。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遗产和宝库。据敦煌石窟所藏武则天时期圣历元年(698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该石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因敦煌为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各代王公贵族都在此修建佛窟,至唐代武则天时,已有千余窟龛。形制有禅窟与中心柱式、方形佛殿式和覆斗式。窟外原有殿宇,并有木结构走廊与栈道相连。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盈尺。窟内金碧辉煌,绚丽夺目。莫高窟现存年代最早的洞窟开凿于北凉(5世纪初),以后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各代,连续不断地开凿营建。莫高窟在艺术上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风格,还吸收了印度、希腊、伊朗等国古代艺术之长,堪称东、西方艺术合璧的经典。

莫高窟艺术高峰是唐代,唐窟建筑艺术无比精妙,并以详实的资料弥补了魏晋南北朝十六国晚期至中唐400年间建筑实物的缺憾。一些群体建筑也呈现出中国院落式布局。莫高窟造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11身。莫高窟佛教彩塑形象在唐代已经世俗化,虽然表现的还是佛、菩萨、天王、力士、弟子、飞天等,但和现实人的思想感情十分接近。造像的形象准确,神气自然,衣纹流畅。

莫高窟最精彩的部分尤以精美的壁画而闻名,每个洞窟都是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宗教画有佛经故事和佛像两种,凌空起舞的飞天被公认为最美的形象。其中,北朝时期至隋的壁画主要描绘了释迦牟尼的佛本生故事,宣扬忍辱负重及自我牺牲精神。到了隋唐时期,绘画以“经变”题材为主,主要有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维摩经变、法华经变、金刚经变、楞伽经变、报恩经变、斗法图、降魔变等,尤以宣扬“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变”最为突出。除此之外,还有描绘弥勒经变、华严经变、楞伽经变、思益梵天所问经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金光明经变等的经变故事壁画。世俗生活画,以歌舞升平的场面代替了宗教荒山古洞的苦修苦练生活,强烈表现了唐代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部洛阳(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北宋、金以及元、明。奉先寺,为龙门石窟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开凿修建的。寺中露天大龛主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也是盛唐佛教建筑雕刻文化艺术的代表。其身躯造型丰满健壮,雕像面部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雍容华贵,睿智端庄,仪表堂堂,是典雅的外貌与丰富内涵完美结合的杰作。其与两侧第子、胁侍菩萨、力士、天王等雕像,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三节中国道教建筑

一、中国道教建筑渊源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46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的主要思想是“人本”,即研究人如何在世界上存在,如何与自然、社会建立关系,以及人怎样才能健康地活着,甚至长生不老等等。道教的教义理论主要源于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和“道乃万物本源”的宗旨,并吸收儒家、释家等众家理论,与佛、儒一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和精华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和浓厚的民间性与兼容性。正是在这种基础上,道教才发展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道教称修道、祀神、举行斋醮祈祷等宗教仪式及贮藏道教经典的地方,为宫、观、洞、庙、庵、祠、院、台等,宋以后也有极少数的石窟和塔。

同类推荐
  • 空间的诗学(译文经典)

    空间的诗学(译文经典)

    本书初版于1957年。在现代主义晚期建筑文化快要窒息的氛围中,此书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对建筑展开了独到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书中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对亲密空间的描绘与想象。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
  • 土楼秘境

    土楼秘境

    这是土楼建筑史,这是风情民俗画,这是忧患沉思录。土楼,是闽西南乡村的一枚徽章-别在中国的胸前:土楼,是中国的一枚徽章,别在世界的胸前。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建筑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慈溪近现代名人宅第

    慈溪近现代名人宅第

    本书系统梳理慈溪近现代名人故居,围绕党政军界名人宅第、工商界名人宅第、名人宅第、文化界名人宅第、学术界名人宅等5类宅第展开,介绍相关名人事迹,并配以丰富的图文,可读性较强,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慈溪的历史人文底蕴,从而加强对慈溪的形象宣传。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热门推荐
  • 重生空间种田:铁血摄政王妃

    重生空间种田:铁血摄政王妃

    楚家村的小村姑楚灵被自家奶奶一两银子卖给隔壁村暴发户高老爷,撞墙而亡。再次睁眼,灵魂却已是现代铁血手腕叱咤商业的集团女总裁,看着四面透风的茅草房,包子爹娘,营养不良的兄弟姐妹。楚灵只想仰天长啸,好在老天待她不薄,空间在手,种田,酿酒,开铺带着全家奔小康。什么?想来打秋风。抱歉,此路不通。可是,身后的妖孽怎么粘人?亲,说好的高贵冷酷吊炸天呢?
  • 狩生

    狩生

    开局一把大黑剑,装备全靠打?不存在的……因为年小夜每天不是在逃亡的路上,就是正在被人追着打!
  • 倒追男神攻略:我为大叔狂

    倒追男神攻略:我为大叔狂

    女宠男,爆笑,有爱!奇葩嫩模看上了路过的优质男神大叔,于是本着不要脸,不要命,不要三观的原则开始了倒追。“我深信老牛和嫩草是天生一对的,大叔迟早会被我的爱感动的。男神,我来也!”她望着男神的背影,振臂高呼。三流野模因为很二很天真,把人见人怕,一个眼神就能把女人吓得抽筋吐白沫,冷酷尊贵的男神雷得外焦里嫩。她逼婚不成,毅然出走。女屌丝可以逆袭,野模也可以转身成为耀眼的世界超模。只是那时,她已经不傻不天真。男神,想吃回头草,我却嫌你老了!
  • 恋恋故人归

    恋恋故人归

    传说两颗天体之间靠互相之间的引力,来牵制对方。如果不顾一切地逾越最小距离的雷池,就会发生爆炸。所以,永不靠近,是最好的保护。但是因为喜欢,无所畏惧。因为喜欢,所以值得。
  • 都市之帝国系统

    都市之帝国系统

    天上掉馅饼?你可能不相信。天上掉戒指?正好砸在你头上?你敢相信吗?
  • 七九久

    七九久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在这个空荡荡的世界里,为你而迷醉,为你而沉醉。
  • 综漫之男装的公主殿下

    综漫之男装的公主殿下

    新手小白一只ヾ?≧?≦)o越前龙雅,对,龙马的哥哥。嗯?什么?他竟然是个女生?当男神变成了公主,故事又会怎样发生呢?(女主非善类,甚至还会有点渣)
  • 系统助我做贱客

    系统助我做贱客

    凤鸢大陆武林之中,最近流传一句话:在下不是豪杰,也不是侠客,更不是什么武林盟主,只想简简单单的当个贱客,俗称老大,洋气一点就是Boss!
  • 抢个夫君回山寨

    抢个夫君回山寨

    “站住”“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拂絮下山必备语录在山寨待久了觉得十分无趣,拂絮总想抢个压寨夫君上山可还没等她行动,山寨里的小弟就从外面捡了一个回来要说这人身家清白、没啥问题也是可行的可谁承想竟是那个年少成名、威慑敌军的贺将军唉~,把将军抢回山寨,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后来,“年少成名”的贺将军总想要她跟他回将军府拂絮表示她只想过逍遥的山寨生活,不想去什么将军府啊贺檀卿:“真的吗?你去看看你的山寨还在吗?”………拂絮:“唉,真是引狼入室啊,现在连寨子里的小弟都不听话了”
  • 安宁的古代生活

    安宁的古代生活

    这是一个现代的普通女孩重生到古代,受尽宠爱,而后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腐败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