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帝顺回到出租屋时,已经晚上七点,发个信息给父亲说他已经回来了,吴父虽然疑惑,可也没有多想,让他有时间就来看看。
之后又和胡青青聊了一会儿,当然大部分都是关于今日太平洋陨石、机甲人、空难等,对此,吴帝顺只能配合应付。
不过让吴帝顺担忧的是,今天的下午才发生的事竟然已经广为人知了,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事,和彩儿再三确认自己不会被曝光发现后,吴帝顺便安心的睡了。
……
上海国际机场。
因为波音747客航在太平洋上空坠机的事件,一些乘客的家属皆是觉得天昏地暗,无比绝望,可是通过电视新闻直播,知道有国家神秘科技力量帮助,他们的亲人都暗自庆幸,喜极而泣,随后纷纷来到上海机场,其中也包括了林亿梦的父母和姐姐林亿辰。
当波音747客航缓缓从天边降落至庞大的飞机跑道,经过缓冲,便稳定停住。
当机舱打开,林亿梦和数百位乘客们缓缓扶住把手,一步步走下,脸上皆是带着死后余生的恐惧和不可思议。
林亿梦在飞机舱梯道下走下,感受着脚踏实地的舒适,苍白的脸蛋上掀起一丝笑容。
“梦梦!”
“小梦!”
听到那数声熟悉亲切的声音,林亿梦不由回头,迅速在不远处的安全线外的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姐姐。
劫后余生,让林亿梦了解到了亲情的可贵,眼眶泛红,一路小跑到安全线外,投入到父母的怀抱。
感受着怀里的温暖,林亿梦再也忍不住在眼眶打转的泪水,声音抽泣:“爸爸,妈妈。”
林父和林母同样脸上带着泪花,安慰着林亿梦:“梦梦,没事了,不怕,爸爸和妈妈在身边呢。”
今天当知道小女儿遭遇空难时,二老差点晕了过去,好在林亿辰当时在二老身边,派医生来检查后,并无大碍,也让林亿辰松了一口气。
虽然妹妹遇难,她也很担忧,可是林亿辰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暗自祈祷妹妹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林亿梦从二老怀里松开后,小手擦了擦脸上的泪珠,看向二老身后的身着正装、庄严美丽的林亿辰。
看到林亿辰眼角隐藏的担忧,林亿梦再次涌出了泪花,声音嘶哑:“姐!”
林亿辰不由捂住了嘴,因为林氏集团,因为安慰父母二人,她不得不强装一副冷静的模样,处理任何事,可是这时,林亿辰也忍不住对妹妹的担忧,美丽的眼眸升起了朦胧的水雾。
这番场景,只是空难后,与亲人相聚时的缩影,劫后余生的团聚,往往打动人心。
可是,今晚除了温馨,也有着不安。
美国,经过一场平静的会议,总统发布一条条相关指令:
一,寻找“宇宙闪烁”的根本原因以及可能的科学研究。
二,发动美国卫星信息总局以及各分局的全部力量,查询太平洋机甲人的所有来历。
三,加速天文研究中心以及***工程的研究进度,预防可能的星际文明的入侵。
…
欧洲等强国最高领导人也发布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内容大致相同。
中国,XXXX省XXX市XXX乡xx山,宇宙工程研究基地,监听中心。
杨仁慧接受到上级的相关指令后,便和两个助手开始投入到监听中心的一切工作。
时间回到中国成立初期,监听中心成立于196X年X月,最初建立时所依靠的基础科学理论简单却又极其复杂:
与地球相比,太阳是一个更简单的物理系统,只是由氢和氦这两种很简单的元素构成,它的物理过程虽然十分剧烈,但十分单纯,只是氢到氦的聚变。
所以,监听中心的科学理论之一就是有可能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对太阳进行较为准确的描述。
这种描述是一种很基础的东西,但让中国宇宙工程研究中心从中看到了解决监听宇宙系统一个技术难题的希望。
凌日干扰问题一直阻碍着宇宙工程的监听运转。
众所周知,当地球、卫星和太阳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地面接收天线对准的卫星是以太阳为背景的,太阳是一个庞大电磁发射源,这时地面接收到卫星传来的微波就会受到太阳电磁辐射地强烈干扰。
这个问题直到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强国们都无法解决。
宇宙工程基地所受到的日凌干扰与此类似,不同的是太阳位于外太空和地面接收器之间。
与通信卫星相比,宇宙工程所受的凌日干扰出现的时间更频繁,也更严重。实际的宇宙工程系统已经比原设计缩小了许多,监听和发射系统共用一个原始天线.这使得监听的时间较为珍贵,于是日凌干扰也就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了。
起初监听中心的负责人的想法很简单:搞清太阳发射的电渡在监测波段上的频谱规律和特征,用几何滤波过滤掉它.就可捧除干扰。
其实太阳电磁辐射的稳定只局限于包括可见光在内的从近紫外到中红外波段,在其他的波段上,它的辐射是不定且无规律的。
于197X年X月初入监听中心的杨仁慧在第一份研究搬告中明确一点:在太阳黑子、艘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剧烈爆发性活动期间,日凌干扰无法排除。
于是,研究对象只局限于太阳正常活动时宇宙监测波段内的电磁辐射。
当时,杨仁慈的研究持续了大半年,丝毫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她很快发现,在宇宙工程基地的观测频率范围内,太阳的辐射变幻莫测。
通过对大量观测数据的分析,杨仁慧发现了令她迷惑的神秘之处:有时,上述某一频段辐射发生突变时,太阳表面活动却平静如常,上千次的观测数据都证实了这一点。
这就令她费解了,众所周知,短波和微波的辐射不可能穿透几十万公里的太阳表层,于是不可能来自太阳核,只能是太阳表层活动产生的,
当突变发生时,这种活动应该能够观测到,如果太阳没有相应的扰动,这异变频段是什么引起的?
