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里说,使人变孩子的感情可贵。三毛也说,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可随着年龄增长,人又怎么变为天真的孩子呢?
是空有年龄的“巨婴”,还是永远乐天的“理想主义者”。
当翟天临天真的问出:“知网是什么?”,迎接他的是群情激愤,学位被废,名誉尽毁。当郭炜炜坚信,世人看到相融于城市的共享单车,定不忍破坏这份和谐美好,迎接她的是满目疮痍,入不敷出,落魄退场。
为何雨果与三毛还要这番赞叹?天真的结果并不适应社会现实。
对天真的理解错了。
孩子需要庇佑,因她知识尚且,身体尚弱。庇佑者挡去了黑暗,为护她健全成长,于是她只看到光芒。
都说孩子的言语简明幼稚却直指本质,因为黑暗之下便是光明,是被层层现实污秽掩盖下的初心本真,是庇佑者们苦苦追寻的最初的希望。
想来,三毛先生所说的天真,便是在碰触过黑暗后,不被裹挟,不被打磨,不被摧毁,依然坚信最初的希望,相信光明。
而并非,明明处于黑暗与光明的交界,现实与幻想的变革,却依然用孩童的方式与规则,去挑衅现实,去看待黑暗。
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是在层层诱惑的暗色里,找回最初的光芒,以此为基点,感染黑暗。
这份光芒终将驱散现实的阴霾,终将让天真的愿景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