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辩手
2003年
背景导航
这篇辩辞选自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
本次比赛辩题是顺境/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正方:中山大学队——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一辩:张君;二辩:黄磊;三辩:马薇薇;四辩:薛乐。
反方:世新大学队——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一辩:梁佑诚;二辩:黄静雯;三辩:黄执中;四辩:庄智凯。
嘉宾:蒋昌健,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王慰卿,1997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路一鸣,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余磊,1997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
比赛结果:中山大学队战胜世新大学队获得冠军。
本届比赛的嘉宾提问是这种新赛制的最好的一个环节。嘉宾提问被比喻成足球场的“点球决胜”。嘉宾与辩手进行一对一的问答,对嘉宾的提出问题没有任何限制,这也使辩手没法事先准备,成败完全取决于临场发挥。另外嘉宾提出问题的水平也是看点之一。因为嘉宾都是前几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其眼光和提问技巧非同小可,即使再没有下场比赛也是宝刀未老,提的问题矢矢中的。
辩词精选
嘉宾:有请一下正方的四辩,薛乐同学。
正方四辩:谢谢您。
嘉宾:首先我提醒你一下,今天的辩题是一个比较性的命题,比较的是哪个更有利,如果您把逆境理解成就是暴力家庭,犯罪环境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顺境理解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上掉馅饼呢?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人的成长吗,谢谢!
正方四辩:谢谢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身处破碎家庭和身处单亲家庭的确身处逆境,但是我们也不否认地要告诉大家,也有人在这样的艰难困苦当中成长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还有英国前首相希斯,他们都来自于单亲的家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单亲的家庭或者家庭暴力就有利于您的成长,同样回应嘉宾的问题,说顺境中也可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小皇帝。所以嘛,我们在顺境当中,也应该警醒啊,我们也应该在顺境当中,在家庭的关爱当中,做出我们的调整,但是请注意,这是在顺境当中的调整,有没有人因为看到别的家庭当中,有人因为溺爱而变成了小皇帝,我们作为父母的就要对孩子说,哎呀,为了避免让你成为小皇帝,我还是不要去关爱你了。显然这样子,并不有利于我们儿童身心的发展,所以顺境中,要做出调整,并不能够论证出,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人的成长,谢谢您。
……
嘉宾:我请问反方的一辩同学,我刚才注意到,你始终没有正面回答正方三辩同学的一个问题,即什么是逆境,什么是绝境?你方在定义的时候,认为无法承受的逆境,即为绝境,那我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所谓不利于人成长的逆境,你们都归结为绝境,这样的话我认为你们在立论的时候,有循环论证的嫌疑。那么我倒要请问,既然会有人根本无法承受的逆境存在,他又怎么会有利于人的成长呢,希望您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反方一辩:感谢王先生的问题,其实今天我方说,在我们竞争的平台上,我们在比较今天双方之间到底谁更有利于发展的时候,所比较的这个人,他在性质上,必须是相同的。
然后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他们把我们今天的逆境,形容成所谓的绝境,而当然这个很难界定。不过我说,我今天面对一个绝境,然后马上就死了,那这个对我来讲当然就是绝境了,但是如果这个逆境,本身是我在整个过程当中,不是我自己预期的,举个比方说,今天我打算说,我要付出三分努力,但是最后我发现,我要付出八分努力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对我来讲是逆境,但是我要付出十分努力,最后也做不到,那就叫绝境。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了解今天的平台在哪里,因为刚才对方辩友在比较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对方辩友的比喻很奇怪,他们在谈自己本身顺境的时候,这个人是非常奋发向上,他遇到任何的问题,遇到再顺的顺境,他也可以非常的努力,但是遇到我们的时候,遇到逆境,我们就要马上自暴自弃,所以这样的比较,我们真的很难比较下去,所以希望这位嘉宾能理解,谢谢!
