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众人冬季住房后,在这段时间里,盐的生产量也达到了一次运输交易的量,刘一凡这次特意加大了精白雪花盐的生产量,据郭继武说,这种盐价奇高,快接近一两白银一斤了,很多商铺掌柜都要求进货,只要有销量,精盐的生产也就是麻烦一些而已,工艺上倒不复杂。安排了郭氏兄弟运输船只后,刘一凡要求他们这次回来时要采购大量的鸭毛,鹅毛,羊毛,狗皮,羊皮等为过冬衣服做准备,另加采购大量的鸡崽,鸭崽,鹅崽,猪崽等有多少收购多少,此时还没有养殖场的概念,估计大部分都是农户散养,量不会太多,有多少收多少吧。牛要有也适当收购一些,来年的耕地面积还要扩大,先提前准备着。
送走贩盐船队后,刘一凡着手准备开始重新酿酒,今年的高梁收了很多,现在一直堆放在库房里,除了可以食用外,酿酒也是主要用途,而且大量小麦脱皮机打下来的麦麸也可以作为酿酒的来源,说到小麦,刘一凡开始坚持给小麦去皮时,很多人都觉得太浪费了,让刘一凡很是不解,小麦不去皮怎么生产面粉,后来问了别人才知道,这个时代的小麦,大部分人还舍不得去皮磨粉,都是直接煮着吃的,或者带皮磨成面,口感不算好,但营养好。对此刘一凡坚持磨成粉面,既然有这个条件,再让大家吃苦说不过去了。而且把后世的白面的一些做法也带了过来,馒头,包子,饼,等等一些新做法,只是大家每天都吃白面,让众人有些惶恐,这都是地主官人才能过的日子。现在这么吃,没粮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后来在大家强烈的要求下,刘一凡只得把每天的白面减半,改成一半白面,一半高梁等杂粮,这下众人的情绪才平复下去,这才是正常过日子的样子嘛。谁说的只有享不了的福,不过有这样纯朴的百姓让刘一凡也很高兴。这是为岛上长远考虑。今年先这样吧,等明年扩大生产再给大家改善吧。
虽然这样,经过汽轮机这段时间的生产还是存下了大量的麦麸,不酿酒可惜了。岛上没有现成的酿酒师傅,刘一凡只好亲自上手,有了在十里香酒坊的酿酒经验,这次上手很快,没有生涩感,不过酿酒一应器具都要重新打造,好在工艺简单倒不是太费事,不过这次就不是小作坊生产了,未来一段时间刘一凡准备把盐和酒当作主要商品销售,所以这次生产规模直接达到酒厂的级别,光用于给酒发酵的发酵池就一气造了十个,大量的灶,蒸馏池,蒸锅,装酒的大量酒缸等,大规模生产和小作坊的做法还是不一样的,刘一凡也准备利用蒸馏酒垄断辽东地区的白酒供应,辽东苦寒,高度酒正当其时,而且目前还没有类似的酒种,这就是一个赚钱怪兽,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烧刀子酒很重要。而且经过刘一凡观察,岛上的泉水水质多为冰雪融化后的雪水,这可比在大同时的水质好太多了,相信用这样的水酿酒,酒的品质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在制造发酵池时,刘一凡没采用水泥,而且特意从山上挑选上好的青石切割成板彻成,前世最有名的茅台等名酒用的发酵池都是特有的香窖泥,这有地方性,年头越长,香窖泥越好,目前做不到这些,只能尽量从源头提升酒的品质。青石板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酿酒用料上,目前手中的农作物有高梁,小麦,小麦麦麸,荞麦等,都分别蒸煮用不同的发酵池来发酵,单一的烧刀子市面太窄,刘一凡准备来个高、中、低度酒全面开花,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价位的顾客需求,尽量占据酒品市场。不过酿酒前有个问题,没酒曲。原来在十里香时都是从官家买的现成酒曲,开始出来时就没想过这事,所以也没带上。不过这个问题也不大,没有就自己做酒曲好了。所谓酒曲就是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这也中国酿酒独有的方式,而且酒曲也分很多种,但刘一凡不太懂这些,也只是依稀记得酒曲是中国人无意间从烂掉的粮食中发现而得的,既然古人可以,那自己也可能做出来。
为了保证成功率,刘一凡分别用不同的粮食品种煮烂,分类别放置在一个密闭高热潮湿的环境中发酵,一周后粮食团上开始长出细毛,这就是发酵后的霉菌,酒曲发酵就是靠这个加速酒的产生。看到这些细毛,刘一凡也不确定是不是能行,就小批量蒸煮了一些麦子,高梁,麦麸做了一些醅料利用这些霉菌来进行发酵,经过几天的观察,刘一凡发现有好有坏,好的是高梁等发酵得比较顺利,可以闻到熟悉的酒精的味道,这表示酒曲成功,小麦的不太成功,有种异味,麦麸的没什么太大变化。把散发出酒精味道的醅料按原来流程兑水蒸馏后,和原来一样味道的烧刀子酒就很快的酿造出来了,尝了口后,既和原来味道相同,又不太一样,火热中还有种清凉的意味,看来水质不同,出来的酒也不太一样了,感觉这样的酒意味更浓些,酒的度数还是很高,不过带有一种清心润肺的感觉,比原来的酒感觉更好。刘一凡用碗盛了一些给大家品尝,结论是这酒比原来的酒味更浓,品质更好,这下刘一凡放下心来,既然高梁酒成型,就先酿高梁酒,别的以后再慢慢尝试吧,一种好酒要很容易做出来了,反倒体现不出酒的好了。
很快,大量的高梁被煮成酒醅料,放置在早就泡过水去过火气的酒窖发酵池中,十个池子刘一凡用了八个,留两个待尝试其它的发酵酒。这次就不用那么匆忙了,刘一凡知道,发酵的时间越长,酒的品质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