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大地上,佛陀率领1250名比丘不停地四处游化,弘扬佛法。
原野苍茫,道路漫长,烈日炎炎,热风吹拂,这些光头赤脚的出家人艰苦跋涉,他们的神态安祥而又坚毅,整个群体显得庄严而圣洁。
当他们行进到一条小河边时,与一支庞大的商队相遇了。商队众多的大象将原本清澈的小河搅得浑浊不堪,好像那流淌着的不再是河水,而是泥浆。
涉过小河之后,比丘们进入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天色将晚,佛陀决定就在树林中过夜。侍者阿难第一个反对。理由是这里没有水源,比丘们无法洗涤一天的征尘,更不能解除口干舌燥的焦渴。
佛陀说:“我们不是刚刚经过了一条小河么?”
“可是,那条小河被商队的大象践踏成了泥河,水质被污染了,无法再饮用了啊!”
佛陀不再说什么,而是拿出瓦钵,让阿难去舀一钵水回来。阿难刚想表示异议,佛陀摆摆手,催他快去。
阿难捧着钵走了半截,又折了回来。佛陀问他怎么啦?他说:“既然是用钵舀,您一定是口渴了。而那河水已经变得污浊了,饮用之后会生病的。所以,我还是到前面远方的那条大河去给您取水!”
佛陀说:“可是,远水不解近渴啊!”
“但那也不能喝不清洁的水呀!”
佛陀不与他争论,问道:“你走到小河边了吗?”
阿难说没有。佛陀说:“你没有走到河边,怎么知道河水污染了呢?”
阿难回答得理直气壮:“那会儿,您也亲眼看到了啊!”
“可是,那会儿不是现在呀。”佛陀像是在咬文嚼字。
阿难无奈,只好再次向河边走去。“唉一一谁叫人家是佛陀呢?那就去白跑一趟吧!等我舀回一钵浊水,看你怎么说!”
然而,令阿难惊诧的是,刚刚还浑浊不堪的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河水清泠泠,亮晶晶,甘醇甜美,让人直想痛痛快快地开怀畅饮……
他感到不可思议,佛陀并没有到小河边,更看不到河水,他老人家怎么知道水质变清了?莫非,他是用天眼神通观察到了?
佛陀笑着说:“我就是闭着眼睛,也知道那条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与纯净。因为,它的河水是流动的。这就像众生的心性,虽然可能暂时被污染了,但只要我们的心是灵动的,就能得到净化,回到本来面目。”
阿难有所醒悟:“噢,正是因为如此,所有人的思想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都有可能觉悟,都有可能得道成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对。这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清,说明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一刻不停的变化中。连佛法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用灵明不昧心,去感知事物的变异,把握它的迁化。这样,我们才能契入宇宙的真谛。”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我还是认为,‘白骨观’在佛陀教授的修行方法中最为重要。”
“不对,不对!”一位文质彬彬的比丘说道:“你大概不知道,‘安般之法’,也就是数息观,是佛陀亲口传授给罗侯罗的!罗侯罗是谁?他是佛陀的亲儿子呀!佛陀教授给他的,肯定是最高明、最迅捷、最有效的修行方法!”
(数息观又称作“安般法”,是梵语“安那般那”的简称。它与白骨观是原始佛教两种最主要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二甘露门”。)“佛陀是在什么季节、何种情况下,将安般法传授给罗侯罗的呢?”
佛陀听到比丘们将他的教法当成了理论学说来研究,有些哭笑不得。他故意加重了脚步声。比丘们见到佛陀到来,纷纷站立起来。
佛陀微笑着示意他们依旧坐下,自己也坐在了松软的沙滩上,他对弟子们说:“我无意中听见了你们的讨论。你们要明白,我所教给你们的,是体验真理的方法,而不是真理本身,更不是一种学问。你们看到天上的月亮了吗?”
佛陀的手指向了遥远的西方天边。
比丘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弯浅浅淡淡的、不易察觉的弦月。
“我的教法,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目的是为了让你们更顺利、更快捷地找到月亮。而手指本身,并非明月。你若是仅仅研究手指的粗细、长短、颜色,永远都找不到天空中的月亮。”佛陀停顿了片刻,拍拍那个说安般法最妙的比丘的肩头说道:“各种修行方法,没有高下,只要与你契机就好。比如,**重的人,应该多多修习白骨观;而容易散乱、妄想的人,就要以数息观为禅修的方法了。这就像是草药,不管贵贱,对症的药,能治愈疾病的药,就是最好的药。”
一位名叫阿利陀的比丘感动得匍匐在地,抱着佛陀的脚说:“世尊,您说的太妙了,我一定牢牢铭记您的教导,将佛法当作我的灵魂,终生执持不舍。”
佛陀大摇其头:“佛法恰似一艘载着你的木筏,我们渡河需要木筏,但它绝对不是彼岸。一个有智慧的人到达对岸之后,是不会扛着木筏到处跑的。所以,我演说的佛法,就像舟筏,是帮助你们超越生死的河流、到达觉悟的彼岸的。你一定不要执著它,不能死死抱着它不放,要懂得及时脱离它、舍弃它。”
智慧链接:我们见惯了造神与盲目崇拜;我们也见惯了神灵们的垮台。世界上惟有佛陀说他的言教,他所传授的佛法,仅仅是觉悟真理的工具,而不是真理本身,所以要理智地对待,不应执著或崇拜。这是真正觉者的无私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