……
嘉宾:我请问正方第二号选手。
正方二辩:谢谢您。
嘉宾:在你刚才的发言当中,我们听到顺境能够提供克服困难的条件,可是我们知道,克服困难不只是有条件,还需要个人的能力,人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成长的标志,我理解这个两方面四点比较困难,简单地说,一个标准就是,它解决和面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的增加,这种能力的增加,是不是要由逆境来提供?如果人在顺境当中成长起来,在面对一个不确定性的时候,他的经验从哪里来,他的成长标志又是什么呢?
正方二辩:谢谢这位嘉宾的提问,其实我们坦然承认,每个人在人生中总有顺境,总有逆境,这位嘉宾所说的不确定困难会出现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之中,这点我方坦然承认。其实当困难出现的时候,这是对方所论证的,面对困难,其实我方说,顺境呢,恰好提供了一个解决困难的途径,这就好比说,逆境带给我们的是面对挑战,但是面对挑战和解决挑战,是一个概念吗?显然不是,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逆境中您面对了这个不确定性的困难,但是顺境中,给您克服这个困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比如说我们有良师益友的指导,平时为我们谆谆教诲,为我们善言,来提醒我们哪些疏漏;比如说良好的物质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些呢,都为我们克服这个困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实话说回来了,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恰是今天的分歧所在,而克服困难是成长标准,谢谢。
……
嘉宾:我想请问反方第三位黄执中同学。我的问题呢是这样:无数的英烈,他们为了下一代有一个良好的境遇而抛头颅,洒热血,其目的是为何?与之相关的就是无数个像杨振宁先生这样的科学家也通过自己殚精竭虑的研究,来尽量减少宇宙和我们生活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以保证人类能够健康的、稳定地向前发展,那么他创造的克服不确定性的这个环境是顺境还是逆境呢?我希望您的回答,不要以这样的格式:如果杨振宁先生不克服种种困难的话,他怎么能够有科学创建呢,我回应这个方式就是,如果杨振宁先生不坚信我留下来的顺境,可以给下一代创造更宽适的环境的话,我何有研究的动力呢?我们能不能离开这种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逻辑,你给我一个回答,谢谢。
反方三辩:我了解,谢谢蒋老师的提问,我方的看法是基本上我能够知道,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当然是希望能够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如果让父母来选择的话,他当然是希望子女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为什么?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不忍苛责。可是我们要了解,我们希望下一代活在好的环境里头,是因为我们不忍心看他受苦。可是其实我们又知道,我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种种能力,其实都是从困难当中出现的,如果我这个父母,我为他创造一个顺境,帮他解决困难,其实这个小孩子,并没有解决困难,是我帮他解决困难,顺境不会让人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呢,我们知道,不管是科学家也好,先烈也好,他们对于其他的人,其他的百姓,或者是其他的民众,他怀的心意其实跟父母一样的,我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够让大家更快乐,更幸福。可是成长,我们不希望你们以此为满足啊,你们要去寻找你们人生的逆境,你们才能更成长啊,谢谢大家!
