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从莫然元年开始,生活就严重不好,他所管辖的也仅仅只有北平一地,虽然他的好侄子朱允炆(莫然)没有在城里设置其他官衔,一个诺大的北平城都由他来亲力亲为,虽说北平是由他自治了,可是藩王的福利朱棣一点也碰不上啦。
北平地处北疆,天气常年干冷又荒凉,城郊种下的庄稼,也仅仅够北平城里的居民和城郊的居民食用的,除此之外再无余粮,朱棣自靖难失败,好歹还有七八万将士的,这些将士都是百战之兵,朱棣自然不舍的撒手。
既然要养活大批的部队,自己也就一个北平城的土地,真是有点困难。本来只要是大明一个像样的藩王,领着朝廷的诸多福利,养个二三万士兵也能年年有余粮。
相对而言,其他藩王疆域还比较大,起码拥有十几座城的税收权利,虽然不能领兵,更不能管理自己城镇里的官员,但是就不缺钱。
朱棣这个苦逼,莫然只给他一座北平城。朱棣心想,估计要不是自己的长子朱高炽守住北平城,他连个北平城都没有。
一个北平城是养活不了八万将士的,朱棣想去购买粮食,可是整个河北都被铁铉给一手包办起来了,铁铉一边听从莫然嘱咐,不难为北平城里的朱棣。一边在保定陈列十几万大军,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监视朱棣。
朱棣想买点粮食都要经过铁铉的手,铁铉经过莫然的提示,卖给你粮食可以,但不能按照市场价售卖。
朱棣买到手的粮食,经常是高于市场价二倍,这还是铁铉乐意卖给他才能得到。
自从东北的三个都司成立后,铁铉更加拒绝和朱棣交易粮食,朱棣守着七八万士兵度日如年,南有铁铉十几万军队提防自己,北有三个都司和辽王朱植率领十几万士兵代表朱莫然一方。
自莫然四年以后,祅尔都司更是聚集了西北所有王爷的护卫,形成了一方军镇。而朱棣的西边的邻居,不是被废,就是以协同作战的名义剥夺了所有的护卫。
纵观整个北方,也只有忠于朱莫然的辽王朱植幸存下来,这几天,朱棣在想是不是要放弃军队,现在大明内忧外患越来越少,已经没有机会趁乱搞定朱莫然了。最主要从黑市里搞来的米粮,所花费的钱,他已经承受不起。
朱莫然在自己的四周都有军队,虽说想碾死自己还得费不少力气,但是完全可以三路大军一起攻击,一劳永逸消灭自己。
可是朱莫然并没有那么做,自靖难后对大明各路藩王秋毫无犯,只是西北藩王被变相夺了兵权。这说明这朱莫然没以前那么狠了,朱棣掂量自己要是交出兵权,也不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朱棣这几天还在想,若是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把这些士兵全部甩手丢出去,搞不好还能换点功勋,让自己的后人也跟着收益。
朱棣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莫然还在镇江给那些学子洗脑。
等莫然从镇江回到京师的时候,朱棣已经下定决心,把自己洗白。
在北平朱棣最关心的,还有一个是铁匠这个行业,本身大宁就是大明北方的军业城市,军业城市少不了炼制兵器的铁匠,在靖难的时候被朱棣一股脑儿抢夺到北平城里,这些铁匠是朱棣靖难之战中为数不多的战利品。
本身留这些铁匠,就是准备打造盔甲兵器用的,如今自己不养兵了,不养兵就证明很少动用盔甲和武器,不使用盔甲和武器,自然就很少用这些铁匠了。
本身朱棣觉得解散这些铁匠无所谓,如今却觉得挺可惜,特别是这些铁匠里有一个叫林奈斯的人,他打造的铁器锋利无比,无论是朴刀还是长剑,各个都是很锋利的,用折叠锻打的方式,一步步加工出来的刀就是不一样。
要不是耗费材料太大,这些兵器装置军队的手里,毫无疑问杀伤力是极其强大的,也能卖个好价钱。
可惜大明的铁矿产量很低,不能给予相应的数量,打制这一把刀的耗铁量,足够打制其他刀剑五把的,这就意味着配备此把刀,就会减少其他的武装人数。由于价格比较昂贵,一般人肯定不愿意去买此类刀剑。
林奈斯向朱棣说,这样的刀是比其他武器要难卖的多,虽然质量好,奈何产量太低,只能向有钱人销售。
想到有钱人,朱棣第一个想到的是朱莫然,如果自己做中间商,把这些铁匠做好的武器卖给莫然,不说赚多少钱,赚个差价是绝对没问题的。
只是朱棣被封锁到北平这个角落里,想出去都很难,更别说给朱莫然打交道了。
当天朱棣就让自己的护卫包装好两把朴刀,用梨花木的盒子包裹着,然后让这些护卫拿着这些锋利的武器去上贡朝廷,朱棣希望莫然会重视这种削铁如泥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