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1895.8-1931.4),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192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创办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并任主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主持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参与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宣传部秘书长,主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后调任沪中区委书记和沪东区委书记。1930年5月不幸被捕,1931年4月在南京英勇就义。
投身革命
恽代英,出生在湖北武昌老育婴堂街的一个书香世家里。父亲恽舜三为人忠厚,擅长古文,在老河口盐税局当局长,母亲是通晓诗书的县知事的女儿。恽代英从小就酷爱读书,在母亲的教导下,读四书五经,学唐宋诗文,这对他长大以后能填词赋诗有一定影响。
在武昌北路高等小学读书时,恽代英勤奋好学,才华出众,被国文教师誉为"奇男儿"。
1909年,恽代英小学毕业,随父亲移居老河口。由于这里没有学堂,他只得在家里自学。这期间,他读了许多书,有《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战国策》等,他开始从中吸吮着"修身""立志"之类的思想。他还浏览了梁启超、林琴南的译著,接触到了康德、卢梭、孟德斯鸠的西方哲学思想。
1911年的辛亥革命,激发了恽代英的爱国主义热情。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投稿《群报》,欢呼这场伟大的革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袁世凯的复辟,这使他的希望又破灭了。
1913年,恽代英全家迁回武昌。同年,恽代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预科班。在学校,他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品德上,他十分重视"砥砺行为,敦进学业",经常修身反省;学习上,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兴趣广泛,除了读大量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之外,还涉猎许多植物学、生理学、物理学等方面的书。他还擅长外文,能够阅读和翻译英、日、德三种文字。
这期间,恽代英开始了对个人和民族前途的探索。1914年,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政治论文《义务论》,抨击了欧美帝国主义以"攫取、利己、竞争"为核心的西方文明,歌颂了以"献身、服务、利他"为核心的东方道德,并宣示了自己反对私有制度,向往大同世界、追求利他主义的理想。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后,恽代英即与《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建立了书信联系,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青年进步》等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热情讴歌新思想、新文化,批判旧思想、旧文化。
恽代英主张男女平等,坚决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他曾写了《论女权》、《女子自立论》等文章,抨击封建夫权,张扬女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15年下半年,他与沈葆秀结婚后,经常向妻子宣传新思想,教她写日记和学英语,鼓励她自立自强。他们互助体贴,互相帮助,生活十分美满。1918年,沈葆秀不幸因难产去世,恽代英悲痛万分。他跪在岳父面前,发誓不复娶,愿为亡妻守义。他认为,这是对旧的封建礼教的一个挑战。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实现自己献身社会的理想,恽代英开始了一次次的实践探索活动。
1917年10月8日,他和挚友们成立了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伺候国家,伺侯社会"为宗旨的进步青年团体"互助社"。这个互助社是武汉地区最早的进步团体。这个团体制定了"八不"戒约:不谈人过失,不失信,不恶待人,不作无益事,不浪费,不轻狂,不染恶嗜好,不骄矜。他们互相鼓励,互相观摩以振奋精神。恽代英还利用假日,邀社员们登蛇山,游黄鹤楼,到青山、谌家矶等地,借以陶冶情操,锻炼体魄。在他们的影响下,诸多青年社团遍及武昌大中学校。
1918年,恽代英从中华大学毕业。他在"教育救国论"的指导下,决定留校,任中学部主任,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恽代英和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一样,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去。1919年10月,他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他在给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之一王光祈的信中说:"你们中间很是有能实际为社会做事的人,而且,我看你们的会员通讯,亦觉得真是充满了新中国的新精神。假如我配得上做你们的朋友,我实在诚心的愿做一个会员。"同年,由恽代英倡议和筹划,在武昌横街头办起新型书社---利群书社,介绍新文化,专门经销《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恩著作和《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刊物。他与林育南、李求实等一批青年,经常在书社内部展开讨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他们把书社看成"修养社会的结晶体"和"服务社会共同生活的雏形"。1920年春,恽代英来到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等建立了联系。同年,他还和林育南、李求实等人一起,在黄冈县回龙山创办了浚新小学,在武昌大堤口建立利群毛巾厂,以此作为他们准备实现共同生活的试点。
11月,恽代英应章伯钧之约,到安徽宣城师范任教务主任。他力主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提倡学生走向社会;他将全校三百多名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他还在学生中组织进步团体,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马克思主义。半年后,他被宣城反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下令通缉,被迫离开。
1921年7月,恽代英在南京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年会。会议期间,马克思主义派邓中夏、高君宇等对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促使恽代英对主义问题做了认真思考。他感到:要救国,不但要有主义,还需要有组织。回到武昌后,他马上同利群书社的骨干林育南一起,在黄冈回龙山成立了具有共产主义小组性质的"共存社","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策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至此,恽代英终于抛弃了改良主义、空想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恽代英闻讯后,激动万分,立即申请加入党的组织,遂结束了"共存社"的活动,投入了党的怀抱。
良师益友
1921年10月,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恽代英经人介绍,来到了四川泸州川南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