妙语佳言
可是我们要了解,我们希望下一代活在好的环境里头,是因为我们不忍心看他受苦。可是其实我们又知道,我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种种能力,其实都是从困难当中出现的……不管是科学家也好,先烈也好,他们对于其他的人,其他的百姓,或者是其他的民众,他怀的心意其实跟父母一样的,我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够让大家更快乐,更幸福。可是成长,我们不希望你们以此为满足啊,你们要去寻找你们人生的逆境,你们才能更成长啊。
论辩技巧
余磊针对正方提出的比较极端的逆境,而提出极端的顺境来让正方比较。正方四辩薛乐的回答是中规中矩的,先说有人在单亲家庭成长不代表单亲家庭有利于成长,然后说在顺境中也要警醒,但这也并不意味着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然而薛乐这里已经比较明显的用双重标准看问题了,他明显只看逆境让人自暴自弃的一面然后把逆境中成功成长的人归为个例,然后又说即使在极端的顺境中人们应该警醒而不看顺境使人们失去危机感和动力的可能性。可惜每个提问嘉宾只有一次提问机会,否则如果余磊抓住正方的片面性追问下去,薛乐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
97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手王蔚卿(嘉宾)也看到了反方的一个死穴,指出反方一辩梁佑诚没有回答逆境跟绝境的区别,并有循环论证的嫌疑。而这时梁佑诚终于找到机会和充足的时间再次用三分努力八分努力的比喻把逆境的概念再阐述了一遍,顺带把绝境也说清楚了(可惜有点为时已晚了)。然后他也接着指出了正方的片面性。
嘉宾的提问“如果人在顺境当中成长起来,在面对一个不确定性的时候,他的经验从哪里来,他的成长标志又是什么呢?”则直指正方“逆境遇到问题顺境解决问题”的立论强点。而正方一辩黄磊其实还是没有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他总是强调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截然不同可以代表截然分开吗?一个人第一次面对不确定性(也就是逆境)的时候,其实就为他将来要面对的更多的不确定性提供了经验,这里显然逆境也有利于人的成长。而黄磊说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源于顺境,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良师益友的教导是给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难道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切身体会就不会给为你将来的解决问题提供经验?更进一步说,良师益友提供的间接经验还是自己切身体会中得到的直接经验更有用?
而19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蒋昌建(嘉宾)向反方射出的一箭可以说是正中了靶心。“既然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那为什么无数先烈、科学家要辛辛苦苦为后人创造顺境?”而反方三辩黄执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显出了他的功力。他把先烈、科学家的心意和父母的心意联系起来,指出这是因为像父母一样不忍心让后人受苦,我觉得这种说法真是说到了很多为人父母者的心坎儿里面去了。每个父母都知道让孩子多吃苦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但是的确没有多少父母忍心让孩子吃苦。而他也隐隐道出了反方的一个比较核心的观点——有选择的时候谁都想活舒服一点,因此人们的通常情况下的选择并不能代表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而且实际上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顺境也有逆境,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地从中去看顺境还是逆境给了我们更多的东西(这个观点也很精彩,可是从头到尾都未经论证,如果论证过以后在明明白白地摆出来,反方的胜算就大多了)。当然了,他说顺境不会让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带有片面性。
但是对这个对反方来说比较致命的问题的回答实在精彩,虽不能算完美,但至少也自圆其说地为反方的立场作了辩护。
相关链接
中山大学辩手马薇薇谈到这次辩论时说,教练最初是定位我做一辩的。可惜我一读稿就磕巴,既不感性也不理性,大家往往笑得前仰后合,严重影响大家的比赛情绪,所以很快就被换下来做陪练。当时比较郁闷,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倒是有一天,有位教练夫人来看比赛,突发奇想认为我很适合做二三辩的位置。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因为我优势在于快速反应而不是朗诵,不善于表达理论而长于类比和反诘,这一点在我做一辩的时候表现在自由辩论上比较有优势,但在陈词的时候令人发笑。估计是这个看法极大地刺激了几位教练的灵感,所以在第一次正式模拟赛的时候,我就被换到了陪练的三辩位置。之后,几位教练感觉不错,就干了件临阿换人的事儿。说真的,当时我自己也感觉心里没底,因为我的风格算是挺诞的,走的不是一般女辩手或端庄或纯情的路线……
谈到四位辩手在场上的表现,教练任剑涛表示,几位辩手各具特色,而且配合默契,这也是中大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魁的最重要因素。一辩张君很有阳光气息,平静而可爱,声音富有穿透力地进行了立论陈词,完成她的任务;二辩黄磊是展示知识和智慧的一个辩手,而且现场反应非常敏锐;三辩马薇薇是个风趣幽默、很机智的一个女孩,对气氛的调整起了很大作用;四辩薛乐是队长,比较沉稳,是平衡整个比赛现场的重要一环,被称为“教练之尾、队员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