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极个别刺头外,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普通的百姓而已,稍加训练,他们很快就能够形成有效地战斗力。
以后,因为已经有了自己新的军队,新的部属的义军和山贼头目们即便知道了傅彤这种有些无赖的行为,他们也不会再就这件事指着傅彤趁机并吞了他们的军队。
这就是赤果果的利益在作祟,何况,真正得到了新的、更大的利益的人们,又有多少人真得愿意翻回头再回到从前呢?
将来,一旦傅彤实施的将南阳郡新郡治新野县以北所有县城内外百姓全都迁移到新野县或者汉水以南的计划顺利完成的话,很多县城就必然会被空出来,而这写县城就已经足够傅彤分配给那些在攻城战中表现优异的义军和山贼头目了。
这些人可不管县城内外还有没有百姓供他们驱策,在城里做县令,毕竟要比在山上做山大王要强得多。
接下来,傅彤留在鲁阳县,而柏六,张安和他的儿子张应则遵照傅彤的命令留在了犨县。
按照傅彤的指示,张安同傅彤一样,在尽量不惊扰曹军的情况下,开始完善各自所在县的防御体系。
其区别就在于,傅彤是倚靠鲁阳山,在城外构筑防御工事,而张安的任务就简单多了,他只需要带人完善犨县县城城墙的防务即可,比如给城中多预备一些滚木雷石,提前多打制一些弓箭。
而柏六的任务就要更重一些,傅彤居然把迁移犨县县城内外百姓的任务,全权交给他来完成,同样,由于一时间找不到适合的人手,傅彤也不得不将鲁阳县县城内外迁移百姓们的任务全权交给了县城里一个被大家共推出来的属吏。
此人名叫李毅,却是原县丞的一个亲戚,其为人耿直清廉,先开始,他被县丞举荐给原县令曹全担任县五部一职,此官职相当于郡守的属官五部督邮。可是,因为看不惯亲戚县丞和县尉勾结在一起鱼肉百姓,李毅无奈只能辞官归家。
即便只当了短短一个月时间的五部,李毅也深得鲁阳县县衙各属吏、小吏和衙役们的敬畏和爱戴。
依照李毅的脾气,傅彤杀了县丞和县尉不要紧,若是他杀了曹全,李毅肯定不会为他效力,幸好,曹全靠着自己的名字,躲过了傅彤的屠刀,也让李毅再没有借口拒绝傅彤的征辟。
亲自上门请李毅的时候,傅彤说得很明白,此次,他强行将百姓迁离南阳郡北部,从短时间来看,的确是会有损百姓们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这些被强行迁移到更南方的百姓是有利的。
曹操麾下家族势力,尤其是谯县、颍川和兖州中的先投靠曹操的那些士人所在世家势力最强,他们到了南阳郡可不会顾惜当地百姓的疾苦。
因为紧邻颍川郡,且之前就是被曹操派来的县令治理,就连李毅也很清楚,与刘表治理荆州不同,曹操治下徭役频繁,赋税相当重。
尤其是这几年,在袁绍的重压下,曹操一点都不顾惜民力,无休止向南阳郡和徐州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再加上其掌控的区域内屯田连续被吕布军破坏了两次,不像另外一个时空里那样,一年的屯田收入达到了百万斛之多。
刘表心无大志的缺点,对于他的臣属不利,毕竟,是人都想有一个做从龙之臣的梦,但是,对于他治下的百姓却是个好消息。
事实上,历朝历代华夏的老百姓抗压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但凡是有口饭吃,谁愿意造反呢?
百姓们其实并不怕较重的赋税,他们反而非常惧怕统治者无休止征发徭役和兵役。
傅彤的话,让李毅不得不扪心自问,这位年轻的新任太守治理地方的能力,尚无从判断,但是,这几年,荆州牧刘表治下的荆州,却是天下少数几个极为稳定的州,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傅太守,在下若是将鲁阳县的百姓全都迁移到汉水以南,而不是你新定的郡治新野县,你不会反对吧!”这是在听完傅彤那番说辞之后,李毅唯一向傅彤问得问题。
“哈哈哈,作为男人,就应当言而有信,吐口吐沫就是个钉。李先生但请放心,你提的这个条件,本太守向来都是言出必行,一定不会出尔反尔。不过,有一点要事先说明,在移民的过程中,鲁阳县那些已经被本太守征募到麾下将领和士兵们的家属,先生你得见他们全都留在新野县。这是本太守向你提得唯一一个要求。
如何,李先生,你可会答应吗?”傅彤闻言,放声大笑了三声,给出了承诺,道。
“嗯,这倒没有什么问题。”李毅闻言,点了点头。
李毅虽然是个儒生,但是,他非常理解傅彤这么做的目的,之所以一定要让自己将鲁阳县的将领和士兵们的家属都留在新野县,自然是从为了控制军队这方面着想。有了家属在城中,守城的将士们才会更加拼命。
“先生,本太守听闻您的名声,十分钦慕您的为人,移民任务完成之后,是否能够请先生您暂居南阳郡五部督邮一职呢?”让李毅没有想到的是,傅彤居然当着他的面,开始招揽他了。
闻言,李毅微微愣了愣神,抬头看了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太守一样,沉思了片刻,轻哼了一声,摇了摇头回答道:“哼,傅太守,此事,等你活着回到新野县之后再说吧!”
很显然,李毅并不看好傅彤能够抵挡得住鲁阳县即将迎来的曹军的猛攻。
傅彤居然放弃小而坚固的鲁阳县县城,竟然敢在城外依托鲁阳山布置防御,作为本地人的李毅内心里是不赞同傅彤的这种近乎于自杀的行为的。
但是,因为两人刚刚相识,李毅并不了解傅彤的性格,两人之间的交情尚浅,彼此之间并未形成信任感,故此,李毅并没有,也不会把他自己对于傅彤在城外布阵的意见实言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