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帝国刚刚建立不久,只不过是一个框架而已,剩下的血肉,还需要一一地去填充。面对未知,既不能成为不落地的空想者,也不能成为自我催眠的幻想者,而要做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在徐长封和林七若的建议下,温斯严实行了按劳分配的政策,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劳动者的收入,与自己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否定,是消灭剥削的重要条件。
另外,由计划和市场共同配置资源,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理想社会状态,不是财富均分,而是每个人按其贡献的大小,提取他应得的报酬。
只有适合国情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在大宣多年的压迫和剥削之下,民不聊生,百姓也生存都是个问题,谈何其他。当务之急,必须要处理好民生问题,切实保障百姓的生活水平。
一个帝国的覆灭,要比一个帝国的建立和统治容易许多。大温帝国好比一张白张,要将它变得五彩斑斓,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随后,温斯严建立高效军事体制;在帝京成立大温银行;在各个海港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树立唯物主义史观,破除迷信,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重视科学;积极引导宗教健康发展。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既然无法彻底铲除,何不求同存异呢?
一个人的成功,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如果说,是全凭运气,那也不尽然。运气,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越努力,越幸运。
人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那么,你就要给世界创造价值。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不能做出的事,智慧、双手、力量、勇气,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温斯严、林七若、徐长封、陈旻浩四人,不就缔造出一个全新的大温帝国了吗?
朝堂的事,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要到后宫了。
林七若当年中了蛊毒,药石无医,靠着杨华珍的血,才熬到了解毒的那一天。当年,温斯严欠了杨华珍一个条件,现在,也是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第二日,宫中传下了四道圣旨,封云海杨氏杨华珍为杨贤妃、金陵沈氏沈惠然为沈良妃、洛邑胡氏胡瑛媚为胡淑妃、柳子衿为柳德妃。
这下一来,除了皇后,后宫贤良淑德四妃的位置全占满了。既然杨华珍想要荣华富贵,那就给她,顺便让右相沈畅然的妹妹沈惠然也进宫给她添堵。当初,杨华珍并没有当场说明条件是什么,没想到,居然是入宫。
为什么她不讨要是皇后当当?因为,杨华珍是个聪明人,懂得审时度势、见好就收。要求太高,会引起温斯严的反感。贤妃的位置也不错了,至少是四妃之首,没有皇后和贵妃的情况下,她最大。
戏剧性的是,温斯严居然让杨华珍住在昭华殿,也就是之前林清欢住的地方。沈惠然住在储秀宫,胡瑛媚住的是毓秀宫,也就是之前的嫣然宫,曾是李素嫣的住处,最呛的是柳子衿,温斯严直接让她住冷宫,她也没有大吵大闹。就凭她做的事,温斯严肯饶她一命,不予降罪,还封为德妃,已是万幸。
皇后住的未央宫,是自置的。毕竟,哪里来的皇后?林七若当时顶着巨大的压力住进只有太后才能住的慈宁宫,都是被温斯严给坑的,早知道就去住客栈了,为了省点银子,把自己都搭进去了。
在有些大臣看来,温斯严把大温帝国搞得面目全非,就像变异了似的,明面上是个帝国,有皇帝,实际上,这又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体制。他的那些改革和措施,触动了不少官员和世家的利益,要不是兵权握在自己手上,这些人,估计要造反了。
为了安抚这些人,封妃什么的,还是要做。虽然他的心底是一万个不同意。朝堂和后宫本是一体,有些事,不得不做。
一下子来了四妃,宫女、太监也多了起来,后宫顿时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