这事让当时的杨仁慧越想越觉得神秘。
197X年X月某日夜里,宇宙工程基地资料室内,寒冷的阅览室照例只有杨仁慧一人,她面前的长桌上摊开了一堆期刊和文献。
完成一段繁琐的矩阵计算后,她哈了一口气,温暖冰冻了的双手,合起了一本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仅仅是作为休息,随便翻了翻。
一篇关于木星研究的论文引起了她的注意,论文的提要如下:
在上期的短讯《太阳系内新的强发射源》中,威尔逊山天文台的哈里·比德森博士公布了一批数据,是有关哈里·比得森在6月12日和7月2日对木星由行星引力导致的自转摆动观测中,意外两次检测到木星本身发出强烈的电磁辐射,每次持续时间分别为81秒和76秒,这批数据记录了辐射的频率范围和其他参数。
在射电爆发期间,观测到木星表面外红斑状态的某些变化,比德森也在短讯中进行了描述。
木星射电爆发在行星学术界引起很太兴趣,这期刊发的G·麦肯齐的文章,认为这是木星内部棱聚变启动的征兆。
下期将刊发井上云石的文章,将木星射电爆发归结为一个更复杂的机制:内部金属氢板块的运动,并给出了完整的数学描述。
杨仁慧清楚记得这两个日期和时间,当时,宇宙工程监听系统受到了强烈的日凌干扰。
她查了一下运行日志,证实了自己的记忆,只是来自太阳的日凌干扰比来自木星的电磁辐射到达地球的时间晚了十六分四十二秒。
这十六分四十二秒!
杨仁慧抑制住剧烈的心跳,请资料室的有关人员与国家天文台联系,得到了那两个时间木星和地球的位置坐标。
她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大大的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是太阳、地球和木
星。
杨仁慧在三条边上分别标上距离,在地球顶点标上了两个到达时间。由木星到地球的距离很容易算出电磁辐射由木星直接到达地球消耗的时间。
而两者相差正好是十六分四十二秒!
杨仁慧翻出了以前自己搞出的太阳结构数学模型,试图从理论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她的目光很快锁定在太阳辐射层中一种叫“能量镜面“的东西。
从日核反应区发出的能量开始是以高能伽马射线的形式发出,辐射区通过对这些高能粒子的吸收,再发射实现能量传递,经过无数次这种再吸引再辐射的漫长过程。
(注:一个光子脱离太阳可能需要一千年的时间)。
高能伽马射线经过X射线,极紫外线,紫外线逐渐变为可见光和其他形式的辐射。
这些是在太阳研究中早已明确的内容。
杨仁慧的数学模型产生的一个新理论是:在这些不同频率辐射的转换之间,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界面,辐射区由里向外,每越过一个界面,辐射频率就明显下降一个等级。
这与传统观点认为辐射区的频率是渐变的有所不同。
计算表明,这种界面会将来自低频侧的辐射反射回去,于是她就想了这个“能量镜面”的命名。
杨仁慧开始仔细研究这一层层悬浮在太阳电浆海洋中的飘忽不定的薄膜。
她发现,这种只能在恒星内部的高能海洋中出现的东西.有许多奇妙的性质,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增益反射”特性,而这与太阳电辐射之谜似乎有关。
但这种特性过分离奇,难以证实,杨仁慧自己都难以置信.更有可能是令人目眩的复杂计算中产生的一些误导所致。
不过杨仁慧初步证实了自己关于太阳能量镜面增益反射的猜想:能量镜面并非简单地反射低频侧的电磁辐射,而是将它放大了!
以前观测到的那些在狭窄频段的神秘突变,其实是来自宇宙间的辐射被放大后的结果,所以在太阳表面观察不到任何相应的扰动。
很可能这一次,太阳收到木星的电磁辐射后又发射出来,只是强度增加了近亿倍!地球以十六分四十二秒的时间差分别收到了放大前后的这两次辐射。
这有可能证明太阳是一个电波放大器!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太阳每时每刻都在接收来自太空的电磁辐射,包括地球溢出的无线电渡,为什么它只放大其中的一部分呢?
