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更加努力。干完一天的活后,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时,他的母亲告诉我他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他听说转校却担心:‘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我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我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我,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他妈妈把他转回我们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如果爸爸不带我,我就走路来。’小男孩说。
“其实,我当时心里便应该有数,这小家伙决心如此坚定,又浑身充满责任感,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不过,我可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比尔。盖茨。”
这是卡菲瑞先生回忆起比尔·盖茨小时候写下的文字。从中我们看出,许多伟大或杰出人物身上,总有优于常人之处。比尔·盖茨对待图书馆工作这样的小事,已经表现出一种超乎同龄人的责任感,难怪他能在信息时代叱咤风云。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小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成功的原因时,说:“魔鬼藏于细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有没有责任感,并不仅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还体现在一些小事当中。一个连小事都不能负责任的人,又怎能在大事上担当责任呢?
恰科年轻的时候,去一家很有名的银行求职。他找到董事长,希望能被雇用,然而没说几句话就被拒绝了。当他沮丧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个图钉。他弯腰把图钉拾了起来,以免图钉伤害别人。
第二天,恰科出乎意料地接到了银行录用的通知书。原来,他弯腰拾图钉的动作,被董事长看到了。董事长见微知著,认为如此精细小心、不因善小而不为的人,必定是个能担当责任的人,于是改变主意录用了他。果然,恰科在银行工作得非常出色。后来,恰科成为法国的银行大王。
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与我们做过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见人之所不见,才能为人之所不能为,关注细节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学会从小事做起,着力培养一种担当重任的责任意识。
今天的你我,怎能重复昨天的故事
对每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它易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拖延,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工作+情绪困扰——拖延”。
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就是拖延,这是一种明日待明日的坏习惯。
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问题,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拖延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拖延绝不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公司很有可能因为短暂的拖延而损失惨重,这并非危言耸听。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原油大量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克森公司迟迟没有作出外界期待的反应,以致引发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总统。最后,埃克森公司总损失达几亿美元,形象严重受损。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作出决定或行动,而让事情拖延下去,就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危害。
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现在就做”。开始是最困难的工作,但必须开始。一旦开始,行动无限,结果多彩,令人喜悦。
接到新的工作任务,就立即行动起来。诸如“再等一会儿”、“明天开始做”这样的语言或者想法,一刻也不能存在。
许多人做事喜欢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再行动,殊不知,良好的条件是等不来的,工作中很少有万事俱备的时候。我们不太可能等外部条件都完善了再开始工作,在现有的条件下,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行动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只要做起来,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做了5分钟,也是一个好的开端,也能带动我们着手做好更多的事情。
立即行动有时很难,尤其是面临一件很不愉快的工作或很复杂的工作时,你常常有一种不知从何下手的困惑。但你不必总是拖延,如果你觉得工作很复杂,可以运用切香肠的技巧来解决。所谓切香肠的技巧,就是不要一次性吃完整根香肠,而是把它切成小片,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尝。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你的工作上:先把工作分成几个小部分,分别详列在纸上,然后把每一部分再细分为几个步骤,使得每一个步骤都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歌德说得好:“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
另一半人生:经营自己的乐园
生活中有两类人:一类是躺着过日子,一类是站着干工作。躺着过日子的人,感到身体舒服,可宝贵的生命在舒服之中失去了光泽,做人的精神在舒服之中消磨了锐气;站着干工作的人,付出代价,而生命在付出中换来了辉煌,精神在付出中换来了不朽。
鲁迅先生曾严肃地指出:“我觉得,那么躺着过日子,是会无聊得使自己不像活着的。我总这样想,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因为结果还是一样,多活几年也是白活的。”
大多数人一生中会把30~40年的时间花在家庭以外的工作上。对于人们来说,工作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还有心理上的意义。
“中了500万大奖,你会做什么?”人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却是辞职。
有趣的是,如果追问他们辞职后想做什么,大部分人的回答又会通通回到工作上。有的想出国旅行,休息一阵子;有的想游学充电,回味一下学生生活。但做完这些事情后,他们还是想要有一份工作。
可见,工作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挣钱,否则众多富豪,早就可以收山养老了,何苦在世界各处飞来飞去、忙碌不已?对他们来说,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多一个零或者少一个零,对生活并无影响,那他们为什么还要为工作而奔波呢?
在一些聚会中,新认识的朋友问的第一句话常常是“你做哪一行。”他的工作已成为建立自我认同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了。
工作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疑是最开心地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没有勉强、没有逼迫,在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失业不只代表失去薪水,而且连社会价值也可能受到他人否定。失业使我们感到迷惘、感到自己没用。就连那些年老退休的人,不再工作也是对他的一种巨大的挑战。
工作最重要的是使命感而不是环境。毫无疑问,工作环境要让人适应才行,工作的人没有意愿,环境再好也是白搭。
大文豪高尔基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
一个青年有一阵子待业在家,早上10点多还躺在床上,不时地叫头疼。那么健壮的他,稍不注意就会生点小病。现在他找到一份图书发行的工作,一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却精力充沛,无病无痛。他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工作才是治疗年轻人所有疾病和痛苦的灵丹妙药。”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寿命,但可以保证生命的质量;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知道自己没有辜负今天,因为我们还工作着,工作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希望。工作使自己的热情变成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是人生的一半,而人生的另一半也是工作。
工作,是上天赠给每个人的珍贵礼物。工作着的人是美丽的,也是幸福的。
“借口”如“温床”,舒服却最容易昏迷
我们往往会在没有完成任务时,告诉自己是因为今天自己心情不好,是因为今天的状态不好,是因为今天的天气不好,是因为某某人给自己造成了一些影响,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为我们没有尽到自己职责的理由。一个习惯找借口的人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遇到问题没有习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不断找环境原因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他们永远看不到自身的缺陷,更谈不上对缺陷的修正,所以他们的水平会一直停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