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不仅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能够“吃亏”是一种睿智,这些人往往幸福而坦然。不能吃亏的人,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局限在“不亏”的狭隘的自我思维中,最终失去的反而更多。人生须谨记:吃亏不亏,惜福得福。
占小便宜吃大亏
古时有一老翁,住在两国的边境上,由于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老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老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老翁丢的马又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老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都认为老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老翁的儿子骑新来的马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老翁不要太难过,老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老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老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在家乡大后方安全幸福地生活。
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所宣扬的一种辩证思想。正是基于这种辩证关系,你就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来的“吃亏”,也能为你带来想不到的好处。
因此,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实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眼于更大的目标。道理虽然好懂,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人因贪小便宜而中了坏人设下的“丢地捡”、“抛砖引玉”等圈套,不仅没有得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失了自己的钱财。俗语“贪小便宜吃大亏”便是这个意思。温州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名叫钱福的人,与邻居李四年终时各挑着一担瓯柑坐船到温州城去卖。两人的妻子嘱咐他们:“新年将近,瓯柑卖毕,顺便带些年货、布料回来。”并给他们每人5两银子,以备急需。两人从小南门上了埠头,正欲整理担子赶路。钱福眼快,发现埠头边有一“手巾包”,料定里面是银子,故意不露声色把装柑的箩筐压在上面。其实李四跟在后面早就察觉,不声不响地停在他旁边。双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挨了好一段时间,钱福知道无法隐瞒,便对李四说:“老弟,话讲前面,这包银子可是我捡到的……”边说边端开箩筐,打开“手巾包”一看,里面原来是十几个荸荠,便恼恨地扔在河边,唉声叹气地说:“这包若是银子多好啊,就不用这样辛苦外出做生意了……”李四笑嘻嘻接过话题:“老兄,如果是银子,可不能独吞哇,要分给我一半!”钱福本来就讨厌李四跟着他,一听十分恼火:“凭什么要分给你一半?这不是明敲我的竹杠吗?”李四说:“见者有份,这是老规矩么,况且我们还是老邻居呢!”这样一来,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你骂一句,我骂一声,进而发展到拿着扁担动起武来。
码头上车来人往,围观的人越聚越多,衙役以影响交通为名,抓他们到衙门里解决。县官立即升堂,一拍惊堂木大声说:“古人云:君子取财有道,你二人竟昧金斗殴,成何体统,快将银子交上来,由本官交还失主!”钱福、李四这才醒悟过来,几乎是异口同声:“大人,其实我们还没有拾到银子哪!”那县官怒道:“一派胡言,你们银子未拾到,还会打得鼻青脸肿,你们不是在戏弄本官吗?”结果两人所带10两银子全被衙役搜出送到县官面前。两人汗如雨下带着哭声解释说这是家中带来置办年货的,但县官哪里肯听,“大胆刁民,铁证如山,竟敢狡辩!重打30大板轰出公堂!”衙役如狼似虎,直打得两人皮开肉绽,然后被逐出门外。
再说船埠头那两担瓯柑,早被一班游民乞丐你抢我夺给分了,待钱、李两人拖着伤痛的身体赶回时,已所剩无几。两人有口难言,悔恨交加。
在生活中,类似钱福、李四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因为把金钱和物质利益看得太重,而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他们以为金钱是万能的,因此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只见利而不见害,结果往往因小失大,终因贪一些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德训篇》中说得好:“他不知道上主的眼光比太阳还要毒万倍,他环视人类的一切行径,透视深渊、人心和最隐秘幽处。”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能存有我的天主(心中的良知)一定会知道,是不是会使我们的行为,比较趋向正义呢?因为贪小便宜定会吃亏的,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不是吗?
