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肖氏嫁给柳叔钰后,肖家可没少帮柳家的忙,一到春耕季节,肖家的活计一忙完,肖家的两个儿子、两个媳妇基本都在柳家帮忙,尽管如此,柳家三房仍然是三等公民。原因很简单:落魄贵族尽管自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也不是了,他仍然瞧不起你,也许是因为他曾经有过辉煌而你连曾经都没有。所以,后来这几年肖家来帮忙的人越来越少,来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眨眼间,柳家发配到朔州十年了,柳老太太曾经想儿子们官复原职、东山再起的念头也快磨没了,认命的带着一家子在这朔州城外的小长村种地。
十年间老二家添了一个儿子柳松,但是小肖氏却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柳如星八岁半;二女儿柳如月七岁;三女儿柳如辰四岁。也许是小肖氏肚子不争气的原因,一直没有给三房生个传宗接代的,所以三房这母女四个在老太太面前更不得意了。
朔州的地处西北,天气偏寒,一年十二个月里,差不多五个月的冬季,所以庄家只种一季,这对于赋税偏高的军户来说可不是好事,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最初几年,柳老太太偷偷带出来的的些许体己变卖以后还能将就过日,柳家毕竟是被抄家,能带出来的东西寥寥无几,几年功夫已经花的穷途末路,好在柳家老大、老二不像刚来的时候一点不会种地,田里收成稍多一点,也勉强够一家人过活。柳家老三在来之后第二年被卫所征用,在卫营管理粮草的账房,每月有200文铜钱的收入,吃住在卫所,每月初一十五两天沐休可以回家。三位柳家爷从侯府贵公子变成农夫长随,落差之大可以想象,经过几年的消磨,也早没有原来的戾气,无可奈何过上平民生活。
初春的早晨很有些寒冷,如月撅着屁股睡得口水横流,小肖氏看着这个二女儿没心没肝、无忧无虑的睡相,有些忧心,却也无可奈何。
“娘,外边雨蒙蒙的,今天咱们还出去耕地么?”大女儿如星问。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咱家屯田五十亩地,人口少,能干活的人更少,不赶紧耕出来,播上种子,就耽误了,明年吃什么?”小肖氏忧心的说。
“娘,为什么哥哥姐姐们都有两个时辰认字,我和妹妹就没有?奶奶和大伯娘为什么不教我和妹妹认字?”
“??????你们还小。”小肖氏顿了顿说。
“可三姐姐和二哥哥就比我大一岁。”大女儿如星撅着嘴不高兴的说。
“??????等你再大些就可以一起认字了。”小肖氏犹犹豫豫的说。心里却想着等丈夫回来和他商量一下,让丈夫和婆婆说说,让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和几个侄子侄女一起认字。
家里老太太是不干农活的,小女儿柳环没嫁人呢,自然也不出去干活。大房媳妇、二房媳妇原都是大家千金,柳家虽然倒了,但是两房媳妇的娘家都没受牵连,老太太还想着有一天两个亲家能帮帮自家东山再起呢,所以两个媳妇不好得罪,尽管两家亲家看到柳家出事了,唯恐被牵连,都躲得远远的,但是这也不耽误老太太和儿媳妇们的梦想。再者,那几位都是小脚,这就更有理由不干农活了。
柳家的宅子基本和现在的四合院差不多,正房是原来住在这里的军户留下的,有三间,这家军户搬走后,柳家就住了进来,老太太自然住正房,小女儿柳环和老太太一起住正房,老太太的陪嫁丫鬟与柳环住一起。两边的东西厢房是原来的房子不够住,后来又盖的。东厢住的老大一家,也是紧巴紧;西厢住的老二一家,另有一间耳房当了杂物间。三房一家则是在西厢后边另起了两间房,由于老三柳叔钰常年不在家里住,倒也勉强够用。
吃饭却是最能看出家庭地位的,大房、二房两家都在上房和老太太一起用,而三房是自己吃,每年秋收后老太太拨给二房二百斤高粱、二百斤谷子,另外各色杂粮五十斤,一共四百五十斤,这就是三房一年的吃食。当然吃菜夏秋一起吃一个菜地的菜,冬天在一个地窖里取。按四个人的份分的粮,大人孩子均量,每人每月分不到十斤粮。而且还不算老三的份儿,伙食可想而知,清汤寡水,仅供维持温饱,饿不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