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都督,其实,就是原先历史上,三国时期蜀汉所设立官职——庲降都督,其全称其实是‘蜀汉平夷庲降都督府长官’。
‘庲降’,有招徕、降服之意。
汉末,刘备入蜀后,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对于南中地区,也就是键为郡以南的南中五郡,施行的就是所谓的“南抚夷越”的方针,在益州南部、南中地区设置的戍卫重镇,而是蜀汉政府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也叫庲降都督。
金珏从来都不是一个那么文艺的人,也不想起一个那么拗口的官职名,于是,有起名字困难症的他,便直接起了一个‘南中都督’的官职名。
不过,之所以干脆像刘备那样,直接任命孟达既担任南中都督,又担任朱提郡太守,将都督府放在朱提郡的郡治朱提县,自然是金珏信不过孟达的为人。
故而,金珏任命的朱提郡太守,就是汉昌县板楯蛮人句明。
句明是另外一个时空蜀汉后五虎将句扶的父亲,为人聪明,但是,因为其身体孱弱多病的缘故,失去了继承句氏部落,成为部落族长的权利。
不过,因为他在金珏军进军三蜀之际,向句氏部落现任族长句璋献计,投靠金珏一方,为了赏功,便将他任命为朱提郡太守一职。
向南的三万人中,其中一万人就被安置到了朱提县县城里。
金珏这么做,既是为三蜀建立了第二道屏障,同时,也是为暗中监视孟达,建立的一道屏障。
而三万人中的剩下五千人,则由句明的族兄句琦,他奉金珏的命令,带兵到建宁郡去,担任建宁郡北部都尉,同时带兵进驻到昆泽县。
在吴懿和句琦二人上任之前,金珏私下里接见了他们两个人,在那个时候,金珏就已经把话讲明了,派他们二人去,并不是要让他们为金珏荡平整个建宁郡内企图反抗金珏军的蛮族敌对势力,就算是金珏信重的手下大将李恢的姑父——已经被金珏任命为建宁郡南部都尉的爨习都不可轻信他的话。
金珏给他们的唯一一个任务,就是希望二人在到任之后,能够守望相助,能够替他守好建宁郡郡治滇池县和昆泽县两县。
不仅如此,金珏还明言,若是在建宁郡内碰到势力极大,不可力敌的叛军的时候,二人在求援无果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断然放弃两县的县城,暂时难逃的,不过,必须由两人一同做出这个决定,毕竟,昆泽县和滇池县,两座县城的距离并不是太远。
相互之间想要保持通讯还是不难的。
而且,一旦建宁郡内部发生任何变故的话,向南方求援的时候,千万不能指望孟达会立即出兵救援他们,相反,他们宁可相信句明会出兵,也不要相信孟达。
先开始,不论是吴懿,还是句琦都对金珏的这番吩咐大惑不解。
其一,金珏这样的威势下,别说是建宁郡境内,就算是南中都督府下掌管的其他三郡之地,其郡内的叛军们自从刘璋投降之后,也都赶紧偃旗息鼓,他们只敢继续占据之前金珏攻略成都城时攻占的属县,却再也没有敢在这个时候出兵了。
不是不愿意,而是不敢罢了!
现如今,被南中蛮族占据全境的郡,就只有牂柯郡和越嶲郡,至于两郡境内还有没有未被蛮军攻占的属县,因为道路被蛮族叛军封锁的缘故,就算是金珏和杨沛至今都不是讨清楚,好在,还有永昌郡在,吴懿和句琦到任后,到不至于显得势单力孤。
不知何故,在这个时空里,永昌郡依然是被其郡丞王伉和功曹吕凯同心协力的努力,算是抵挡住了叛军的进攻,将郡治不韦县守了下来。
至于永昌县原先的郡太守和郡尉,似乎是那个倒霉的太守在永昌郡内的蛮族发动叛乱的时候,被吓死了,而那个郡都尉居然被吓得带着亲信逃离了永昌郡,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道他是已经死在了乱军之中,还是径直跳出了益州,回到了刘璋身边。
据小道消息说,那个都尉是刘璋的一个远房亲戚,因为品性的问题,才会被刘璋安排到永昌郡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担任郡都尉的。
吴懿和句琦都不相信,即便金珏将州治迁到汉中郡去,南中四郡境内的蛮族部落首领们就敢发动大范围的叛乱。
不为其他,也不为金珏能够凭一己之力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迫降了刘璋,而是因为金珏仅仅只是拍手下,就轻而易举地消灭到了之前一直盘踞在宕渠县的张鲁和板楯蛮人。
金珏虽然没有尽诛宕渠县的板楯蛮人,但是,他杀了朴胡和杜霍两大部落当中所有朴氏和杜氏两大族所有族人的消息,还是给了巴郡以外所有蛮族人部落首领们以极大的震慑。
其二,若是金珏不信任孟达的话,为何还要任用他担任南中都督,这么一个极为重要的官职呢?
这是吴懿和句琦二人最想不通的地方。
其三,句琦自认为,他比金珏更加熟知自己的那个堂弟句明的脾气和秉性。
句明聪明,这一点,所有汉昌县板楯蛮人早就知道,这也是当初,他提议让句璋出兵反过来帮助金珏一番的根本原因所在。
若非如此,原本就相互提防的二人,句璋为何平白无故相信他的话呢?
但是,根据句琦对句明以往的认识,他认为,到了关键的时刻,还是孟达比体弱多病的堂弟句明要更加靠谱一些。
孟达本人长得仪表堂堂,非常具有亲和力,而且,他本人允文允武,智谋方面虽然远不及他的还有法正,但是,他在各方面的能力还是挺不错的。
金珏并未对他们解释过自己为何要给予他们如此的吩咐,因为,他知道事情的发展会证明他的话是
对的。
而且,金珏做出这样的人事调动,其实也是对他们四个人的一种考验。
既是人格方面的考验,同时也是能力方面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