吃亏不亏,惜福得福
清代画家郑板桥做知县时,曾写过一幅“吃亏是福”的条幅。相传他的叔叔因一宅墙要与邻居打官司时找他帮忙,他却说“让他一墙又何妨”。叔父听了他的劝告,也觉得即使赢了官司也会伤害邻里感情,便放弃了告状的念头。后来,这位板桥先生因“开仓济民”的思想,得罪了好多官员,被罢了官,只好以卖画为生。他吃了“亏”,却因此更受到世人的尊敬爱戴。
郑板桥表现出的吃亏精神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依的生活辩证法,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相信“吃亏是福”,可以使心胸变得宽阔,心态更加乐观、积极,而且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更多人的真心帮助。
英国哈利斯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有一次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亨利考虑了一下,他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于是他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了每位顾客,随之又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他做出这样的举措之后,使他自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的食品加工公司已经无以为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
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亨利了。哈利斯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哈利斯公司在很短时间内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哈利斯食品加工工业公司一举成了英国食品加工业的“龙头公司”。
正所谓“吃亏是福”,聪明的人往往能从吃亏中学到很多的智慧,一个人若能真正懂得“吃亏”中的利害关系,那么,他一定能在“吃亏”中获得不小的“福分”。从另一个角度讲,“吃亏”甚至会成为一种长线投资。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甄宇的官吏,时任太学博士。他为人忠厚,遇事谦让。
有一次,皇上把一群外番进贡的活羊赐给了在朝的官吏,要他们每人得一只。
在分配活羊时,负责分羊的官吏犯了愁:这群羊大小不一,肥瘦不均,怎么分群臣才没有异议呢?
这时,大臣们纷纷献计献策。
有人说:“把羊全部杀掉吧,然后肥瘦搭配,人均一份。”
也有人说:“干脆抓阄分羊,好不好全凭运气。”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时,甄宇站出来了,他说:“分只羊不是很简单吗?依我看,大家随便牵一只羊走不就可以了吗?”说着,他就牵了一只最瘦小的羊走了。
看到甄宇牵了最瘦小的羊走,其他的大臣也不好意思专牵最肥壮的羊,于是,大家都捡最小的羊牵,很快,羊就被牵光了。每个人都没有怨言。
后来,这事传到了光武帝耳中,甄宇因此得了“瘦羊博士”的美誉,称颂朝野。
不久,在群臣的推举下,甄宇又被朝廷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
从表面上看,甄宇牵走了小羊吃了亏,但是,他却得到了群臣的拥戴、皇上的器重。实际上,甄宇是得了大便宜。
据说有个砂石老板,没有文化,也绝对没有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吃亏是福”不是句套话,尤其是关键时候要有敢于吃亏的气量,这不仅体现你大度的胸怀,同时也是做大事业的必要素质。把关键时候的亏吃得淋漓尽致,才是真正的赢家。
吃得“眼前亏”方为识时务之士
老虎、狼和狐狸一起出去打猎,捕获了一头羚羊、一只狍子和一只兔子。
老虎问狼:“这些猎物应该怎么分配啊?”狼想都没想就回答说:“公正的分法就是:羚羊归你,狍子归我,兔子给狐狸。”
老虎听了,举起爪子,就把狼抓死了。
接着,老虎又问狐狸:“猎物应该怎么分配啊?”狐狸想都没有想,马上回答道:“公正的分法是:羚羊可以作为您的美食,狍子可以成为您的佳肴,而兔子可以成为您的点心。”
老虎非常满意狐狸的回答,说:“你怎么这么聪明,是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
狐狸回答说:“你抓死狼的时候,我就知道答案了!”
常言道“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是,有时候好汉也要吃得眼前亏。以上面这个故事为例,狐狸分不到任何猎物,看来是吃了眼前亏,但若它不这样说,换来的就很可能是老虎的利爪,你认为哪个更划算?
在生活中假设有这样一个状况:你开车和别的车擦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可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竖立,围住你索赔,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韩信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的典型,在他未成名之前,有些地痞无赖要他从胯下钻过去,不然就打他,韩信知道自己不是对方的对手,只好忍辱爬了过去。当然,如果当时他不堪忍此侮辱,恐怕会招致一顿拳打脚踢,他终于还是选择吃了眼前亏,才有了后来率领百万大军逐鹿中原。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更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哪能说未来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不能再起,有些人则获得“惨胜”,但是元气大伤!
所以,当你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一时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宁可吃些眼前亏,要知道“俊杰”往往都是那些善识时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