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东晋在失去了在位三年的明君之后可以说一直想着深渊滑落,这不是开玩笑,可以说是一位位东晋皇帝在权臣和世家的操纵下想着亡国而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亡国之君出现了,他就是司马德宗。
司马德宗生于公元382年,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母亲是陈归女(后追尊为德皇太后)。公元387年9月16日,司马德宗被立为太子。
公元396年11月6日,晋孝武帝驾崩,同年11月7日,身为太子的司马德宗继位,次年正月改年号为隆安,立妃王神爱(王羲之的孙女)为皇后。司马德宗愚笨,不擅长说话,他甚至连冬夏的都无法区别。因此司马德宗继位后东晋皇帝的权力大大下降,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内的权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主持。
而作为剧本安排好的亡国之君的司马德宗,他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了,或被杀或受辱,很少有得以善终者,司马懿的第六世孙、东晋末代皇帝-恭帝司马德文,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司马德文是司马懿的第六世孙,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次子,安帝司马德宗的亲弟弟,出生后不久被立为琅琊王。虽然是亲兄弟,但司马德文聪明睿智、洞悉时局,明显着要比哥哥正常太多,因为司马德宗跟祖上惠帝一样,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白痴。
而这位傻皇帝的出现满足了世家和那些权臣的构想,同样的野心家对这个篡位而得到法统的司马家从来没有什么好感。
由这样一位白痴皇帝临朝,晋朝将面临怎样的凶险,可想而知。所以为协助白痴哥哥坐稳皇位,司马德文可真是操碎了心,年纪轻轻地便出来做事,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车骑大将军等重职,力所能及地匡救国家,尽量不让司马家的江山败在自己手里。
然而,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尽管司马德文苦心经营,但依旧难以匡救日益败坏的时局,更无力对抗窃持国柄、口含天宪的权臣司马道子、司马元显、桓玄和刘裕等人。他所能做的,只是在权臣们的许可范围内,做一些小修小补的“动作”,根本无力改变整个局面。
权臣桓玄一度篡晋,此时的江山易主已成事实,如不是将军刘裕力挽狂澜,司马家的国祚早就提前20年灭绝。然而刘裕也不是忠诚如一的臣子,他内心底想做的事情,跟桓玄别无二致。所以等到他完全控制住局势后,自然也就走上篡位谋国之路。按说安帝这样让人省心的傻皇帝,有志于篡国的权臣还是蛮喜欢的,大可以不用将其杀掉,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改朝换代的大事业,可是刘裕是好人吗,这其实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随后傻子皇帝果然还是被刘裕给弄死了,死因有被毒杀、被勒杀两种微妙区别。至于刘裕为何最终选择杀掉司马德宗,据说是因为当初盛传一句谶语“昌明之后有二帝”(“昌明”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字),刘裕为应合谶语所以才下定狠心。刘裕杀掉司马德宗之后,便立司马德文为皇帝,也就是晋恭帝,时在公元419年。
作为绝顶聪明之人,司马德文很清楚,要想在刘裕手下保全首领,除了积极地配合改朝换代的工作外,再无其他方案可行。所以等到刘裕的党羽傅亮手持草拟好的禅位诏书,入宫逼迫恭帝誊抄时,恭帝假装欣然接受之状,亲自执笔抄写诏书,并对左右说道:“桓玄篡位时,晋室已经失去天下了,正因为刘公的匡扶,才延长了将近二十年的国祚。今天实行禅让之事,我是心甘情愿的。”
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书赤纸为诏。
公元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将帝位“禅让”给刘裕,正式结束晋朝155年的国运,由此开启南朝时代。刘裕称帝后,表面上对司马德文很是优待,不仅封他为零陵王,还允许他保留天子名号、威仪,一同当年晋武帝对待魏元帝,但内心深处却早藏杀机。
恭帝退位后,整日闭门不出,时刻同褚皇后共处一室,而且所有饮食均由皇后亲自烹煮,以防止刘裕加害。但尽管防备如此紧密,却依然难以逃脱刘裕的毒手。就在第二年,刘裕利用褚皇后的哥哥褚淡之,让他借探望妹妹褚皇后的名义,利用帝后二人分隔的机会,派亲兵潜入零陵王府,用棉被闷杀司马德文。司马德文遇害时,年仅35岁。
王自逊位,深虑祸及,与褚妃共处一室,自煮食于床前,饮食所资,皆出褚妃,故宋人莫得伺其隙。九月,帝令淡之与兄右卫将军叔度往视妃,妃出就别室相见。兵人逾垣而入,进药于王。王不肯饮,曰:“佛教,自杀者不复得人身。”兵人以被掩杀之。帝帅百官临于朝堂三日。引文同上。
因为晋朝的历史由西晋、东晋组成,形同两次亡国,而且每一次亡国时,莫不是以帝王被杀为结局(西晋亡国时更惨,大批宗室成员被屠戮,皇陵被发掘殆尽),联想到当年司马家对待魏朝皇帝的史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真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老天的报应司马家,而司马家好不容易在衣冠南渡下出了一位所谓的明君,不过很可惜这位明君在位也就匆匆的三年,三年太短了,已晋朝时期的交通和通讯状况想要在三年内为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晋帝国续命谈何容易。(本章完,未完待续。)