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除了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必要的满足之外,更多的是从思想上帮助孩子,使其多学习、多养德、多自立,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而不是躺在父辈提供的“安乐窝”里睡大觉。教孩子学正道、走正路、干正事,才会使其终身受益,健康成长。
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如何教育呢?鲁迅先生的回答是:“要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生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纵观当今世界,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锻炼孩子经受磨砺的耐力,鼓励孩子勇于竞争的心力,已成为培养下一代的主要目标。美国前总统福特还在任时,他女儿苏珊念大学期间,经常到通讯社等部门搞杂务和摄影报道,用此收入补充自己的学习费用,而不是完全依赖当总统的父亲。芬兰一位总理的女儿在瑞士上学,由于瑞士物价比芬兰高,父母给她的只够费用的2/3,为了弥补1/3的不足,在业余时间里她到饭馆去帮着刷洗餐具。在日本,90%以上的大学生都勤工俭学,即使是家庭十分富裕的孩子也不例外。
1998年,软件大王比尔·盖茨宣布,他的185亿美元财产除每个孩子各得1000万美元外,其余将全部捐献给社会福利事业。
英国住宅装饰公司董事长马库斯说:“遗产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负担。如果我的孩子想成为富翁,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他把价值8亿美元的财产全部留给了马库斯基金会,用以支持教育和残疾人事业。
惠普公司创始人帕卡德死前捐出了他大部分财产,共计50亿美元,他的子女对父亲的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他们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成功。只要努力奋斗,将来可能会和父亲一样干得出色,甚至更出色!”也许,不留给子女遗产会更利于子女的成长、成才,可使子女得到重新收集财富的快乐。李嘉诚没给儿子李泽楷什么,但李泽楷却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香港新一代的亿万富翁;霍英东的孩子们也靠自身的奋斗成就了事业。
很多时候,我们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的每一步路都是我们精心安排的,我们害怕孩子走弯路、遇挫折,我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却发现孩子不理解自己。其实,对于孩子来讲,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总会被父母所压制,会认为孩子的这样的想法极不成熟,所以什么都不让他们做。其实一个人在不断磨炼中逐步成功才算得上是大成功。
让孩子自己学着走路,学会“觅食”,他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