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听到这样一句话: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据我所知这句话的原型是:艺术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该句出自赖星辰的《星河泪》。
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想有所表达的又是什么?
是真正的集大成者在四处漂泊流浪,而虚伪可笑的扮演者在高堂歌唱吗?
不,我更觉得这像是一种讽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讥讽。
是陷入了无奈境遇,还有所遇之事均不顺利,所以有感而发的一种叹息。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更像是陷入一个自我选择的根源吧。
旁人若是不深刻的去理解,去感悟,也是没有立场去评判和解读。
所以,要么感同身受,要么低头不语。
这也好像是在续写一种愤恨和不满,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的心酸。
可归根结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为什么自己求而不得之后会深感悲哀,也许大都是虚荣心在作祟。
很多人都说:如果我不去适应这个社会,社会就会把我淘汰,所以我要紧跟步伐,不能落后。
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许多人总是觉得,只有亦步亦趋的跟着社会发展的潮流走才是正确选择,否则就走错了。
明明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那个能力和想法,只是为了随大流,让自己‘不过时’。
因此违背自身最原始的那个想法,违背本心,选择自认为最安全的那条道路去走,结果不开心,不幸福。
我们强迫自己跟上别人定义的步伐,劳累身心,却最后还是回到起点。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我们现在难道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朝着别人制定好的规则去走吗?
所以从不去思考本源,从不去探究‘我’存在的意义。
我们如今走的路都是别人踏过碎片,捻过荆棘而生成的大路。
有些人在前辈的照拂下大方的走过这条路,随性的走向终点,只管尽情享受,无忧无虑。
有些人则没有前人开道,所以只能自己将路上冒出的碎石移开,辛苦劳作,汗流浃背,却依旧艰难贫穷。
这是区别,也是现实。
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抱怨,有那么多不甘现状的奔跑者,有那么多苦苦追寻康庄大道的筑梦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公益。
现在努力,后人享福,这是我们。
我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我们会因为社会而社会,我们是生怕被他人落下,被社会抛弃。
生活是自己的,日子是自己的,今天和明天也是自己的,既然认定一种方式,不愿得过且过,那也好好把握。
千万不要拿着今日份的焦灼去操明日份的心,不值得,也太累。
如果做不到有自己的想法,还是跟着规矩走,跟着‘应该’走,那也尽量过得好一点,开心一些。
已经无法决定方向了,就不要再给自己添堵了。
但是如果不愿意随波逐流,能够做自己,不愿因为外在而改变自己,那就要忍受得住孤独和寂寞。
可能大隐隐于市,就是最好的写照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