原因很明显:除了能量镜面对反射频率的选择外,主要是太阳对流层的屏蔽作用。
表面沸腾不息的对流层位于辐射层之上,是太阳最外一层液态层,来自太空的电波首先要穿透对流层才能到达辐射层的能量镜面,进而被放大后反射出去,这就需要射入的电波在功率上超过一个阈值,
而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的无线电发射都远低于这个阈值,但木星的电磁辐射超过了。
宇宙工程基地的最大发射功率也超过了这个最大值!
日凌干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但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出现了:人类可以将太阳作为一个超级天线,通过它向宇宙中发射电波,这种电波是以ll次级的能量发出的,它的功率比地球上能够使用的全部发射功率还要大上亿倍。
那么地球文明有可能进行Ⅱ型文明能级的发射!
(注:ll型文明能级可以理解为恒星级能级,而原子弹、氢弹等爆炸产生的力量属于恒星级能级。)
下一步需要将那两次木星电磁辐射的波形与宇宙工程基地受到的日凌干扰的波形相对照,如果吻合,这个猜想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杨仁慧向监听中心的负责人提出要求,要与哈里·比德森联系,取得那两次木星电磁辐射的波形记录。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在当时的年代渠道不好找,还有众多部门的一道道手续要办,弄岔一点,就有里通外围的嫌疑。
对此,杨仁慧只好等待。
但还有一个更直接的证实方法:宇宙工程发射系统以超过那个阈值的功率直接向太阳发射电波。
杨仁慧找到了当时监听中心的负责人,提出了这个要求,但没敢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那太玄乎了,肯定遭到否决,她只是说这是一次对太阳研究进行的试验,将宇宙工程发射系统作为对太阳的探测雷达,通过接收回波来分析反映太阳电磁辐射的一些信息。
在一次值班中,杨仁慧被负责人分配进行例行的检修后的测试,由于试发射省去了很多操作,在场的除杨仁慧外只有五个人,其中三个是对设备原理知之甚少的操作员,另外的一名技术员和一名工程师已在持续了两天的检修中疲惫不堪,心不在焉。
杨仁慧首先将发射功率设置到刚刚超过太阳增益反射理论上的阈值。
(注:这是当时年代宇宙工程发射系统的最大功率。)
频率设定在最可能被能量镜面放大的频率上,借测试天线机械性能为名,将它对准已斜挂在西天的太阳,发射的内容仍同每次正规发射一样。
这是197X年秋天一个晴朗的下午,事后杨仁慧多次回忆那一时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焦急,盼发射快些完成,一方面是怕在场的同事发现,虽然她想好了推托的理由,但以损耗元件的最大功率进行发射实验毕竟是不正常的;
同时,宇宙发射系统的定位设备不是设计用于瞄准太阳的。
杨仁慧用手就能感到光学系统在发烫。
如果烧坏麻烦就大了!
太阳在西天缓缓下落,杨仁慧不得不手动跟踪,这时,宇宙工程基地的天线像
一棵巨大的向日葵,面对着下落中的太阳缓缓转动。
当发射完成的红灯亮起时,
杨仁慧浑身已被汗水浸透了。
扭头一看,三名操作员正在控制台上按手册依次关闭设备,那名工程师在控制室的一角喝水,技术员则靠在长椅子上睡着了。
发射一完成,杨仁慧就冲出控制室,跑进监听中心的负责人的办公室,喘着大气,说道:“快,让基地电台在12000兆赫上接收!”
“收什么?”
监听中心的负责人惊奇地看着头发被汗水粘到脸上的杨仁慧。
毕竟与灵敏度极高的宇宙接收系统相比,监听中心用于与外界联系的常规军用电台只是个玩具。
杨仁慧说道:“也许能收到一些东西,宇宙工程系统没有时间转换到接收状态了!”
正常情况下.宇宙接收系统的预热和切换只需十多分钟,而现在接收系统也在检修中,很多模块拆卸后还未组装,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运行。
负责人看了杨仁慧几秒钟,拿起了电话,吩咐通讯室按杨仁慧说的去做,随即说道:“那个电台的
精度,大概只能收到月球的信号。”
闻言,杨仁慧摇了摇头,道:“不,信号来自太阳。”
窗外,太阳的边缘已接近天边的山顶,血红血红的。
“你用宇宙工程系统向太阳发信号了?”负责人紧张地问道。
杨仁慧点点头。
“这事不要对别人说,下不为例,绝对的下不为例!”负责人警觉地回头看看门口,然后凝声说道。
对此,杨仁慧又点点头。
“这有什么意义嘛?回波一定是极弱的,远远超出了常规电台的接收能力。”
“不,如果我的猜想是正常的。将收到极强的回波,强得……难以想象,只要发射功率超过—个阈值,太阳……就能成亿倍地放大电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