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完新铸的青铜炮后,刘一凡对此次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实心弹打击的效果差强人意,比起后世看的榴弹一炸一片的比不了,不过目前能达到这种效果也算可以了,虽然加上瞄具的效果也不算好,但刘一凡还是决定在炮筒侧身沿炮身夹固了一个简易的两个套圈形状的瞄具,此时的射击大部分还是直线范围内的射击,能提高一些炮击准确度,聊胜于无吧,炮身也用铁条紧紧的夹固在双轮车架中轴木梁上,又在后面加了一尾座,这样能用不同大小木楔托炮尾调整火炮射击角度,在螺纹没研制出来,想精细调整角度就得靠这个了。随后又精确瞄准试了一炮后,果然比刚才准确不少,炮身被夹紧后,也不会再出现从车架上后坐出来的问题,换成了双轮车架整体后坐一些。此时的火炮基本已经成型了,估计能达到美国南北战争时的火炮制作水平。刘一凡下达了小批量铸造此火炮的命令,当然这也得看铜矿采集的数量,毕竟一门炮就要几百斤重,采够一门份量就先铸一门吧,大炮是战争之神的称呼不是白得的,一门炮的效果可比一排火枪要唬人。
刚解决完火炮的事,刘一凡又查看了下库房,终于发现所带的银子所存不多了,回想了一下经过头几次采购物质,和给吴老大一大笔银子回去采购后,从清凉山矿点带的一大批白银见底了,要酿酒,新种的高梁还没长成,虽然岛上的人并不需要多少银钱,但到岛外采购什么的,和给吴老大等人的年金还是要准备的,怎么办,现在怎么能赚到银子就成了当力之急。刘一凡首先想到的就是铜矿,毕竟这个时代铜就是代表钱一样硬通货,不过现在建设需要铜的数量也不少,尤其是铸炮更需要大量的铜,人手少一个月开采出的那些铜矿还不够铸几门炮的。
怎么才能快速的赚到钱,刘一凡陷入沉思,要开金手指也得有合适项目,虽然能赚钱的方法知道的不少,不过短期内能实现的不多。酒是一方面,不过得等几个月,玻璃?生产难度比较大,而且在北方这样贫穷的地方销量也不会好,考虑到岛上自身资源,鱼比较多,而且量大也好捕,不过此时海产品保鲜不易,没有大量的食盐腌制,很容易臭掉了,而国人吃鱼都喜欢吃新鲜的,对腌制的不是很感冒。得找到一个大众化的,需求量大的,而且还容易卖的。等等,腌制,得用盐,不错,盐,生活必需品,此时的食盐由于没有提炼,内陆吃的盐都是黑呼呼的一块只有些咸味的东西,靠海还好些,不过也是很脏的粗盐。
想到这,刘一凡叫来了郭继武问起了此时食盐情况,说到盐,郭继武一把眼泪,断断续续地给刘一凡说了起来,此时的食盐,蒙古统制继承的还是历代的官府管制,官府发放盐引统一定价销售,一斤粗盐被定到了三百多文,这还得是能买得到的盐,有时遇到官府卡要,这个价还不一定能买得到,如此高的盐价,以前在黑风山上时为了能吃到盐,郭继武弟兄没少做私盐贩子勾当,虽然抓到就是一死,但奇高的盐价让人苦不堪言,人长期吃不到盐就是身体乏力,头发见白。为了能吃口盐,黑风山上兄弟为此没少死人。
刘一凡仔细听着,眉头一皱,没想到此时盐价如此之高,而且私盐还不好贩卖,又问郭继武,如果我们能生产出雪白的食盐,价格低,能否联系到以前买盐商人。郭继武抬头问到,有多低,不用雪白盐。只要价格低,什么样的盐都有人要。刘一凡沉吟一下,官价三百文一斤,我们一百文一斤私盐好卖否,郭继武一拍大腿,只要大家当的能生产出来盐别说一百文就是二百文也有的是人买。既然这样,刘一凡就决定把生产海盐当做目前赚钱的途径。用盐池所需要人手要少些,而且能大量产出。这倒是赚钱的好方法。
古时盐的生产无非几种情况,内地有盐矿,盐井之类,靠海就煮海水炼盐。不过海盐以南方居多,北方倒不多见,天气情况也是其中一项。库页岛位处大北方,温度常年不高,不过建造晾晒盐池也倒可行,就是见效慢一些。想到这,刘一凡带着郭继武开始对据点附近海边考查合适地点。要说到晒盐,有泥滩无疑是最合适的地点,捞盐时也方便容易些。
很快附近的几处海滩都被看了个遍,还真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离据点十多里的一处海滩天然泥滩,还有一处凹进岸的一片巨大滩涂地。在出口处垒个拦海水坝,就会形成了天然的晒盐池,非常合适的地方。
不过考查过后,刘一凡发现即使这处天然形成的,出口处依然有200多米宽,要以沙堆砌工程量不小不说,还容易被海水潮汐冲塌,采山石打磨石条当然好,不过工程量更大。所需要人工也是承受不了的,看来没办法得祭出后世的杀器-水泥了。说到水泥,其实古代就有类似的,粘土,糯米之类修建长城砖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不过后世的水泥生产更简单,成本更低些。后世成品水泥生产不了,土法炼制水泥还是可行的,材料无非就是石灰石,粘土,炼铁剩余的废渣,合成烧成熟料,兑水就是了。这还是从前刘一凡从网上无意间看到的,当时还埋汰说这工艺太简陋,生产出的东西假冒伪劣。不过现在来看,嘿嘿,太合适了,正适合现在技术水平。技术这种东西是有时效性的,一个当时可能落后的工艺换个时间可能就是高大上的先进工艺。
回到据点,召集人手,但令人尴尬的是没多少富余人员了,能抽出来的也就二三十个老弱病残人员,想想也是,现在库页岛这个据点摊子铺得很开,各项生产都需要人手,刘一凡还不停的上新项目,陆续从海那边山上接来的人也很快被补充到各个生产项目中了,缺人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没办法了,有多少人用多少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