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个问题还真没有确切的答案。我同意《三字经》教育幼儿的人之初,性本善,也同意性相近,习相远,需要教育和良好的影响小孩才能学好;同时我对荀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也不是很反对,而且似乎越来越是这样。”
“我觉得哈,涤生,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人性本善的一个矛盾。如果人性本来是好的,就不需要后来教导才变好;而且如果大家都好的话,那个恶的环境也没处可来,也不用换地方,挑环境的瞎折腾。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性本恶造成的。”
“我其实也不反对你这样说。也许三字经描述的是大成先师梦寐以求要恢复的状态吧,我想。”
“有这种可能。克己复礼可是他老人家一辈子追求的。如果看看基督教的认识,就更有意思了。基督教的圣经说,在人刚被造的时候,人性是从神那里来得,还真是本性善良的,也就是说,符合神的标准的。
“可惜老祖宗没有禁得住诱惑,犯了罪,从那时起,就背离了神,也就是性本恶。所以,我觉得孔夫子说的是复古理想,荀子说的是可悲现实。涤生,你觉得如何?”
“有道理。其实,这样说来,大成先师对现实的认识和荀子是一样的,否则他也没必要复古了。如果人都是本性善良的,难道复古回去变为不善良?”老曾果然有触类旁通的敏思。
“后来朱子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人欲不是恶的,为什么要灭?而这个恶的**,显然是从这个恶的本性出来的。”这位满清教育部长级高官显得博古通今。
“哈哈哈,涤生兄说得太对了。”二人至少在这个方面达成了一致的认识。都认为人性本恶是一个现实状况。有了这个共识作为基础,才使得继续讨论有可能。
“麦轲老弟说的也不差!”老曾报之以李。“不过,这个和你前面说的基督教爱人主张,有什么关系?”
“大有关系!人性本恶,人就按照本性行事,行出来的会是爱人吗?”
“当然不能。估计都是害人。即使不害人,也是因为怕害人招致被害,而不是心存爱人的心愿。”
“所以爱人,是本性为恶的人做不出来的。”麦轲直指基督教信仰的根本,“因此,基督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改变人心,把原来的性恶,变为性善。”
“你还别说,其实孔孟之道也是这样做的,只是没有你说的那么明确。我们最重视的就是教育。先师还提出了无差别教育原则,就是有教无类。”
“涤生兄反应还真挺快的。不错,这个有相近之处。但是,我必须给你说说关键的不同。基督教也有教导,也有教义。但是这些是辅助性的。真正的改变人心是神自己的做工,人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给神当助手。这个估计涤生兄没有听说过,我猜。”
“确实是闻所未闻。不过,你说的很有意思,我现在很想知道更多一些基督教了。你提到神把人的恶性变为善性,能说说是如何作的吗?我也想学着去做。”
麦轲暗笑,你老兄也和老洪一样,想成神呀?等你认识我们信仰的真神以后,你就不这样想了。他就提纲挈领地把神如何拯救人,也就是改变人心给他介绍了一番。麦轲不愧是有牧师执照的家伙,不长时间就把这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给老曾解释清楚了。
又问了几个问题,麦轲做了进一步的解答,老曾就觉得自己相当清楚了,并且觉得如果有人问他,他都可以当教师了,他自然不懂麦轲是什么职分。
“我这样把你说的总结一下,你看看对不对。神的做工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救主耶稣为了救人,死在十字架上,替罪人赎了罪,所以罪人的罪才能得到赦免,否则所有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罪,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对不对?”
“总结得非常好!第二呢?”
“第二就是圣灵在人心里做工,让人理解第一点的内容,认识到自己是罪人,悔改认罪,接受主耶稣为救主和生命的主人。这个我记得很清楚,应该没有错。你还强调了,没有圣灵的指引和光照,没有人能认识主耶稣。”
“涤生,你总结和掌握得真是不错。我还要告诉你另一点,就是这些内容都是神这样告诉基督徒的。神的这些启示都记载在圣经里。”麦轲特意强调了基督教信仰的来源,以免老曾以为这是来自麦轲的好想法,即使他同意的话。
说着他掏出一本圣经让他看,老曾接了过去,认真翻看了一些,问麦轲是否可以借给他看一阵,再还回来。
这虽然是麦轲的最后一本中文版圣经,想了想,还是同意了。反正老洪那里还有一本,以后也要大量翻印的。
“涤生兄,问你一个私人问题。你这个涤生是什么意思?和基督教的洗礼似乎很近似呢。”麦轲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从一开始介绍他自己,麦轲就思索,这个涤生,不就是由水而生的意思嘛。难道这里也有奥秘?
一听到这个问题,老曾那本来严谨有余缺乏灵动的黑脸露出了温馨的笑容。不由想起他的恩师兼岳父对他的栽培和期许,他夫人对他的多方襄助。欧阳凝祉,欧阳秉玉,在他的成功和生命中都是不可替代的。
“没关系,我可以告诉你。这个是我从我夫人给我的一封信的内容所得,作为自励的。她在信中勉励我“荡涤旧时的耻辱,早日得以复生”。涤生,也就是“洗净旧我,得到新生”的意思。”
这也太奇妙了!从字面意思看,涤生这个号和基督教的重生得救有百分之百的契合度。
“谢谢涤生告知。嫂夫人真是贤惠极了。有机会把我对她的敬意转告。”
“那没问题,你要是有机会到我家里,尝到她亲手做的家乡小吃,就会更加赞不绝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