在这里,他积极引导学生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还利用假期,带领师生徒步旅行,在川南各县边宣传边搞社会调查。他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川南第一个革命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川南点燃了革命火种。1922年4月,他担任校长后,开展了"择师运动"、"经济公开"等活动,对陈腐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恽代英的这些举止,一方面在四川各学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另一方面,也遭到了地方保守势力的攻击。川南地区军阀赖心辉指使川南道尹张英无理撤去了恽代英的校长职务,并将他拘留。后来,还是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吴玉章的担保下,他才被释放出来。
1923年初,恽代英应吴玉章、王右本的聘请,来到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和西南大学任教,并继续参加青年团的领导工作和学生运动。
1923年6月,恽代英接受邓中夏的邀请,到上海闸北青云里的上海大学执教。同年8月,他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上被选为团中央委员,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0月20日,在恽代英和邓中夏的精心筹划下,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了,恽代英任主编。在当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黑夜里,《中国青年》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千千万万进步青年的心。
为了引导广大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恽代英呕心沥血,精心编辑,先后发表了160多篇文章,无情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行径,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爱国思想。他的文章浅显生动,青年们读来倍感亲切。他还经常到青年当中去讲演,一次在上海南洋大学,针对部分青年忽视政治的倾向、主张"科学救国"的心理,指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下,提倡"科学救国"只不过是空谈,只有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军阀,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救国。他号召青年们团结起来,振奋精神,积极参加国民革命,拯救千千万万同胞。他的讲演充满激情,富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全场为之倾倒。恽代英对青年的学习、工作、婚姻等切身问题极为关切。有的青年不满当时社会现实而苦闷,有的青年为封建包办婚姻而痛苦伤心,有的青年为毕业即失业而惆怅茫然。于是,他满腔热情地写文章,帮助青年们认识和分析产生这些社会弊病的原因,给他们指明出路。为此,许多青年把恽代英视为朋友、知己,经常写信与他谈心。还有许多青年不远千里登门求教,他也是有求必应,尽可能回答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难。
在这期间,反动的国家主义派掀起了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恶浪。他们以《醒狮》周报为喉舌,举着"全民革命"的旗帜,以"国家民族"为幌子,"以内除国贼,外抗强权"为招牌。他们实际上是要中国人民放弃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不再注意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恽代英和萧楚女等共产党人以《中国青年》为主要阵地,与他们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恽代英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主义派要"除"的是中国共产党,要"抗"的是支持中国革命的苏联。他痛斥道:"今日有眼睛的人都看见苏联是最以平等待中国的国家,共产党人最艰苦奋勇在帝国主义军阀压迫下过他们的革命生活。"他质问国家主义派:"今日不努力攻击现在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却专来无理取闹想出苏俄怎样侵略中国,共产党怎样卖国的话,攻击苏俄和共产党,究竟有何道理?"由于国家主义派打着爱国的旗帜,喊着迎合民众心理的革命词藻,因此在一些青年中颇有市场。恽代英和萧楚女以记者身份,在《中国青年》上撰文分析和揭露国家主义派的阶级实质。给了国家主义派以致命的打击,使广大青年和革命群众擦亮了眼睛。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有力打击下,国家主义派在广大青年和群众中终于陷入空前的孤立而宣告失败。
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说:"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恽代英为中国青年革命运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五卅运动前后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恽代英坚决拥护这一方针,他在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部书记施存统的信中提出了"以参加国民党须完全注意于为无产阶级势力树根基"的统战思想。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共中央决定派李大钊、张国焘、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等参加国民党"一大"中委会,为跨党党员;同时,中共中央又派毛泽东、罗章龙、恽代英、王荷波四人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恽代英任宣传部秘书。当时的上海执行部有"国共群英会"之称,实际上国民党右派与中共貌合神离,冲突时起。恽代英和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团结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人士与国民党右派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这时期,恽代英先后发表了多篇文章,批驳国民党右派叶楚伧、谢持等人反对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分裂革命统一战线的谬论。
1924年10月的一天,上海执行部和一些革命团体在天后宫召开市民大会,国民党右派纠集工贼流氓大打出手,将上海大学学生会骨干、国民党员黄仁从高台上推下摔死。这是国民党右派的一次严重挑衅。恽代英目睹了惨案的发生,他十分悲痛。在上海大学为黄仁烈士举行的追悼大会上,瞿秋白、恽代英等相继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愤怒谴责国民党右派甘当帝国主义走狗,破坏统一战线,残害革命同志的罪行,号召革命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走下去。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了,刚刚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和宣传部长的恽代英立即参与领导了这场伟大的运动。
5月15日,日商枪杀了上海日商纱厂的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事件发生后,恽代英马上组织上海学生联合会,商定发起反帝宣传和募捐活动,以救济罢工工人。在追悼顾正红烈士大会上,恽代英发表演说,鼓励群众团结一致,坚持罢工斗争,为烈士雪耻报仇。参加大会的工人、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他的鼓舞下,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誓为顾正红报仇!"等口号。会后,群众举行了游行示威,又遭到了反动派镇压,一些学生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