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海道又找了半天,在下午三点钟,才配齐了三种药。
“我劝你将药制成颗粒状,一是好保管,二是防小人。”
小器的话,海道赞同。
成药中,掺杂了其他的材料,不容易让人检验出来的。
而且成药就放在小器的小仓库中,没人能抢。
放在自己的身上,是不安全的。
“小器,给我全部做成片剂。”海道问。
“好。”小器说。
小器将所有的草药全收了。
而海道这时候,回家了。
村上的路口上,有三个人在焦急地等待着。
“二伯神智清醒了,可小道说了,只有……”村长不愿向下说了。
海安看着大凉山的方向:“累了小道,孤身一人去了大凉山。”
海军说:“那也是他的二爷爷。”
这时,刚好海道回来了。
“小道,怎么样?”村长问。
海道拿出来三棵草药:“拿到了,我们去熬药。”
二爷爷的药,不能给药片,那样会引人怀疑的。
四个人回到了海安的家中,马上熬药。熬好药后,海道让小器看了:“是这样的吗?”
“是的!要不是怕被怀疑,你直接拿药片给他们就行。”小器说。
到出了一碗药,又开始熬。
第一碗药给老人喝下去后,老人脸上有些血气了。
“这是在激发二爷爷的肝脏的潜力。”海道解释道。
第二次熬的药,只有大半碗,老人喝下去后,感到身上发热。
“这是好事,肝火出现了。”
当第三次熬出药后,只有小半碗。
海安端药进去了,海道却将那药罐子拿着出了海安的家门。
来到了离屋有十多米的小河边,海道将药渣全部倒入河水中。
很快,河水将药渣冲向远方。
最后,海道将那药罐子也丢向了河中。
不是海道小气,不想将药方交给他人。
华医讲究,看病用药,对症下药,不是一种药治百病。
如果让外面村子里的人去釆药来熬着吃,会出人命的。
不过,海军几个兄弟都点头支持:“药方不能外传。”
三次药服下去后,到了晚上。
海道累了,与谢菲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起床,发现家中坐着一个人。
这个人让海道大吃一惊。
“二爷爷,你怎么过来了?”
老人笑着说:“早上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我的肝脏又有了造血功能,暂时死不了。我来一是谢谢你……”
海军马上说:“二叔,你是他爷爷,谢什么?”
老人:“第二件事就是,医生追问用了什么药。海安说是在山上乱釆了十几颗药草,一起熬成药。他们到了我家来,找那个药罐。”
村长笑着说:“他们要是能找到就怪了。那药罐让小道丢到河里去了。”
老人:“药渣呢?”
海道:“也丢河里了。”
老人点头:“那就好了!道儿,你知道我们海寨的男人祖祖辈辈下来,都是这个病,一直没办法治。现在,你能找出药方来,这是祖宗赐福啊,一定要保管好那药方。”
嘱咐再嘱咐,老人才离去。
看着村长和几个堂伯的目光,海道说:“那地方在大凉山的中部,凶兽很凶,来富都对付不了。最好不去。”
村长叹息道:“也对,去就是送粮给凶兽。”
“不过,我釆了一批药,昨晚上请人拿去制成药了。等成药后,我拿出来。”海道的下一句话,让大家的脸上笑开了花。
过了一周,海道才将药片交给了村长。
村长马上召开了全民大会。
大家都排着队,而且是男的排队,女的在旁边笑。
两个掌控老人一左一右督促,上来一个人,就吞一粒药片,喝下一大口水。花费了两个小时,才将这活动完成。
村上不留药,主要是怕关系户来了不好对付。
解决了海寨人的身份威胁,是一件大好事。
喜事连连,谢菲办的专利申请已经批复了。
这让海道家中房屋的建设,提前动工了。
还有另一件好事,就是临时酒厂出酒了。
为此,曹阳与封云都赶了过来。
临时酒厂出的二号酒,取名为“酒中仙”。
要上市了,不能再叫二号酒,名字不响亮。
酒厂出酒的那天,海寨人敲锣打鼓地庆祝。
这酒厂的利润中,有一成是海寨人的。
忙了半个月,酒厂生产出了五万斤酒液,海道后山发酵池也拿出了五百斤原酒。
按照一比一百的比例,生产了第一批“酒中仙”。
全部都是小罐包装。刘家村的人,已经送来了五万个小罐。
当刘家村的人当着海寨人的面,挥舞着那十万元钱时,海寨人没办法眼红。谁叫自己的制陶场被国家列入了军事禁区。
几天后,“酒中仙”在全国各地试销上市。
由于有着二号酒的名声在外,所以,二号酒的普通类酒“酒中仙”一上市,就来了个脱销。
一些公子哥们,开着车子去抢“酒中仙”。
第二天,“酒中仙”的名字响彻了全国。
网上有不少的人上传了自己与朋友喝“酒中仙”的镜头。
也有人将喝酒的感受写了出来。
这一下好了,将网友的好奇心吊了起来。
于是,大家都在问:“你呢,喝过酒中仙没。”
五万罐,曹阳拿了一半,封云拿了一半。
封云是在京城卖,曹阳在HUB省卖。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见来电拒接。
要货的人太多了!
现在不是HUB省,也不是京城,而是全国。
一些外省的商人,按着酒箱的地址,竟直接开车到海寨来,就在酒厂边上的简易的客房住了下来。
这些简易房,是王副县长的主意,请示谢杰批准的。
他从第一天“酒中仙”大卖中看到了商机。
于是,他让那个钢构件厂厂长,将那些积压的钢构件全部拿出来,在酒厂的外面,建了一个钢构件的小街,街两边都是“酒店”“商店”。
海道的三叔会炒菜,便租了一间钢房,办了一个小餐馆。
生意很火,忙的直叫累,请了三个人帮忙。
三叔每回回家,看到村子的人就吹嘘:“今天的人太多了,我这腰都快断了,才收一千五百元钱。”
几天后,他再不吹了,因为他的旁边,一下子冒出来五个小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